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生之我是劉備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四章: 酒摟定計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四章: 酒摟定計

荀彧這一聲招呼,立刻讓劉備知道了來人的身份,東郡的程昱程仲德,心中不由掀起滔天巨浪。

按照《三國演義》裡的說法,正是由於程昱的進言和獻計,才讓曹操設計誆騙了徐庶到曹營,從此劉備和徐庶這一對相得的君臣天各一方。以這個角度來看,如今兩人算不算“仇人相見”呢?劉備忽然又為自己的想法感到啼笑皆非,一時竟看走了神。

“文若,這一位是……”程昱面露微笑的看向劉備。

“這位乃是劉…籍先生,字叔平,北海人氏,是彧的一位好友。”荀彧臨機幫劉備改了一個名字。

劉備一愣,隨即反應過來荀彧的苦心所在。京師現在不知道有多少何進、袁紹派來的探子。眼下兩人沒有帶從人就出來了,若是貿然洩露了身份,只怕立刻就會招來殺身之禍。於是也不否認,只是拱手含笑道,“叔平拜見尊範。”

程昱眼角閃過一絲狡黠的笑意,顯然對劉備的真實身份有所懷疑,只是也不點破,拱手還禮道,“昱久聞先生大名,今日得見,實有萬千之喜。昱尚有一友在彼,不知道叔平與文若是否介意並席傾談?”

“四海之內無非友朋,正可邀與同飲。”劉備微笑道,“只是在下學識淺薄,誠恐誤了賢能之聽。”

“不妨,此人年尚不滿二十,頗有武勇,也知韜略,至於脾氣嗎,”程昱哈哈一笑,“想必與叔平也能談得來。只是他現在還未到,只好請叔平與文若稍候。”

年不滿二十的朋友?劉備心中過了一下,還沒有想出這個人會是誰。

“仲德何時來到京師,如何不來找我?”荀彧為程昱斟上酒,同時微含責怪的說道。

“昱今日方到京師,本以為文若還在穎川置閒,正思明日前去拜望,不想今日便見著了,也是不勝之喜。”

“仲德從東郡來,可知目下虎牢戰況如何?”荀彧看似漫不經心的問道。

程昱目光灼灼的看著荀彧,忽而啞然失笑道,“文若莫非疑我來意不善?”

“仲德此話何解?”荀彧一副莫名所以的表情。

“聽聞文若現在汝南公麾下,豈有不知虎牢戰情之理?文若以此話問我這等布衣,若不是疑我,那卻是為何?”

“仲德此言差矣,”荀彧笑了笑,“仲德自東郡到此,一路之上豈能不聞戰事?彧雖側身汝南公帳下,卻不過微末之人,如何能知虎牢之況?以無知問有知,仲德不必多心。”

程昱沉著臉將信將疑的看著荀彧,半晌忽然一笑,“以文若之才尚自比微末,難道汝南公帳下已是謀臣如雨不成?”

“天下飽學之士何其多哉,仲德兄當知此理不謬。”忽然一個爽朗的聲音傳來,三人忙回頭看時,卻見一十**歲的青年男子正笑呵呵的看著三人。這年輕人面色蠟黃,好象正在大病中,兩道劍眉斜插入鬢,目光炯炯,看身形倒和徐晃有幾分相似。

“曼成來何遲也。”程昱笑呵呵的站起身來,“這一位乃是我時常向你提到的荀彧荀文若,”程昱再轉向劉備,“這位是文若的至交,北海的劉…籍劉叔平先生。”

“見過二位,”年輕人一抱拳,“在下李典,字曼成,山陽鉅鹿人氏,久聞仲德兄言道荀先生有王佐之才,子房之風,今日得以拜謁,實乃平生幸事。”

“不敢,”荀彧上下打量了一番李典,“我觀曼成龍行虎步,言辭之間有慷慨之氣,顯為當世豪傑。”

“豈敢,”李典笑了笑,“在下雖少而習武,至今尚未有所成,焉敢承荀先生謬讚。倒是這位叔平先生,恕在下見識淺薄,尚不曾得聞先生大名,還乞原宥。”

劉備心中頗喜歡李典的心直口快,趕緊拱手道,“在下才既平常,且是白衣,李壯士不知賤名也是有的。”

“人無貴賤,何至於名?先生言重了。”李典笑了笑,端起桌上的酒,“在下今日得逢諸位,心中歡喜不禁,先敬諸位一杯。”說罷仰首一飲而盡。

眾人一起舉杯,酒幹。

荀彧放下酒杯,“當此戰事頻生之時,曼成與仲德齊至京師,莫非有心報效朝廷不成?”

