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移民紐西蘭後的日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章 更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1章 更新

二〇一四年元月一日星期四多雲到大雨

今天下午邀了一對夫妻來家中玩樸克,算是對新年的一種慶賀吧。

紐西蘭對生活垃圾的管理很是嚴格,也比較合理。在這裡垃圾被分為三類,一是生活垃圾,對這類垃圾,家庭是絕對不能亂扔的,要放進專用的垃圾袋,放置在門口,每週有專人專車上門來收集一次。不收費,但垃圾袋要購買,2.5新元一個。一個普通的塑料袋賣這麼多錢,顯然這裡面含有垃圾清運費了;這只適用於平時家庭產生的一般少量的生活垃圾。二是可回收垃圾,比強紙盒,玻璃制品,塑料制品等,要求清洗乾淨理整齊後放置有門口,也是每週有專人專車上門收集一次,完全免費;三是電子垃圾,比如電瓶,顯示器等等,在奧克蘭每年會有一到兩天,你把這些垃圾放置有門口,讓專人專車來收集,免費。在惠靈頓,沒有這樣的制度,只能你自已處置了,要用車拉到專門的電子垃圾場去扔,按公斤收費。我經歷過一次扔垃圾的過程。一個朋友要去扔裝修垃圾,讓我去幫忙,都是些舊地毯廢木頭之類的。一大早,朋友開著裝滿垃圾的車直奔在處在深山老林裡的垃圾場,進場時先領一張票,上面標明了你車進門時在地磅上過磅的重量,然後把車開到垃圾扔放處,把垃圾扔到修理得很整齊的垃圾池,這裡有專用的清理車在不停地把垃圾池裡的垃圾推向填埋坑。車出門時,你得再過一次地磅,把一進一出過磅的重量相減,就是垃圾的重量,你得按這個重量交費用。朋友一共扔了176公斤垃圾,交費20.05新元。

你也可以不選擇用垃圾袋清裝垃圾,選擇垃圾桶,大點的垃圾桶每週租金5.05元新幣,每週上門清運一次;小號的垃圾桶每週租金1.5新元左右,也是每週上門清運一次。

總之,在紐西蘭是看不到有人亂扔垃圾的,亂扔垃圾被發現是要被罰款的,不過有這種現象,有的人為了省錢,會偷著把垃圾扔到公共場所的垃圾桶內,但這樣的人非常少。所以,一個國家是不是衛生乾淨,不是由評比和運動式的大掃除來決定的,而是國民素質決定的,紐西蘭為什麼到處都比較乾淨,國民素質高是根本原因所在。不過,也要看到,在很多道路的邊角處,也不乾淨,原因很簡單,紐西蘭的道路都是機械清掃的,自然沒有人工清掃得那麼徹底。

二〇一四年元月十二日星期日多雲到晴

睡了幾十年的板床,突然讓我睡席夢思,很是不習慣,渾身上下到處不舒服,關節僵硬。今天下午去買了木板,準備把席夢思改成板床,

在紐西蘭賣木材的方法和國內不同,店內存放著各種各樣的木材,全都是成型材,各種規格的都有,你自己去選,選好後店裡有專人按照你的要求切割,你拿到家拼裝就行。價格按米計,我買了一副床板的松木料,用了110新元,感覺要比國內便宜一些,且料的質量很好。回來的路上,妻子突然說,馬上要過春節了,順便去買點年貨吧,我說還有十幾天呢,不急,在這裡春節不是節,不會出現節前大採購的現象,到了節前幾天再買不遲。妻子堅持要去買,說是先備點乾貨。我們到了一家華人開設的批發市場,買了一些乾貨,偶然發現有普通瓶裝二鍋頭酒賣(國內超市價至多七八元人民幣一瓶),沒有標價,我問了一下,營業員告訴我,20新元一瓶,我嚇得直瞪眼,營業員告訴我,這價錢不貴,酒的進口稅近百分之二百呢。我想了想,感覺她說得是對的,有人對我說過,紐西蘭的二鍋頭酒是三十新元一瓶。

