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18世紀之新中華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二十一章 整軍(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二十一章 整軍(三)

ps:前面第一卷的改了,柴璐娘的身份改了。

柴璐娘的身份設定的時候沒想那麼多,因為小卒不善於寫感情戲,也沒想寫那個,所以就最簡單化的處理了女主角的身份。

這些天來看得出大家反對的較多,可小卒實在懶得改了,本想混過去得了。

昨天,同幾個朋友聊到了這件事情。其中一個朋友的話出動了我。

他說:“你看小說的時候,看到在古代背景下,主角或配角喊父母“爸、媽”的時候,不也是想摔書嗎?人家讀者是同樣的感受”

這句話讓我很受觸動,想起那個時候的心情,我很理解大家的感受。決定改了。

對於很多讀者而言,這算是憋在胸頭一根刺!

現在拔了。大家可以回去看一下。

李勾到了不久,三人屁股坐下還沒暖熱,文壇、秦宜達就聯袂前來。讓兩人進了大廳,五人依次坐下,馬上就進入了正題。

周青竹首先表明了自己的意見,不支援大規模擴軍,國庫沒錢了,要軍部拿出一個適合的章程。

李勾作為陸軍總長自然推脫不了,嘿嘿一笑道:“周相,國庫短缺,這是你的難處,我們軍部的同僚很理解嘛!可是你也要體諒一下我們軍部的難處不是?”

李勾沒做出正面回答,“你也知道,王爺宏圖高遠,志在中原萬里河山,可我們陸軍五六萬人馬,撒進去能幹個啥?”

“這擴軍是事在必行的,你看看今年暹羅那一戰,芝麻大的小國竟拉出了二十萬人馬。”李勾表情有點誇張,“二十萬人馬啊!要是放在滿清,乾隆老兒拉個百萬大軍還不是一聲令下的事?”

穩了下情緒,李勾很嚴肅的說道:“我中華建國以來,陸軍編制由營級到團級,再到現在的旅一級,一個整編旅,四千人馬。無論是鎮壓地方,還是迎擊洋夷都不在話下。”幾年來逢戰必勝,縱橫南洋,中華軍已經養出了一種強軍特有的傲氣,身為軍中主將的李勾等人也有了睥睨四方豪傑的底氣。

話音一轉,李勾高昂的聲調陡然間落到了谷底,“不過那是在人數相差不大的時候,以一敵十,沒那個能耐,一打三,一打五還是頗有把握的。”他講起了自己徵暹羅的事,“那一戰看似簡單,可兵力相差太懸殊了,我一共帶了兩萬人馬,人家二十萬,還有不少的象兵,好在是剛發生政變,士氣不高,我手頭也有四千騎兵壓陣,不然的話就是血拼一場。”

“咱們中華軍歷次演習,最大編制的就是旅對旅,沒有過大兵團配合作戰的經歷。”李勾也不顧周青竹聽得懂,聽不懂,好似倒苦水似的一簍子全下來了,“吞武裡會戰,說是三個整編旅,兩個騎兵旅對敵(一旅在別處),實際上各旅之間配合差到了天邊,炮都打不到一塊去。”

“咱們以後面對的是清兵,兵力只會多不會少,旅一級的編制壓不住陣腳,幾個旅排在正面一起進攻,沒有長時間的磨合是不可能的,師級編制已經是火燒眉毛的事了。”李勾很嚴肅的說道:“大兵團作戰,幾個獨立編制的合同配合是今後的頭等大事,李某在回來之後就曾向王爺稟告過此事……”

李勾的話還是很有說服力的,至少心有他意的周青竹已經放棄了在這一點上壓縮陸軍擴編的打算,李勾的理由很充分。

“至於,此次擴編數目”,李勾自嘲的笑了下,“還是秦總監來解說吧!李某這個陸軍總長實在不稱職。”

