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回到清末當悍匪最新章節列表 > 正文 第一百一十章 滅金丹 聯蒙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正文 第一百一十章 滅金丹 聯蒙漢

金丹道事件,一場後世教科書上根本沒有提及的種族屠殺,間接導致了外蒙*獨立,波及範圍包括吉林,遼寧,河北。時間從1891年11月11日始,到1891年1月9日,聶士成抓到裝成女人想要逃跑的楊銳春為止。在前後不過四十多天的時間裡,葉志超在戰後上報清廷的戰果統計,共殺死金丹道徒萬人,這其中大部分人皆是罪有應得。至於當地蒙漢平民死傷,則根本沒有一個確切的統計。僅有《朝陽縣誌》上提及,建昌、朝陽兩縣死者已超過10萬人。李玉廷《教匪親歷記》上說,赤峰縣死者約4萬,那麼假設平泉州死者與赤峰縣相當,再加上金丹道徒死亡數量,則此次暴亂造成的死亡數字當在0萬左右!

因為金丹道的原因,導致蒙古族北遷。暴亂部隊進入卓索圖盟的土默特左旗,僅十多天就殺死一萬多蒙古人,近一千個村莊被襲擊、破壞,十餘萬蒙古人被迫背井離鄉、流離失所、遷往他鄉。當時蒙古人口最多的敖漢旗現在僅有兩萬多蒙古人,也是因為當時遭到金丹道教虐殺和逃往他鄉的緣故。

而這些逃亡的蒙古人,許多都加入了蒙古各旗部隊。

其後蒙人死難者家屬向漢人施展報復的行為與日俱增,漢人雖然不敢明目張膽的為自家死者報仇,但往往會向官府挑起訴訟,而地方官也未接受之前的教訓,繼續胡亂判案,又逮捕了許多蒙人。蒙人自以為是苦主,因此愈發憤恨。於是,謠言再度傳播起來,或說蒙人欲殺漢人復仇,或說漢人欲殺蒙人雪恨,只是大亂方息,雙方無力進行大規模爭鬥,只能互相隔離,彼此戒備,直到民國年間,情勢依然如此,不曾稍有緩解。

後來在蒙古地區爆發的諸如烏泰王叛亂,巴布扎布叛亂以及外蒙古*獨立等事件,均有當地人以及因亂外流者的參與,可見當地人對內地人及內地政府之不信任態度的嚴重性。追本溯源,皆與此次金丹道叛亂埋下的血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這裡舉一個例子:

海森,是內蒙古卓索圖盟喀喇沁中旗崗崗營子村人(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天義鎮崗崗營子村)。原為李鴻章帳下分管外交事務的“秘書”,本身通曉五國語言。後成為外蒙*獨立的重要創始人,蒙古*獨立宣言的起草人,外蒙第一位內閣總理。

這個年輕時曾經崇拜漢文化,甚至立志要娶漢族女子為妻(他的妻子確實是漢人)的青年,後來變成了瘋狂的仇漢極端分子。之所以有這樣的轉變,其原因其原因就在於1891年的金丹道暴亂。海森屬於喀喇沁蒙古,是金丹道暴亂遭難的地方。當時匪軍大量屠殺蒙古人,喀喇沁蒙古人有10多萬被殺,剩下的喀喇沁人向北部逃往。當時,金丹道佔領過的地區,蒙古人只有百分之十存活下來了。他們都是躲藏在漢人朋友或者親戚家裡倖免遇難的,也有許多藏匿蒙古人的漢人被殺。

王一對這段歷史並不瞭解,他上學時也只是為外蒙*獨立,國家失去大片疆土,感到很惋惜。不過那時的他就在想,為什麼原本深受中原文化影響,在大清羽翼庇護下,生活了二百年左右的蒙古人,會選擇聽從一個相當於外人的沙俄人的挑唆。那時的沙俄人在遠東遠稱不上強大,再沒有西伯利亞鐵路的情況下,他們連兵力運輸和補給都是問題。而事實上,他從大清掠奪的領土都是在大清自顧不暇之際,訛雜過來的。那為什麼蒙古人會選擇聽從沙俄人的挑唆,為什麼會一味著想要獨立,為什麼漢人政府的民國一上臺,他們就選擇了離開?