在紐西蘭,很難看到中國白酒,洋酒很多,但多是低度酒,最高的也就四十一二度,且口味怪怪的,據說,紐西蘭有法律規定,不允許賣高度酒。經營酒也有很多規矩,賣酒要有證件,不是所有的店都能賣酒,很多店裡都沒有酒賣。即是店裡有賣酒的資質,也不能隨便賣,比如不能賣酒給十六周歲以下的孩子,所以,在紐西蘭,年輕人買酒,常常會被要求出示證件。

二〇一四年元月二十二日星期三多雲間小雨

又找了一份工作,油漆工。已經幹了二十多天了,老闆是個北京人,來新十多年了,幹過廚師、木工、瓦工等等,五十歲了,一直未婚,我問他為何不成家,他說一是沒有遇見合適的,二是他喜歡這樣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不過他也不諱言,他有過多個女友。

幹油漆工以來,跑了惠靈頓的近十個居民區,把惠靈頓地區的大致情況基本看過了,不過,地點的英語名太難記,目前腦子裡只能記住幾個名。

跑的地方多了,有些事讓我印象深刻。前天在一家大的公司裡幹活,漆鋼樑,為了方便,我爬到了鋼樑的橫槓上操作,一會兒,一個洋人木工過來了,用英語說什麼我聽不懂,但我能從他的動作領會到他的意思,是要我趕快下來,這樣太危險。還用電話叫來了承包老闆,老闆告訴我,這裡不是國內,這裡對施工安全非常重視,如果有人摔傷了,整個工地要停止施工,承包老闆還要被罰款二萬元新幣。聽了這話,我再也不敢冒險作業了。

昨天在一個工地,是一戶新建民宅,房子建得很漂亮,但我在工地怎麼也找不到廁所,新房的廁所又沒有安裝坐便器,我的印象是,在紐西蘭是不能隨地大小便的,可是沒有廁所怎麼辦呢,看來只能來一次隨地了。原來紐西蘭也可以隨地方便的,不過,這裡絕對了能套用中國的那句俗話:尿尿不看人,看人尿不成。要改成,尿尿要看人,不然要被人噴。據說,在這裡,如果你內急實在找不到廁所了,可以到居家借用,多數人家會很客氣地給你方便。

昨天施工的地點據說是惠靈頓治安最差的區,犯罪率很高,我細心地看了一下這個區的全貌,住房和別的區一樣,都是很美的小別墅,設施也很全,管理也很到位,整潔美麗,交通也很便利,有多條大巴線,我和房東聊了一會兒,她告訴我,治安是比別的區要差些,但好象沒有遇見過什麼事。我把她說的話告訴工友,工友說,王婆賣瓜,能不自誇嗎?我莫衷一是。

這些天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人與人間的信任。多數情況下我們是在居民家施工,房主去上班了,就把家裡的門鑰匙給我們,毫無戒心,我覺得這是一種莫大的精神享受,在這樣的相互信任的環境裡生活,心情特放鬆,感覺真是好極了。

二〇一四年一月三十一日星期五多雲

今天是春節,這裡的春節和平時完全一樣,沒有任何節日氣氛。我家還好,外甥及甥媳從奧克蘭來到我家過年,昨晚高興,多喝了點酒。

今天上午陪外甥倆口子去惠靈頓玩,參觀了國會大廈,在裡面轉了約一個小時,爾後去參觀了國家博物館。

紐西蘭的國會大廈是世界上唯一的彈簧基礎的建築,據說任何級別的地震都奈何不了它。我們在裡面參觀時,時不時還可以看到辦公人員在走動,看來是辦公和開放遊覽兩不誤。這座大廈天天開放,用導遊的話說,這座大廈雖然是國會辦公地點,但它是屬於全紐西蘭人民的,任何人都有權利進入參觀。這在中國可能是不可想象的。更為重要的是,大廈門口沒有警察,進門時也就是進行一下安檢,安檢的程度和上飛機相似。不過,新西蘭人也不是沒有安全意識,所有進入大廈遊覽的人,隨身攜帶的物品都要交給專人統一保管,包括手機和照相機。

