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18世紀之新中華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九章 火炮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九章 火炮

歐洲火炮鑄造從16世紀以來一直採用泥範整體模鑄法,在給實心火炮上鑽孔的實踐據說開始於1713年,在英國伍利奇的皇家槍炮鑄造廠,泥範整體模鑄法一直延續到1770年以後。英國的鐵器製造者威爾金森(1729-1808)開發出一種改進了的給火炮鑽膛的機器,這才有所改變。而瑞典國內,也是最近兩年才開始引進這種機器。

同歐洲的鑄炮技術相比,中華國領先的太多了,而且作為主要材料的銅,中華國可從不缺這個。在建陽五年後,中華軍再次興起了新一輪的武器淘換,這次自然不是剛剛配足的步槍,而是大炮。擁有了足量的銅礦資源,青銅炮、黃銅炮逐漸替換了主力部隊的鑄鐵炮,同時也為各地的守備團增編了炮兵部隊。

黃銅是由銅和鋅所組成的合金。如果只是由銅、鋅組成的黃銅就叫作普通黃銅。如果是由二種以上的元素組成的多種合金在21世紀就被稱為特殊黃銅。如由鉛、錫、錳、鎳、鉛、鐵、矽組成的銅合金。

黃銅有較強的耐磨性能。特殊黃銅又叫特種黃銅,它強度高、硬度大、耐化學腐蝕性強。還有切削加工的機械性能也較黃銅材料突出。由黃銅所拉成的無縫銅管,質軟、耐磨性能強。

當年,梁明最主要的工作用料就是黃銅。

雖然用液態青銅、黃銅鑄造的火炮比不上鍛造出的火炮結實,可用了撞擊衝錘進行炮管自緊後就相差無幾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衝錘為圓錐頭鐵棒,其直徑略大於炮管內徑,受到錘擊時擠壓青銅身管,使其內側炮管材料永久性變形導致內徑增大,外側炮管材料形成向內的應力,從而增加炮管的抗壓能力,效果相當於炮管厚度增加50%,同時具有消除炮管內部細縫延長炮管壽命,增加炮管光滑度減少形變的效果。

這種技術是梁明並不熟悉,他在前世加工製作模型炮的時候,都是拿去讓別人代做的,不過自己也跟著去了幾次,看了個大概。整個過程可能需要多根衝錘,錘頭直徑變化幅度以不引起炮管外徑變化為限。而實際資料則是在報廢了百十根炮管後才透過試驗得出的。

梁明掰著手指頭算了算,材料費要比歐洲的少個三成,人工費就少的太多了,按現在歐洲的前裝青銅炮製作的話,成本費降低一半是不成為題的。而最大的好處是速度,自己這產出五門火炮耗用的時間也不見得比歐洲多。

要是基加斐還打算購買艦載炮的話,那賺的就不是五成了。中華國生產的鑄鐵炮,不但在成本遠遠低於此時的歐洲,上在質量和速度上也遠遠好於用泥範生產的歐洲鑄鐵炮。而海上戰艦載炮有多,炮位也重,梁明估計裡面的賺頭絕不是青銅炮可比的,現在就是不知道人家願意不願意訂購艦載炮,若僅僅是陸軍的青銅炮…………

同歐洲如今的火炮相比,中華軍的大炮還是佔優的。原因主要是兩個,火yao和射速。

配方最佳的顆粒火yao,這已經是中華國如今所能做到的最好的了。梁明知道火棉(硝化纖維,也就是無煙火yao)是怎麼做得,在前世他自己就動手做過那玩意,只要有只夠的硝酸和硫酸就可以了。

硫酸,很容易就解決了,綠礬油一千多年中國前就有了,從國內請了幾個也就解決了。硝酸,麻煩了一點。但去年從歐洲弄來鉛室法制硝酸工藝後,也就解決了。(濃硫酸和硝石共熱)

可改進發射藥的根本難題是火棉的不穩定性,多次發生爆炸事故。可梁明也只能做到這一步了,他心裡知道將硝化纖維溶解在乙醚和酒精裡,在其中加入適量的穩定劑,成為膠狀物,透過壓成片狀、切條、乾燥硬化,就可製成了世界上第一種無煙火yao。但是乙醚和酒精好解決,可穩定劑呢?梁明可不是學化學的出身,穩定劑他會用,可不會照。他前世的那個年代,穩定劑市場裡擺著賣的,缺了買一點就是了。那東東又不是火yao,屬於國家管製品,自己只能偷偷的弄一點,好跑到野地裡放幾槍,過過癮。

現在那東西已經處於封存狀態,梁明只盼著從歐洲能(主要是荷蘭)弄來幾個化學家,已解燃眉之急。

火yao好,射程自然就遠。依現在的水平,中華軍的大炮本可以打的更遠一點的,雖說現在的也不近。(史書上記載的明末紅夷大炮,十里。)

主要原因就是出自大炮的本身,中華軍配屬的大炮看似後堂跑,可準確的說僅僅是弗朗機炮,也就是大號的“子母炮”的改進版。炮膛的密氣性好了一些,裝卸也方便了不少,射速是相當快。但有一點始終解決不好,那就是子銃和炮膛之間的縫隙,雖然不大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火炮的射程。

梁明之所以在全軍裝備這種影響射程的火炮,一是因為歐洲的更短;二是因為現在炮擊的誤差太大。你射程再遠,打不到人也白搭。

這幾年的安定期間,中華國一直在全力的研製真正的後堂跑,可進展不大。梁明的手藝活範圍很雜,從槍炮到戰艦模型,再到馬車、刀劍,可謂是雜而不精。再說喜歡大炮的也多是奔著前裝滑膛炮去的,不說是不碰到要求後堂跑的客人,就是碰上了,梁明也接不下,後堂炮太複雜了。而沒了他的大力指導,單憑從景山炮場拉來的那批人,進展速度可想而知。

不過好歹還是有些進展的,槍炮監的那批人對於炮閂是兩眼一抹黑,可幾年下來在經驗的基礎上還是出了幾個成果。(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