後世的歷史書上少了這一塊拼圖,那就是金丹道事件。

王一現在也不知道,屠小花發現的這個金丹道後世竟然惹出了這樣大的亂子。只是他本能地感覺到,一旦民族問題被挑撥起來,若想要化解將非常的困難。

現在蒙民與漢民之間的矛盾主要有:土地問題,蒙地放墾,漢人開始是寄人籬下,後來反客為主,蒙古族生存空間日益狹小。風俗問題,比如蒙古人環保意識強,禁止隨意砍伐,但漢人沒有那樣的意識,經常到山裡偷伐柴草;蒙古人不拘小節,漢人認為粗魯;漢人心思細密,蒙古人認為小氣。不同的經濟頭腦使得在各種利益交往中,蒙古人往往吃虧。以致後來有些漢人就發展到欺騙,即使官司打到官府,漢人也能說會道,蒙古人有理也說不過。蒙古上層王公和漢民結仇,蒙古族社會當時還殘留一些奴隸制殘餘,很多主僕關系、主僕相稱。蒙古貴族們平日作威作福慣了,還用以前對待奴僕的方式對內地遷來的漢人,漢人極為不滿。

“這貨想要煉金丹,哥們成全他。”王一最恨這種在國家內部調撥種族問題的混蛋。

大商在遼西地區,並沒有太多的勢力滲透過來,主要是因為過於接近北京城,王一怕引起不必要的誤會,雙方在這一點上算是彼此有所默契。

“不過現在看來,自己不能顧及那麼多了。”王一盤算著。“看來伯都訥的經驗可以應用在這邊,不過讓誰過來駐守呢?”王一一時之間也拿不定主意。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小花,金丹道的骨幹分子全部查清後,一網成擒。楊銳春就不用留著了,其餘人送去大孤山挖礦,什麼時候想明白了,什麼時候放回來。”

“知道了,隊長。”

回到辦公室後,王一直接給朝陽佟家打電話,道:“你好,我是大商董事長,王一。”

接電話的是佟家的管家,一聽是王一,嚇了一跳,立刻道:“董事長,您稍等,我馬上去通知家主。”

佟家的家主名叫佟百齡,雖然用漢名,其實是滿族人,今年五十多歲,人很精明。聽到是王一來的電話,眉頭一皺,不過聲音卻帶著笑意,道:“董事長,你好,我是佟百齡。”

佟家是泰安糧油價格聯盟中的一員,平常在大商年會或者糧油聯盟的見面會上,佟百齡和王一一起吃過飯,聊過天。王一對他印象不錯,很精明的一個人,大商的許多產業中,也有佟家的股份。而佟百齡對王一情緒是比較復雜的,一方面是震驚於大商的強勢和超強的賺錢能力。面對那些曾經需要自己家族仰望,甚至卑躬屈膝,在朝陽叱吒橫行的大家族,如今一個個的江河日下,日薄西山,在自己面前搖尾乞憐。佟百齡心中是充滿了欣慰的。正因為自己的決策和堅持,佟家才搭上了大商這條大船。但是另一方面,他同樣感到憂心!他畢竟是滿人,他那與眾不同的長遠眼光已經看出,大清王朝如今的局面與那些曾經的朝陽名門望族一樣,行將就木,爛到了根上。雖然想要挽救,可是佟百齡卻無能為力。

今天王一突然給他打電話,多少讓佟百齡有些吃驚。因為不王一很少給佟家打電話,可這一打來,佟百齡心中就隱隱有了一種預感,有大事要發生。

“老哥,最近怎麼樣,身體還不錯吧。”

“呀,託董事長您的鴻福,老身子老骨還算硬朗。”

“我這邊新開了家醫院,提供健康保健檢查服務,我給所有的大商的朋友都提供了這套福利,每年一次身體檢查,免費的。您老哥什麼時間方面,就過來看看。”

“那真是太謝謝您了,小老兒有時間一定過去看看。”

兩人先說了一陣閒話,其後王一才講到了正題上。

“大哥是這樣,最近我得到訊息說遼西地區出了一個金丹道,領頭的是一個叫楊銳春的人。此人滿嘴胡言亂語,欺騙普通民眾。當然若只如此,我也懶得理他,不過他為了發展自己的教徒,擴大自己的權勢,公然挑撥蒙民和漢民之間的關係。”

“那董事長的意思是?”