秦宜達在文壇升任軍部總監後,就結了他的班成了陸軍總監,平日裡負責的就是全國各地軍隊的戰力調查、集訓和編制,在這上面他最有發言權。

“尊大王聖意,24個整編團外加20個守備團按戰力劃分出三個等級。”秦宜達想都不用想,就將各地的駐軍報了出來,“新編整編第十旅、整編第十一旅、整編第十二旅、守備十六團——二十團是眾旅團中逐漸最晚的,雖然在每次擴軍的時候都從老部隊中抽掉了大量的基層骨幹填充,但戰鬥力還是趕不上老部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整編第一旅——第九旅可以劃為上等,新編整編第十旅、第十一旅、第十二旅連同守備一團——六團可化為中等,餘者為下。”

“我中華軍團級以上為二二制,是以十二個整編旅可編為六個整編師,按軍制師級直屬部隊為一個步兵團,一個炮團,都是兩營編制;外加騎兵一營,滿編;醫護營、輜重營,共計三千人。”秦宜達思量的很對路子,這是他早先制定的師級編制,梁明已經定下了。

“也就是說一個整編師要一萬一千人,陸軍也就是要增加需要增編十二個滿員步兵營,十二個三連制炮兵營,六個滿員騎兵營,和醫護營、輜重營各六個。”周青竹臉色都點難堪,“那就是說軍部準備增編兩萬人馬了。”

柳風是支援陸軍增編的,可是聽到新增的這兩萬人馬都是高資金投入部隊時,也禁不止嘀咕起來,心中默默一算差點沒叫起來,這樣的兩萬人馬單裝備就不會少於500萬銀元。

隨著技術的發展,中華軍的火炮更新後,炮兵營的配置配置也發生了更變,以整編旅的炮營來說,三個炮兵連,一個裝備了十六門元五一式青銅炮,一個裝備了十二門元五二式青銅炮,最後一個裝備了十二門元五三式青銅炮。

所謂元五式青銅炮,是指在建陽五年鑄就的一系列的火炮改進版。元五一式青銅炮可擊發重3.6華斤(500克,中華國使用)的炮彈,是三斤炮的改進版;元五二式青銅炮可進發重6華斤的炮彈,是五斤炮的改進版;元五三式青銅炮可擊發10華斤的炮彈,是八斤炮的改進版。

雖然青銅較之鑄鐵輕了不少,但炮架的改進和數量的增多使得炮營的配屬馬匹不減反增,這無疑又是一筆賬。而歐洲傳來的四輪馬車,也首先在醫護營和輜重營處得到了應用,為了更好的運用四輪馬車的高載量,梁明還特意引進了英國的希爾挽馬,為的就是改進軍隊的運輸能力。

種種改進使得炮兵營、醫護營和輜重營經費大漲,況且還有六個滿員的騎兵營,三千騎兵啊!

周青竹臉色很不好看,在他估算中中華軍最多就是招募士兵,可大規模的師部直屬部隊的建設不僅使得開銷大增,而且成熟時間漫長,時間漫長就意味著大批資金的持續注入。

醫護營、輜重營和炮營的裝備是昂貴的,訓練也要花大筆的資金,他心中的虧空已經從五百萬銀元,增長到了七百萬了。“看來只有全面取消海軍建造了。”轉瞬間周青竹就下了個可以震動朝野的決定。

不過他的震驚還沒結束,一直沒開口的文壇說話了,“周相,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守備一團——六團是要招進整編師裡的。新招募的新軍訓練就不說了,那衛戍旅估計也會擴編成整編師……,禁軍……”

看到一臉驚色的周青竹,文壇不由的瞄了秦宜達一眼,兩人四目相對嘴角都露出了一絲微笑。在接到周青竹的請函後兩人心中都有了三分明白,加之二人宅院相接自然是先通了底氣再來。他們知道周青竹必然會因財政問題來反對大規模擴軍,但此次擴軍意義重大兩人是打定主意要頂下的,現在陸軍擴充是勢在必行。有了梁明的支援,周青竹的反對,呵呵……

“三萬人”,李勾等人走後,周青竹一人呆坐在大廳上,喃喃自語:“三萬人,三萬人……虧空……1000萬……”(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