紐西蘭國家博物館可以隨便進入,我們進去只是粗略地看了一下就出來了。

在惠靈頓,甚至整個紐西蘭,任何景點都不收費。

馬年春節就這麼過完了,要是在中國,走東竄西吃來吃去可能還要好些天呢,不過我覺得還是在這樣的氣氛裡過年好,沒有喧鬧,人也不累。

二〇一四年二月三日星期一晴

現在是紐西蘭最熱的時候,中國與之相反,是最冷的時候。今天的天氣非常之好,天上一絲雲都沒有,天空碧藍碧藍的,微風,海面上沒有浪,只有漣漪,氣溫是22—14攝氏度,非常宜人。我感覺今天的天氣是我此次來紐西蘭遇到的最好的天氣。不過,氣溫雖然不高,你如果在中午站在陽光下,讓陽光直射到你身上,不要一分鐘,你就會覺得有灼熱感。這就是紐西蘭夏天氣候的特點。

二〇一四年二月六日星期四晴

今天是紐西蘭的國慶節,公共假日。不過我今天沒有休息,老闆說,今天工地上別的人都休息,我們去做,沒有人監督安全,我們可以放開手來做,儘快把工程做完。可是,到了工地一看,也有不少洋人今天照樣上班,原因我無法打聽到。

今天又來了一個小工友,西北人,24歲的小帥哥,他說,他在國內讀的是高職,學的是工程監理,畢業後在北京工作,整天泡在工地上,不停地有人遞煙給他抽,經常有人請他吃飯,別的油水一點沒有,不過這點油水也讓他付出沉重的代價,得了糖尿病,幹了幾年覺得特沒有味道,所以決意來到紐西蘭留學,學習的專業是影視後期制作。

這位帥哥的經歷讓我覺得他不失為是個聰明人。因為,年輕人出國無非是三種情況,一是留學求學問,如果是這個目的,來紐西蘭是大為不值的,因為紐西蘭的教育儘管在國際上還有點地位,但和那些高等教育發達的國家來比,差之甚遠,即便在此完成了學業,在國際上的認可度也不大。所以,要想求學問,只能去美國等幾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二是想移民,如果是奔著這個目的來的,來紐西蘭算是來對了,因為紐西蘭移民政策到目前止,在發達國家中是最寬容的。這個小帥哥對我說,他就是想學完專業後在這兒找工作,然後移民。如果他能順利完成學業,在惠靈頓找個工作應該不難,因為惠靈頓的計劃是要成為第二個好來塢。有了工作,移民就會很容易了。所以我說這個孩子是個聰明人。三是錢多得沒法花,找個地方去花錢甚至洗錢。出於此考慮的,我就沒法評說了。

二〇一四年二月八日星期六大雨

今天老闆請客,說是大過年的,大家應該聚在一起敘敘。地點是在一家中國餐館,吃的是自助火鍋,喝的是啤酒,來的客人都是老闆的關係戶和他的員工。吃的菜沒有什麼特別,和國內餐館差不多,不過品種要少很多。喝的酒倒是很好,都是世界大牌啤酒。特別爽口好喝。

一共來了十多人,有新疆的,山東的,東北的,陝西的,北京的等等,儘管多數人相互間原不相識,但都是中國人,說中國話,所以大家都很高興,憑憑舉杯,氣氛很熱烈。

飯後我思考了一個問題,今天桌上的人可以說都是在惠靈頓做油漆工生意的人,社會地位是處於什麼層次我無法評價,在經濟地位上屬中下層是無疑的,老闆們應該算得上是中產偏上。但無論如何,我認為都應劃入社會底層類。可是,在國內人的眼裡可不是這樣的,很多人認為,只要留學了,就一定會是有出息的;只要是移民了,就一定混得好,一定很有錢。現實狀況是什麼樣的呢,我肯定地說不是這麼回事,今天我們這一桌人的情況就是例證。這十個人中,有一兩個生意不錯,已經有點身價了,其他的都屬於生活在溫飽線上的人。有一個六十五歲的山東人,他全家十多年前全家移民來紐西蘭,從他的言談中我得知,他現在的經濟狀況很一般。他和他的夫人其本上是一臉愁容,我悄悄問他:你現在後悔嗎?他說:不後悔。可是,心底下是不是後悔誰也不知道。很多人都是這樣,移民出國了,混得再差回國時也要把自己包裝一番,讓人感覺他在國外混得不錯。

所以,當我看到有的中國人臉上掛著一臉自豪走在國外的街道上時,我會不由自主地向其投去不解的目光;當我看到那些留學生以漂漂然的姿態出現在公共場所時,我就會擔憂、鄙視他們,並對他們的父母產生深深的同情。

