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生之我是劉備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二章: 算計江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三十二章: 算計江夏

一想流年百年驚,青袍今已誤儒生。

時難何處披懷抱?身賤多慚問姓名。

薄有文章傳子弟,更無書札答公卿,

壯心暗逐高歌去,白髮新添四五莖。

時間就這麼悄悄的滑過,不經意間又是半個月過去。程昱最終沒有與會徐庶和龐德公的會晤,因為許昌的大軍在他們去見徐庶的當日就到了宛城。等到徐庶回城之後,劉備和程昱也都沒有多問。

這次許昌沒有派任何大將來,劉備也表示自己只是前來“襄助”,宛城的軍務還是由賈詡負責。許昌的援軍是劉備借來得,劉備如此大方,賈詡自然也做的周到:他堅持讓於禁這個和劉備私交極好的人領軍,而程昱的軍務是祭酒,相當於參謀。

實在不能不說賈詡事情辦得漂亮,劉備和程昱都在私下裡稱讚不已。

儘管荊州的局面一日三遷的變化著,但劉備的日子還是古井無波一般。他每天不是和徐庶、程昱談論軍略,就是和甘雲蘿唱和,日子過的極是愉快。

對於宛城的將士來說,眼下的當務之急就是在新野一帶做好進攻的準備,剩下的就只是坐山觀虎鬥而已。等到孫堅與劉表鬥得精疲力盡時,他們就要渡江“收割”。

這個想法在宛城的士兵中已經完全公開化了,將領們時常可以在營帳邊或者篝火旁聽到士兵們開心的說南下的事。不過劉備等人心裡清楚的知道,事情絕不會如想象中那麼簡單。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孫堅選擇在三月出兵,這就意味著他打算在一個月之內打下襄陽。到了襄陽城破的時侯,時間也到了四月初,正好是一年之中水最大的時候。連續的降雨不但讓宛城軍隊在南下的安排和實施上出現很大的問題,而且還會使攻城的難度數以倍增。同樣的,劉表要做的僅僅是把整個戰爭儘量的往後拉——只要拖進了雨季,這場仗就算是打勝了。

宛城的困難還不止這些。只要士兵南下,整個博山一線就空了下來,哪怕一場上規模的民變都可能釀成巨患。劉備考慮到了這一點之後,決定先把太平道的人清出宛城。

“偌大的宛城,這些惡道除了在明處的,肯定還有不少躲匿在暗處,要想肅之一清,真是談何容易。”劉備想到這其中的難處,不禁搖頭長嘆。

“這有何難,”徐庶懶洋洋的說道,“比如捕虎,不使離山,安能捕之?聽聞主公曾在兩個太平道人身上取得一物,竟使張寶不惜身家性命的前來搶奪。既然如此,何不盡遣城中士兵出城,還怕他們不來?”

“出城也要有個名目才是,就這麼出城又回來肯定不妥。”

“主公何不攻江夏?”徐庶微含責怪的看了劉備一眼。他在精舍時給了劉備攻打江夏的方略,不想劉備遲遲沒有動靜。

聽徐庶提到江夏,劉備真有一肚子苦水——徐庶給他的那張絹帛上一共只有十六個字“江夏是虛,夏口是實;黃祖是虛,蒯通是實”。要說以這十六個字為方略,劉備就算抓破了頭皮也沒有一個主意。

見劉備一臉苦笑,徐庶微微一笑,他好整以暇的呷了口茶,看了一旁對著地圖發愣的程昱說道,“仲德以為蒯通此人如何?”

“哦,什麼,”程昱一回神,“蒯通不過爾爾,他的兩個兒子倒不錯。不過此人深得劉景升之心,夏口有一萬兵馬受此人節制,據說都是精銳。”

“設若以兩萬兵馬圍江夏,不攻;再以一萬兵馬圍陸口,不攻;再以三千兵馬佈於陸口以西,每日增兵五百,蒯通當如何處之?”

“彼必心生疑懼,初時坐以觀望,不出十日則定出兵往援江夏,”程昱說完,忽然醒悟過來,訝然看著徐庶,“元要疑鹿亂馬,詐下江夏?”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正是如此,”徐庶慢吞吞的說道,“江夏新敗,城中兵馬不過數千,而夏口臣屬,卻有精銳一萬,這正是主弱而副強,乃是大忌。黃祖雖通謀略,不過說到這權、勢、術三字,他尚不能識奧妙於萬一,當此之時,怎會不心生疑忌。我軍初圍,蒯通不敢輕舉妄動,而黃祖必使人往夏口求援,此中不可調和一觸即發。江夏久圍必危,蒯通不能不援,則我軍使人先詐蒯通援軍,再詐夏口,江夏不戰可下,此疑鹿亂馬之計,豈不正是我那十六個字?”

