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移民紐西蘭後的日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9章 更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9章 更新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十九日星期二多雲間睛

前天(週日)在天維網上看到一則招聘廣告,我應聘得允。我幹了兩天,今天結束了。工作是為一座新裝修的房子打掃衛生。薪水是13新元一小時,給現金。房主是一位山東的籍的小夥子,他以57萬元新幣買下了這座佔地600多平方,四室兩廳兩衛的大房子,出新後準備以70萬元價格賣出。我讚賞這個小夥子的經濟頭腦。

在打工中我不停地和這個小夥子閒聊。他是2002年來紐西蘭留學的,之後移民,並找了一個中國姑娘在紐西蘭成家,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他現在擁有三處房產,自已經營一個裝修公司,妻子經營一個列印社。在創業上在我看來是很成功的。

和我在一起打工的油漆工師傅來自福建,來紐西蘭前他是個有十四年教齡的小學教師。他現在專職做油漆工,每週的收入稅後在2000新幣以上。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已經工作,一個女兒護士,一個女兒是工廠員工,兒子在讀大學,一家人生活相當不錯。不過在我看來,他相當的辛苦,一個近六十歲的人,整天在房子上爬上爬下,那勞累和危險是可想而知的,我問他,你辭去教師工作來紐西蘭,後悔嗎,他不置可否。但我能感覺得出,他雖然很辛苦,但對現狀還是有滿足感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星期四睛間多雲

今天無事,就領著妻子去登山。這座山叫什麼名我就不知道了,也不想去地圖上查究。離我們家很近,站在我們家透過窗子能把山全貌看得一清二楚。

大約步行一公里路,我們就來到了山腳下,沿著人工開闢的山路一直往上登。在家裡看山時覺得山峰不算高,可是爬起來不是那麼回事,儘管山路很寬,足可以夠汽車行駛,可是很是險峻,有多個路段坡度都在45度以上。有幾個路段的坡度在60到75度左右。我們費了很大的力氣才登到山頂。

山上植被茂密,有不少植物中國也有,比如金銀花,野薔薇等等。每當我們看到在中國見過的植物時,就特別興奮。我們是有備而去的,隨身帶了一把軍用小鏟鍬,挖了好幾棵金銀花回來,準備栽在自已家的院子裡。在山上還看到了成片的紐西蘭特有的被命名為紐西蘭國樹的銀蕨樹。

聽人說過,這座山的後面是一個大水庫。我們登到山頂後,才知山後根本沒有什麼大水庫,而是一片片的草地,我們猜想那是農場。草地後面又是一座山,山後又是一座山,我們看了這幅景象後,不禁想起了人們常桂在嘴邊上那句話:山外有山天外天。

山上是欣賞惠靈頓美景的好地方。當我們登到山腰時,回頭一看,遠處的惠靈頓市,近處的滿眼別墅盡收眼底。在山下時不覺得呀,到了山上一看,天呀,滿山遍野的小別墅那五顏六色的屋頂在綠樹叢中顯得很有活力,惠靈頓市的高樓和碧波盪漾的大海連成一片,構畫出了一幅美麗的誘人景緻。到了山頂,再回頭看,一目千里,那心之曠神之怡的程度無法形容,我和妻子情不知禁地用不停地深呼吸方式來把自己和大自然美景相融,恨不得把這眼前的景象透過呼吸吸進心底,深藏腦海。

3個多小時後,我們回到了家。到了家一坐下,那個累的感覺一下子湧了上來,兩腿就覺得發軟,而且硬綁綁的不聽使喚。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星期一多雲

草坪雜草又長起來了,這幾天一直忙著清理院子裡草坪的雜草,今天終於基本清理完了,看上去院子裡清爽多了。我還把被風吹得歪邪了扶不正的和長得已經有十多釐米粗的樹鋸掉,因為再讓其長下去就要影響木板院牆的安全了,還有一個原因,一旦讓樹長到了自己無法清理而要請專人來清理的程度,那就要花大錢了。目前的行情是,清理一棵直徑約30釐米的樹,預計要付2000新元左右的工錢。不如剩小自己動手清理了事。

這裡的土壤很怪,長蔬菜不行,我們在院子裡種了點蔬菜,除了青菜長得還算好外,黃瓜、西紅柿、韭菜等等基本不長,有的根本就種不活。而蒲公英長起來卻飛快,可以說整個院子裡到處都長著蒲公英。我不知道到底是土地不適宜長蔬菜還是蒲公英的適應性太強。聽這裡種過蔬菜的人說,這裡的土地嚴重缺肥,且不松,一定要經過改造才能種蔬菜。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星期二小到中雨

