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18世紀之新中華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十一章 情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十一章 情報

作為一個混跡社會多年的成年人,梁明對於情報的看重是現在這個時代的人說無法理解的。在監察部剛剛成立的時候,梁明不顧周青竹等人,甚至是賴明金的阻止,向其投入了大筆大筆看似完全沒必要的資金和人力。

經過了八年的發展,一切都得到了應有的回報。中華國的情報系統就如今的世界而言,領先的的太多太多了。

監察部在悶頭發展了四年後實力劇增,梁明即使為了自己統治的安穩,也是為了平衡朝野,將監察部的情報力量一分為三:監察部、軍情局、國家安全部。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監察部本身有督察地方官員的職責,已經是相當於都察院的存在,自然不能再接觸軍方勢力,現在它主管的是外國的科技、民事和政治動向三大類。

國家安全部,勢力範圍僅限於國內,是監察國內局勢的主要部門,於公安部聯絡緊密。

軍情局可以說是一個分量極重的部門,監察部在國外的八成情報力量都劃歸到了這裡。分為歐洲情報署、亞洲情報署以及力度最大的中原情報署。

這其中規模最大的、最重要的自然是中原情報署。它和亞洲情報署的地質劃分是以印度為界限的,印度以西就歸屬亞洲情報署管轄,以東就是中原情報署的地盤。

中原情報署下轄五個分處,分別是中南半島的西南處、管轄琉球、日本、朝鮮的東北處、嶺南以南的嶺南處、嶺南以北秦嶺——淮河以南的江南處,和秦嶺——淮河以北的北方處。

五個分處名以上無高下之分,可現實中卻是高下立判。東北處無疑是最弱的一個,西南處和江南處原本是半斤八兩,可隨著國家政策的偏移江南處漸漸坐穩了第三的位子;而分屬前兩位的嶺南處和北方處則依舊是不分高下。

軍情局成立至今已有四年的時間了,可中原情報署署長一職卻是塵埃未定,五名處長的直接負責人就是梁明。這不是梁明不想放權,而是實在是沒有合適的人選,盧青、陸泉倆人功勞是有,人也機靈可靠可資歷太淺,比起西南處的周林生、東北處的丁紹起,都是侄子輩的,烏三娘則是身份特殊,不在考慮之中。

乾瑞殿是梁明睡覺的地方,左邊的長春閣就是他處理秘密事情的所在,也是軍情局中原情報署五位處長匯報工作的地方。

今天的召見對於烏三娘除外的四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時間已經是十一月下旬了,下個月的這個時候就要全年述職了。為了給自己加分,同業也是先期的預演,五人都是下足了功夫。

丁紹起很清楚東北處的分量,不敢奢求在這方面壓倒四位同僚,他只要老老實實的將工作匯報一下就可以了,他心裡很明白自己想要坐上署長的位子靠得不是政績而是本分。

“…………老中田沼意次。德川家治性喜圍棋,大事皆委於意次。此人不可小視,實施印幡沼和手賀沼於排水開墾,並著手開發蝦夷地和對俄貿易。”丁紹起臉上露出了一抹嘲笑,“田沼意次手下有一人,名叫德川治濟,是德川家的本家。因德川家治兩子皆喪,幕府將軍為後繼無人,是以薦德川治濟之子德川家齊為德川家治養子,打算捧其上位也繼續留置重權。卻不知德川治濟平日裡同白河藩的松平定信交好,並且松平於此事亦出了大力,德川治濟早將老中之位許於松平定信。德川家治身體衰弱,年已不久,此人一死田沼意次必然失勢………,水野忠成為沼津藩藩主,…………性喜奢侈……”

梁明笑著點了點頭,東北處今年的主要目標放在了德川幕府,進展還算不小,不但在長崎、對馬、江戶等地擲下了釘子,而且聯絡上了沼津藩藩主水野忠成,梁明已經很是滿意了。

得到梁明嘉獎的丁紹起帶著滿臉的笑意退了回去,這樣的結果是他最為想要的,只要滿意就好。

接下的西南處和嶺南處同樣完成了去年制定的目標——修築馳道。這個目標並不宏偉,但對於中華軍卻是極為重要,有了馳道中華軍的進軍速度將得到質的提高。

在中南半島,西南處的情報人員化裝成商人付出了巨大的金錢和時間,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才說動了暹羅國王鄭昭(昭披耶卻克里)、永珍王昭南(永珍,寮國在18世紀初發生分裂,在其北部建立了琅勃拉邦王國,清王朝仍稱之為“南掌”)、柬埔寨國王安非二世,在中南半島修建起了一條丈餘寬的馳道。

這條馳道北起永珍,橫穿暹羅連線國都曼谷、吞武裡,向南延伸至金邊,全長接近兩千裡。若不是有舊道相連,中華國也提供了大筆無息貸款,三國國王是打死都不會修的。

對於馳道的修築,開始時三國國王自然不同意,他們也不是傻子,自然不會相信這馳道僅僅是為了貿易方便。這條馳道連線著三國國都,若是中華國起了歹心,順路就打來了……

那時西南處是處處碰壁,還有些人員被當場驅逐出了國境,可面對梁明交代的任務也不能不硬著頭皮繼續下去。

最後讓周林生絕處逢生的機會是一次失敗的貿易。無論是暹羅,還是永珍、柬埔寨,他們都是盛產稻米的國都。原本滿清是他們最好的貿易物件,可自從乾隆老兒下了諭旨禁止貿易後,稻米出口極度萎縮。雖然隨之而來的是頻繁的走私貿易,可小批量的走私又怎能比得了原先的額度。

不過現在不同了,中華國來了。梁明的全國戰略儲備糧倉體系,建立基礎就是富產稻米的中南半島各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