“這幫人我不會留著。”

佟百齡知道了,王一這是在跟他通氣,別到時引起周邊地區的恐慌,惹出什麼亂子。

“董事長,我明白了,到時我會出面,安撫朝陽地區民眾的情緒。”

“那謝謝老哥了!”王一笑道。“不過我今天要說的,其實是這第二件事。”

“董事長請說。”

“蒙漢之間的問題,不能總這麼懸而不絕的拖著。隨著蒙地放墾面積的增大,蒙漢之間的矛盾只會越來越激化。我不希望有大規模蒙漢對立的情況出現!”

佟百齡也知道王一說的意思,事實上,對於這個問題他自己也早就有了察覺,可是卻沒有好的辦法解決。

“董事長不說,我也想向董事長請教的,蒙漢問題由來已久,董事長您有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沒有?”

“老哥說的是,問題確實很嚴重。今天我殺了一個楊銳春,明天就可能蹦出第二個,第三個!……不過說到底,蒙漢之間的問題,其實就是土地問,而歸根結底,卻要落在經濟上了。漢人需要耕地來養活自己,蒙人需要牧場來養活自己,當兩者重合的時候,問題也就產生了。”

佟百齡聽著,點點頭。

“董事長說的是,那有什麼辦法解決麼?”

“我會要求清廷停止放墾……”

“這個……董事長,來我們這邊種地的漢民大多可是從外地過來的,要麼是因為饑荒,要麼是家鄉土地兼併嚴重,您這樣做不是相當於直接斷了他們的生計麼!”

王一併沒有回答佟百齡的話,反而說起了不相干的事情。

“老哥知道英國麼?”

“知道!”

“那老哥知道英國是靠什麼發展起來的麼?”

“好像是紡織工業吧。”

“算是,那老哥應該知道紡織的大工廠裡需要大批人手,可這些人手是從哪來的麼?”

說起這事,佟百齡就真不知道了。他雖然看過大商文化出版的一些書籍,但是對於外國歷史,他本身並沒太多喜愛。

“還請董事長指教!”

“圈地運動!簡單說呢,就是英國當時因為羊毛出口和羊毛織品出口,帶來了大量的收入。那時的貴族發現,十畝牧場獲得的羊毛收益要遠超過二十畝耕地的收益,所以他們開始圈佔公有土地,縮小佃戶土地,為的就是用更多的土地進行牧業生產。而同時,那些因為土地被圈佔而無家可歸之人,最後只得進入那些紡織工廠中做工謀生。”

“莫非董事長的意思是把這些沒有土地的漢民都轉移到工廠中去?”佟百齡忽然明白了王一的想法,一想似乎真的很可行。

“差不多!一方面我們開辦許多的紡織工廠,把沒有土地的漢民招入其中進行工作,發他們工資,給他們住房,讓他們的孩子接受現代教育。另一方面工廠也需要原料,這樣蒙人的牧場就可以為我們提供羊毛,我們可以為他們提供技術。如此一來大家的利益就結合在一起,隨著時間的推移,矛盾也會逐漸化解開來。”

佟百齡心中盤算了一下,覺得可行,笑道:“董事長真神人也!“

“沒老哥你說的那麼誇張,這都是李霸山在大慶……嗯,就是伯都納總結出來的經驗。”

跟佟百齡透過電話之後,王一又給建昌,平泉,錦州,赤峰,義州,寬城子等多地大家族發去訊息,邀請他們參加會商,後來一些開明的蒙古王爺也參加會議,最後共同成立的由大商輕工牽頭的仁和毛紡聯盟。

王一之後給直隸總督張樹聲發去電報,要求他向朝廷提出停止蒙地放墾,把多餘農戶轉成城鎮人口,讓他們進入工廠謀生的提議。並且把金丹道的事情講說一邊,張樹聲覺得有理,便上書到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最後慈禧一聽是王一的主意,大概是看在兩家合夥做公益的面上,決定在哲裡木盟,卓索圖盟,昭烏達盟和錫林郭勒盟四地試行,待效果良好後,再行推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