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18世紀之新中華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四章 吉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四章 吉隆

鴻靈樓中討論的兩人,如今正悠哉遊哉的遊蕩於吉隆的市面上,他們在信使到達中州的時候就已經到了馬六甲。在馬六甲海防署中臉面頗廣的克勞德·卡尼基十分輕鬆的就在檳榔嶼找到了一個長期泊船的好位置,然後帶著基加斐子爵上了岸。

他們先是在檳城遊樂一圈,為了圓了基加斐子爵進一步瞭解中華國的心願,卡尼基帶著他到了吉隆,這個新建不足五年的城市。

吉隆縣,或許大家都不清楚,但在梁明的前世這個地方的名字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吉隆坡,馬來西亞的首都。

在徹底穩定了麻亞省的局勢後,梁明就下旨監理省務的楊度分州立縣,建制修城。果然不愧是日後的首都,地理位置優越的吉隆坡就變成了現在麻亞省吉州州府吉隆了。

雖然新建不過五年,但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礦產已經使得吉隆躍居馬六甲第三大城了,僅次馬六甲城和新加坡,將檳城甩在了身後。

吉隆位於鵝麥河(Gombak)與巴生河(Klang)的交匯處,錫礦豐富,現在已經是中華國最重要的錫金屬產地了。

之所以大量的開挖錫礦,直接因為最近兩年中華海軍最新裝備的一種近海裝甲巡洋艦。這種裝甲巡洋艦說白了就是在木質戰艦外圍鉚釘一層鐵板,它的用處就是一個——防禦。身披重甲的裝甲巡洋艦根本無力遠航,速度如同鱉爬,但在近海港口和海峽防禦方面卻是一把好手。就目前而言,馬六甲海峽以及巽他海峽都有裝甲巡洋艦編隊駐守。

而錫的用處就是保護裝甲巡洋艦的鐵甲,它擁有良好的耐腐蝕性,而且即使被腐蝕了生成的也是無害的有機物,最早的用途就是被大量的渡在鐵甲上。

不過隨著這兩年的發展,錫在中華國中有了更大的作用。

第一,用於玻璃生產。這個年代的玻璃在歐洲早就流行開了,生產方法也不再是藏著掖著的秘密。中華國所生產的就是玻璃板(不是鏡子),而將熔化的玻璃澆在錫板上,可以來保證玻璃面的平坦和光滑。

第二,就是馬口鐵。所謂馬口鐵就是表面渡了一層錫的鐵皮。波希米亞(今捷克和斯洛伐克境內)從14世紀起就開始生產馬口鐵。現在馬口鐵主要用來製造餐具和飲具,但是在中華國它的另一個用途是來裝罐頭。

罐頭的發明者是梁明,前世的他因為工作關係對罐頭是極為熟悉,說不上瞭解多深但簡易的罐頭還是可以做出的。

只要將食品處理好,再裝入鐵罐中,全部置於沸水鍋中,加熱一個小時後,趁熱封口即可。這種辦法,就能較長時間保藏食品而不腐爛變質。這就是現代罐頭的雛形。封口前加熱容器及內容物,可以使瓶內空氣密度減小,趁熱封口,冷卻後獲得真空。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很簡單,梁明的發明列單中又添上了一個——罐頭。

罐頭的產生對於馬口鐵的生產有了極大的促進效果,因為中華國的鐵皮罐頭一直處於熱銷狀態。馬六甲繁忙的海道,代表的就是無限的商機。

長時間生活在船上的海員,因吃不上新鮮的蔬菜、水果等食品而患病,有的還患了嚴重威脅生命的壞血癥,怎麼辦?罐頭無疑是最簡單、最好的解決辦法。

總之,一切的一切,造就了吉隆城肉眼可見的發展速度。

而作為一華人為主導的中華國修築的第一批城市,吉隆縣的佈局自然是中華模式的。置身於其中,除了隨處可見的土著外,你簡直就像是回到了中原。

“卡尼基先生,這裡和歐洲完全不同,就是檳城也僅是幾分相似罷了。”卡拉普·基加斐子爵驚奇的叫道。

克勞德·卡尼基理解的笑了笑,“是的,閣下。這裡才是比較接近中華國內在的城市,不過想要真正的瞭解它,我們只有到中州去。”

卡拉普·基加斐是是第一次到達歐洲以外的地方,他一路來停留的地方都是歐洲的殖民地港口,建築模式和歐洲沒什麼區別。在抵達檳城的時候,才算是第一次見到東方式的建築,但作為開放式的港口城市,那裡有不少歐洲商人置下的房產,歐式建築也相當廣泛。而吉隆是一個新興的內陸城市,裡面的居民不是佔主導地位的華人就是一些商販,這些人是不會去改變自己建築的樣式的。

華人自然就不用說了,他們佔據著吉隆縣城內商業份額的八成以上,可以說是商業的主導力量。餘下的商販,自然也有家財充裕的,但這些人都很識相,他們知道中華國的法律中是不分華人、土著的,但中華國的百姓可是分得很清楚。

華人的性行使得他們不會一朝得勢就兩眼朝天,對待土著也多是溫和有禮,至少不會向白種人那樣擺明的歧視。但同樣的是,你自己要有一定覺悟。

把自己的窩改得富有民族特色,有什麼用嗎?那樣只會時時刻刻的提醒華人,你是個土著而已。得到的結果就是逐漸的孤立,最後……

如今中華國土著中的富有者,有幾個是平民百姓?這些人中的巨頭,都是改土歸流中失去權力的土著上層人士,最出名的幾家都已經是中華國的勳貴了,他們巴不得立刻就能融入其中,又怎麼時時刻刻的抱著自己的民族特色不放呢?有了這批人的帶頭,再加上傳開的幾例不長眼的下場,如今的土著富人……

幾年來,中華國一直在宣揚一個基調,他們是“自己人”,和當地的土著都是黃皮膚的“自己人”,他們和那些白皮膚、藍眼睛的洋夷是完全不同的。在中華國的領導下,大家都可以過上富足安定的日子。

“富足安定”,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土著們還是瞭解的,而幾年下來農稅較少、勞役全無的生活也的確讓這些土著的日子好上了許多。

最明顯的是殘暴的白種人不見了,而華人也沒有變得向白種人一樣,這些的改變已經讓很多土著順服於中華國了。雖然中華國的種種法令很讓他們頭疼,但比起往日的生活,現在的日子的確是好了。

當然,原本就比他們富足的華人,日子變得更好了。有了強大武力支撐的華人,受了那麼多年壓抑的華人,完全釋放的激情爆發了強大的能力。僅以商業而言,人口勉強勾著一成的華人佔據了不少於九成的份額。

出於國人的天性,有了錢自然要置買家業,土地似乎也在漸漸的聚集在華人的手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