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18世紀之新中華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五十四章 流年表(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五十四章 流年表(二)

建陽二年十月,中華國組建第一任內閣。以周青竹為內閣總理大臣,其餘者為賴明金、梵偉、俞世濟、柳風、文壇(升任軍部總參議)。秦宜達進補軍部總監,何克閣補陸軍總參議。

十月上旬,中華國改組全國學堂、學府。出級學堂課程除國學、術學外,另加歷學、地理;中級學堂尚需加一門格物,以及基礎法學。公立高等學府,分設各學科,如:史學、法學、格物學、醫學、文學、術學、農學、公政學等。

十月中旬,下詔令全國興建初中高三級軍校,抽調各級軍官充任教習。其中初級軍校十所,中等軍校四所,高等軍校一所。

並,新增編守備十團。

十月下旬,成立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審計署、司法部、公安部、國家安全部、農業部、礦業部。解散工商部,設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商務部,原工商部各部李鶴改任商務部。

建陽二年十一月,下詔普查全國民戶。

建陽二年十二月,普查結束。全國共計八十九萬六千六百餘戶,人口四百三十萬六千餘人。其中華人九萬一千一百餘戶,人口四十二萬二千四百餘人。

建陽二年,國家財務統計。全年財政支出一千一百六十九萬餘銀元,收入三百七十六萬餘銀元,赤字達七百九十三萬五千銀元。

現國庫記憶體銀元三千四百五十三萬六千元,白銀三百一十萬兩,黃金一百三十二萬兩,另有未化溶荷蘭盾九百萬,鷹洋五百三十萬。

內帑不計。國家儲糧三百五十萬擔。

發行銀元卷八百萬元,金元券三十一萬。

建陽三年元月。頒佈內閣法令,國屬土地租稅十抽一,鄉紳所屬佃農田租不可超過四成,違者,斬。廢除徭役,官府徵召需以糧秣補償。

衛戍旅整編結束,步兵兩團六營,附屬炮兵一營,旅長陳分民。禁軍再次整編,下轄步兵四營,炮兵一營,騎兵一營。第一旅、第二旅、第三旅換裝完畢。

新編整編第四旅,旅長顏六,副旅長閻吉仁,總參費廉岑。

新編整編第五旅,旅長何克閣、副旅長範莊華、總參餘元卜。

建陽三年,二月二日。第一艦隊更名為南洋艦隊,第二艦隊更名為西洋艦隊,並新設北洋艦隊。改西洋艦隊總督為黃勳,改南洋艦隊總督為王權,改柴坤為北洋艦隊總督。

北洋艦隊,旗艦“水德星君”號二級戰列艦,三級戰列艦五艘——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巡洋艦四艘——天機星天閒星天勇星天雄星;炮艇十二艘。

建陽三年,三月。南洋艦隊首次發現澳大利亞,命名為明離洲。

三月中旬,內閣頒佈法令,嚴禁成錠金銀流傳於世,一律改用國幣或是金銀卷。各地百姓可至本地中華銀行進行兌換。

建陽三年,再次俘獲英國東印度公司鴉片商船六艘,所有頭目被公開處死。

三月下旬,外交部質詢英國東印度公司。因該公司態度惡劣,是以外交部上報內閣處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建陽三年,四月。中華國內閣下令馬六甲海防署,嚴禁英國商船入境。

四月下旬,英國東印度公司上告中華國,要求中華國取消禁令,並賠償損失一百萬銀元。

建陽三年,五月。上旬,梁明大怒,下令對英宣戰,稱見其船隻必擊之。調南洋艦隊西進馬六甲。

五月中旬,中華國封鎖了馬六甲海峽,嚴禁歐洲人進入,荷蘭人除外。

五月下旬,梁明命北洋艦隊“水德星君”號押解銀元一千萬抵近廣州,由移民局送至廣順行盧青手中。

建陽三年,六月。中旬英國東印度公司所屬艦隊聯合英國印度艦隊部分戰艦進攻魯帕——馬六甲防線。

西洋、南洋艦隊出擊,敗回。損炮艇三艘,護衛艦一艘、巡洋艦二艘(荷蘭東印度艦隊的),兵力折損五百一十六人,傷八百餘人。

擊沉英國武裝商船二艘,擊傷數艘。

中華艦隊退回馬六甲,雙方對峙一月餘,英國艦隊不得勝。

建陽三年,八月。中旬末,雙方於馬六甲城談判。

八月下旬,雙方簽署《中英馬六甲協約》。

協約規定:一、英國政府及東印度公司賠償中華國軍費100萬銀元;損失費200萬銀元。

二、英國嚴禁鴉片貿易。違令者,中華國按本國有關律法執行處置。

三、中英友好………………

建陽三年,九月。工商部研製出攪煉工藝,鋼鐵產量大為增長。(1784

年,工程師享利·:科待又發明了攪煉法,讓鐵水在不停的攪動中脫碳)

建陽三年,十一月。上旬,北洋艦隊解入內帑黃金一百五十萬兩。

建陽三年,十二月。初三,蒸汽機(複合式)完成。

中旬,再是研製出自動卷布機,以及……抽水泵。

下旬,開始研製蒸汽織布機,以及蒸汽船。

建陽四年,三月初七。李妃產一王女,大名梁清瑤。

建陽四年,四月。移民局移交於民政部,鄭琦(鄭七)、梁文庚、樊文才帶隊加入越南分艦隊。

此一年半的時間內,移民局共遷入百姓三萬一千零九十三人。其中整戶遷入的有六百二十二戶,兩千八百七十人。餘下者皆為青壯,其中北方人口八千三百二十六人,皆是剛剛安置不久的災民。(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