“好一個徐元直,”程昱哈哈大笑,“實不相瞞,主公與我多日來都為你這十六個字所苦,不想你未出許昌,已鋪排下這等絕戶計,也不給蒯家留條後路。”

“不礙,”徐庶神色淡定的答道,“劉景色沽名吊譽之人,絕不肯戮蒯家之人,他日主公可任此二子相隨,正好取信荊州百姓。”

“這是自然,”劉備笑吟吟的介面道,“不但如此,備還想上表朝廷,為荊州百姓休賦一年。”他終於解開了縈繞在心頭十幾天的疑惑,頓時心懷大暢。

“果真如此,荊州當可恢復民生。異日以荊州為根本,朝廷不難北定。”徐庶笑了笑,“至於江夏用兵具體如何,主公可一概不問,只由得仲德與那賈文和去說,陳到將軍的白耳兵盡可帶去,只是主公既要芟夷太平匪道,這太史將軍的白馬鐵騎與晏將軍的數百銳士卻要留在城中。有這千名士兵,元直便與主公同觀一回甕中捉鱉如何?”

“備之幸也,”劉備哈哈大笑道,“只可惜仲德要與於禁將軍同去江夏,否則我們三人把臂同觀更好。”

“說得是啊,”徐庶想了想又道,“眼下宛城戰事方興,武關一處實為緊要,長安若不能再遣兵馬前來,只要錢糧足用就可。江夏既取,駐兵切不可多,正好取湖陽一帶駐兵去就是了。我料子揚三日之內可與新城兵馬同來,那時宛城兵馬已逾六萬,足以攻下襄陽。”

“說道兵馬,六萬只怕還有不足吧。”程昱有些憂心的看了劉備和徐庶一眼,“適才我觀荊州地圖,深覺兵力有些捉襟見肘。”

徐庶微微點頭道,“仲德所慮甚是。先說蔡瑁的五萬水兵——這個不足懼,孫堅正等著他們上岸,這兩軍交鋒之時便是我軍南渡之日。襄陽駐兵亦不足懼,不說別的,劉表向來不重練兵,帳下只有一個方威操練兵馬,此人統兵苛酷無比,兵多怨怒,故守城難效死力,我料劉景升會以財帛激勵軍心,此難以持久之計。唯可慮者,孫堅久攻不下,不免轉守麥城,如此襄陽實得半城,還要防備孫堅,倒是一個難題。”

沒有兵守城,打下襄陽也守不住。孫堅坐鎮麥城,後面是江陵和長沙,兵員是不缺的,到時候就是耗也能把劉備他們耗垮。

“正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劉備心中暗歎道,他眼光看向地圖上宛城周圍的地方:長安、許昌、洛陽、西城、江夏…..

“何妨再詐一次?”徐庶忽然開口說道,見劉備和程昱面面相覷,忙補充道,“詐下麥城。”

“詐麥城?”這次連程昱都回不過味來了,“孫堅不比黃祖,帳下還有一個龐德公為謀士,如何欺得了?”

“龐德公為謀士?”徐庶被程昱說得愣住了,“這個訊息是從何處得來?”

“難道不是?”劉備與程昱都吃驚的看著徐庶,“這個訊息只怕已傳遍了宛城。”

“哪有此事?”徐庶哈哈大笑,“孫文臺有何德能,能使龐德公為輔?此事我深知究地,倒不料主公與仲德還不知曉。那孫堅確實得到一個謀士,此人與主公乃是同鄉,年紀也與主公相差無幾,計謀巧變倒也不可小覷。”其實徐庶年紀也不大,但說道這些時很有點老氣橫秋。

“與我同鄉,年紀彷彿?”劉備心裡頭一過,猛然間想起一個人來:江頭。當年他整理兵書,見江頭喜歡,便都給了江頭,後來江頭與眾人到了汝南,不久便沒有音信。

劉備心中揣測,卻不好宣之於口,只好悶聲問道,“元直可知此人姓甚名誰?”

“只知此人姓江。”

想到孫堅的這個謀士很有可能是自己幼年玩伴,而且兩人還要疆場相見,劉備不禁心裡一沉。

“難道主公知道此人是誰?”徐庶察言觀色,見劉備聽完之後臉色大變,馬上知道其中必定有蹊蹺,不禁開口問道。

“不錯,”劉備點了點頭,澀聲說道,“此人極有可能為備幼年熟識。”

“孫臏、龐狷之事爾,主公為蒼生計,此事不宜多思。”徐庶一邊解勸,同時向程昱遞了個眼色。

程昱與徐庶相識多年,怎會不知道他的意思,忙介面道,“主公放心,此人既為孫堅幕僚,想必追隨左右。我軍此番詐麥城無意於刀兵相加,到時主公何妨暗中遣使往孫堅營中下書,使其知主公在此。若是此人念故交,多半來投。”

劉備苦笑著搖頭道,“若果真是他,自然知道我人在宛城,如此尚為孫堅所用,只怕如何勸說也是無用。”

徐庶和程昱一陣默然。

戰爭是人性之外的東西,在它的面前,溫情是何等的不堪一擊,別說是少年的同伴,就是兄弟、父子都不能保全,這是多麼的無奈。

**

大家如果有**,並且覺得給刀子值得,那就謝謝了。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CMFU.,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