今天有個不錯的訊息,兒子研究生課程最後一門考試成績出來了,A_,各科平均成績是B+,這樣他研究生就畢業了,同時獲得了申請碩士學位的資格。晚上小飲一杯,一家人為之小賀。

今日天維網報道,一名38歲的女子在家中被殺害。前一週,一名37歲的中國女子在家中被害,短短十幾天時間裡,發生兩起兇殺案,這讓人有點擔驚受怕,看來惠靈頓的治安沒有想象中的好。聯想到前天電視新聞報道,我們居住的大區裡發生一起入室盜竊案,於是我

提醒家人,要注意安全,不要把門鑰匙掛在門鎖上,固定地藏在一個家人所知的隱秘地方為好。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二日星期四陰到中雨

今天下午受一個中國朋友之邀,到一個老鄉家玩撲克,玩了兩局摜蛋後歇手吹牛。這家人和我的情況差不多,來紐西蘭也只有幾個月,是隨女兒移民來到惠靈頓的,女兒找的是個洋人,我問他們,那你們能適應外國女婿嗎?老倆口說還好的,說他女婿喜歡吃中國菜,也很隨和。我又問,那你女兒倆口子是不是在經濟上也是AA制?他們說,他們之間有個共同賬戶,約定每人每月各自拿出百分之三十的收入打入這個賬戶,用於家庭開銷,其他的錢各人自用,互不干預。老倆口對女兒這樣的家庭生活狀況很是認可,對紐西蘭的生活也很是適應,對這裡的環境和物價讚不絕口,並說,他們準備長期待在這裡,以在這裡生活為主。他們說,在這裡待慣了,如果回去肯定是不適應的,特別是國內的空氣和食品讓人想起來就有幾分後怕,特別是回去後,不能每天看到女兒了,覺得心裡很空虛。對他們的說法,尤其是後一點,我是十分贊同。中國人啊,特別是我們這一代之前的中國人(以後的中國人不知道會不會和我們一樣了,我還真不敢說,因為中國人的傳統理念被西方文化嚴重侵蝕,被破壞得差不多了,在這一點上,中國的做法甚至遜於紐西蘭,紐西蘭的中文電視臺,每週都有講解中國文化精髓的節目),對家庭的依戀程度一定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對子女那種難捨難分的情感,用任何語言都是無法形容充分的。特別的到了一定的年齡後,一天見不到子女,那一天一定生活得無味。我的思想觀念比起多數我們這個年齡的人來可能還要開通一些,前位一些,從來都是持讓子女獨立,不要太依靠依戀子女的態度的,但是這次來到紐西蘭後,和兒子生活在一起一段時間後,儘管也時不時產生一點矛盾,但那種不願離開兒子回國的想法,越來越明顯。我們一到這裡時,兒子其實有點煩我們的,他一個人生活十幾年了,習慣了,我們一來,常會嘮叨他,他的好多生活習慣不得不隨著我們改變,但生活了四個多月後,我發現,他也有點離不開我們了,每天當我看到他吃著我們做的濃粥,吃著我們做的麵點,吃得是那麼香,我想,此時兒子心裡一定在想要說一句話:還是爸媽在這裡好呀。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四日星期六多雲

今天下午傍晚時分,一位紐西蘭籍華人招集他所認識的現居惠靈頓的華人共五十人左右,到他家舉行燒烤聯誼會,我們全家應邀參加。活動要求受邀者每家自帶兩樣自制食品,我數了一下,一共有三十多道食品,加上燒烤的幾個品種,一共有近四十道食品,大家不拘形式,自取自吃,有葡萄酒,飲料,啤酒等,各取所需,自斟自飲。我觀察了一下,來的華人中,最大的年齡八十七歲,最小的才一周歲多一點,有兩對中西結合的夫妻,大家在一起談興很濃,交流著各自的在紐西蘭生活的經歷,有的還相互交流種菜的經驗,等等。

這種形式自由而又活潑,很受大家歡迎。我一到現場,情緒馬上興奮起來,除了不停地品嚐美食外,還不停地和到會的鄉友打招呼聊天。來至紐西蘭快五個月了,今天與會的兩個小時是我最開心的時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