二〇一四年二月十三日星期四晴間多雲

終於報上名去英語學校學英語了,三十新元一學期,每週上一次課,每次兩個小時。今天是第一次上課。

上課沒有教材,老師上課前給我們發了作業本和講義,講義就一頁紙,還發了兩張印有學習內容的表格。

教我們的是一名女老師,上海人,四十多歲。從她的面容表情和教學風格上看,這名老師基本上是沿用的中國式的教學法,比轉嚴厲,還時不時提問,還要求做家庭作業,當然量不大,不過,對於我們這些幾乎沒有英語基礎的人來說,不藉助電腦翻譯軟體,是完不成的。說實話,第一次上課,真的收穫不大,比我想象中的要差很多。老師教的應該說還算認真,看來還是自己的錯,基礎差,學習能力差,怨不得別人。

二〇一四三月五日星期三大風大雨

紐西蘭已經進入秋季了,天氣明顯變冷了,早晚不穿厚衣服就會覺得手腳冰涼。

有很多中國人(當然也包括我)都認為西方洋人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和對子女的愛不及中國父母,來到紐西蘭後,我很注意瞭解這方面的資訊,似乎這個說法並不準確。

我的一個工友,是伊拉克人(當然此人不是西方洋人,是中東人),48歲,來到紐西蘭已經五六年了,拿到pr也有二三年了。他育有一個女兒,約三四歲,他把他的女兒的照片和影片拍錄到手機裡,畫面有女兒玩耍的,也有騎在他頭上逗樂的等等,每次工間休息時,他都要看女兒的照片和影片,還主動地把手機遞給我們,讓我們也看看,以分享他的快樂。他對女兒愛的程度,從他的表情看,一點也不會亞於中國父母。

紐西蘭父母對孩子的管教和中國的父母有些不同,但同樣是嚴格的,在孩子16歲前,父母對孩子會嚴格管教,會設定不少的禁區,比如不準在外過夜,不準看不健康的碟片等等,但他們很少打罵孩子,因為在紐西蘭打罵孩子是違法行為,孩子可以控告你。等到到了16歲後,父母對孩子的管教就會放鬆很多,放鬆到了幾乎不管不問的程度,他們認為,孩子大了,應該獨立了。大多數孩子住在家裡,要向父母交房租,有相當量的孩子為了尋求獨立的人格,錘鍊自己的意志,就搬到外面自己租房住了,經濟來源完全靠自己打工掙。到了讀大學的時候,孩子們幾乎全部是自己養活自己了,如果養不活自己,他們會去貸款,在紐西蘭,學生貸款是免息的,到了你工作有收入的時候再還,還的方式是強制的,即月收入的15%,如果你找不到工作,你的這個貸款就不用還。

孩子大了,或者說是孩子們也有了孩子了,有很多的父母還是很樂意為孩子們排憂解難的,在街上,我們常看到老人帶著孩子在玩,也常看到老人們接放學的孩子回家。

有一個紐西蘭老人,七十多歲了。小兒子也已經近四十歲了。這個兒子有些懶散,家中的院子裡的草長得很高了也不除,老人也不怨他,也不說他,會主動來幫助他把草除乾淨。兒子找了一個中國媳婦,中國媳婦的媽媽來紐西蘭看女兒,這個老人每週必來陪同親家度週末。

還是這個老人,他家寫有已經延續四代的家譜,且家譜寫得很詳實,圖片和內容搭配得很恰當,裝幀講究。

這能說西方洋人不注意家庭文化的傳承嗎?這能說西方洋人家庭親情不及中國人嗎?中國人說可憐天下父母心,我看紐西蘭的父母也差不多,不過有兩點中新之間是有明顯差別的。一是紐西蘭的孩子對父母的感恩有別於中國的孩子,他們從小的養育費用就基本是由國家承擔(當然收入高的家庭除外),一直到工作,所以,他們的腦海裡有一個根深蒂固的影子,即我是國家養育大的,父母只是孕育了我的生命;二是父母老了以後住進養老院很正常,孩子們有時間就去看看,沒有時間也可以少去。這樣做不會被看成不孝。不像中國,父母老了如果住進養老院,孩子們會覺得臉上無光。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