“非也,”李典一笑,“我知荀先生現於汝南公之側,且頗受汝南公倚重,不過李某不妨直言相告,此番李某入京師乃是為行刺汝南公而來。”

“這是為何?”劉備和荀彧都是一驚,不由同聲問道。

“方今盛傳汝南公篡詔,以奉先帝幼子登基,且逼大皇子離京,大權獨攬把持朝綱,其野心實為自立天子。”

“哪有這等事?”劉備一皺眉,悶聲說道。他身旁的程昱微微一笑,頗具興味的看了他一眼。

“豈不聞眾口爍金之理?”李典又自斟了一杯,“天下間的事本就泱泱所載,汝南公心中所思究竟如何,只怕除了他自己,再也難有旁人可以知曉。”

劉備心中一片悵然,李典的這幾句話總算是解開了他心中的幾個疑團,那就是張遼為何會幫助何進、曹操為什麼會幾次以奇怪的眼神看他,還有何進為何振臂一呼就有數州響應,甚至太史慈為什麼到現在還不給迴音。

孰是孰非,本不是那麼容易分得清的,正所謂“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

“…其實以汝南公之尊,又有宗親之份,便是當真做了天子也沒什麼,只是若是欺名盜世,未免為人所不齒。此番李某進京,一路上多有疑惑,直到了京師才找到了答案。”李典又飲了一杯酒,身手抹了一下嘴巴。

“曼成疑惑什麼,又明白了什麼?”荀彧看李典這麼說,倒好象已經放棄了行刺劉備的打算,也就沒有再去想與劉備如何脫身的事,反而好奇的問道。

“在下居於山陽之時,嘗聞汝南公昔日平定江東之後,朝廷不但不賞,反使汝南公往弘農,由此可知朝廷對汝南公心存疑忌,何以後來又聞先帝遺秘詔於汝南公?當日正因此事,李某方信汝南公篡詔之說。不過朝廷上下皆無怨恨汝南公之心,而三公、皇甫大將軍等人也都對汝南公推心置腹,未免使人疑惑。未入京師之前,李某先到了弘農一趟,乃知汝南公之德,又自摯友處聞汝南公在汝南所為,更知汝南公絕非輕民踐信之人,當時便頗有疑問,直到入了京師時我自仲德兄處知道一事,方知李某原來錯怪了汝南公。”

“仲德兄告訴曼成何事?”荀彧頓時來了興趣,他也很想知道是什麼能證明劉備沒有篡逆之心。

“便是當日先帝駕崩之時,河內太守王匡帶兵入京,而就在此時,河東太守董卓也正帶兵匿於孟津之南,伺機便要發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劉備和荀彧頓時明白過來,不由暗呼僥倖。

只看當日何進的舉措,就可以知道董卓帶兵潛入京師附近一事他根本不知道,可見董卓存的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心思,只要何進與劉備在京師裡鬥了起來,不管誰勝誰負,董卓都能是笑到最後的那個人。如果當天不是王匡反覆,讓何進沒有辦法和劉備刀兵相加,那結果肯定是不堪收拾。

“好賊子,”荀彧氣的臉色鐵青,“早晚叫他伏屍刀斧之下。”

“文若莫非有心河東?”程昱何等聰明,聞弦歌而知雅意,立刻說破了荀彧的心思。

“不知仲德有何良策?”荀彧見瞞不住程昱,索性坦然說道。

“這有何難,文若只需將那日的情形告訴何進就可,何必親往河東?”程昱笑呵呵的說道。

“誰可前往?”荀彧苦笑道,“何進縱不知兵,但畢竟不是呆子,這等計策須瞞他不過。”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程昱笑道,“京畿之內便有一人可去。”

“是誰?”

“宮中那位太后,”程昱豎起手指道,“聽聞太后曾毒殺陛下之親母,天下皆以為汝南公已殺了何太後,故頗多議論,此刻送太后往幷州,則不但可平息悠悠之口,更可使天下人以為汝南公之賢德。此其一也。”

“至於其二嗎,”荀彧笑吟吟的介面道,“何後既是大皇子生母,必拱衛何進之權,如此袁紹之勢微,幷州與河北難免失和。其三便是借刀殺人,以何進攻董卓,京師可得漁翁之利。”

“舉一反三,不愧大才。”程昱笑道。

“確是妙計,”荀彧點頭道,“只是如何取信何後?”

“聽聞先帝寵宦張讓尚在宮中,因其自負其罪,每日懊悔不已,不知可有此事?”

“仲德如何知之?”荀彧心中一凜,“此宮闈之事,我尚不得知。”

“這有何難?”程昱一攆頷下鬍鬚,“京兆之中知此事者不少,而談論之人多說是蔡伯喈所說。”

這就難怪了,劉備和荀彧都是恍然大悟。蔡邕自負大才,平日多喜歡品評別人,更何況是他的死敵張讓?

“何進與張讓素有罅隙,只怕多有不妥。”荀彧微微皺眉道。

“素掌大權者,一旦失勢,必生怨責之心。張讓此刻無權無勢,不攀附何後,還能攀附何人?”見荀彧默然不語,程昱也不多說,挾了一口菜放進嘴裡,吃的嘖嘖有聲。

“曼成行止如何?”一旁的劉備對李典生出招攬之意

“某明日即當投奔汝南公。”李典呵呵一笑。

“曼成何必捨近求遠,汝南公便在眼前,還不求拜為帳下?”程昱哈哈大笑。

“這……”李典看看劉備,這才明白過來,趕緊低頭拜倒,劉備趕緊攙起,眾人不由都是大笑起來。

**

刀子謝謝訂閱的讀者,還請大家如果有**,並且覺得給刀子值得,那就更加謝謝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