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18世紀之新中華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三十八章 內心決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三十八章 內心決斷

“禁書案”的啟動對於日漸勢弱的白巾軍幫助有但並不大,它的出現僅僅是擾亂了清廷的視線,主要作用在於士林的動盪和其後的流言。

而剛剛出現的流言同樣也不能為白巾軍提供其所需的幫助,百姓心中對於流言只是半信半疑,何況就是相信了也不可能為了一百多年前的事拋家捨命。它的作用更大的是為中華軍反攻中原時減少一定的民間阻力,有利於安定民心。

所以,在各省的禁書案頻頻爆發的時候,白巾軍依舊爬窩在山地密林之中,絲毫不見起色。

梁明已經不奢求他們支撐到乾隆五十一年了,能撐到今年夏天他就已經心滿意足了,這些組織疏鬆的白蓮教義軍走到這一步也是盡了全力了。雖然他還手中還有一張無人知道的絕命牌,但梁明思慮再三還是放棄了。傾滅滿清,定鼎中原,固然是梁明的心願,可要僅僅是為了能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就視百萬蒼生為無物,疑惑千萬生靈,他還做不出來。

梁明不認為自己是個正人君子,假如他是正人君子那禍亂全國的“禁書案”就不會發生了。當然,他也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卑鄙小人,他所做的僅僅是“推波助瀾”而已,沒有滿清殘酷至極的*這事也鬧不起來。他只是一個有“人性”的罷了,所以掘河口的事他還做不出來。

梁明手中的絕命牌就是掘河口,掘黃河的河口。這張牌威力如何不問可知,只要打出去就足夠清廷頭疼的,但有一點,破壞太大,太傷天和了。梁明思來想去,實在承受不了內心的重負,放棄的那一刻,感覺真好啊!

這個時期的黃河同梁明前世的有很大的不同,這條中華文明的母親河正經歷著命運長河中重要的一個時期——奪淮入海。

東營是梁明前世時黃河入海的地方,那裡是中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的所在地,是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黃河之黃、草原之綠、大海之藍,共同繪製了一幅多彩畫卷。在這裡還有中國最完整、最廣闊、最豐富的溼地生態系統,著名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譽為鳥類的天堂。

可現在,18世紀末的黃河入海卻是“於是河勢盡趨東南,畢注於大清河口以奪淮”。歷史上黃河曾有數次侵奪淮河流域,但為時較短,對淮河流域改變不大。唯1194年第四次大改道起,淮河流域的豫東、皖北、蘇北和魯西南地區成了黃河洪水經常氾濫的地區。從那個時候起黃河開始了長達661年的侵淮,不但使得淮河流域的水系發生了重大變化,還讓安徽,蘇北等地由福變窮優質的黑土地全被埋在幾米的黃土下。

元1194年,黃河在陽武(今河南原陽縣)決口,佔據那裡的金統治者,原是希望以水代兵,借黃河的洪水侵擾南宋,是以致使暴虐的黃河在無遮無擋的淮北大平原,一瀉千里,搶去淮河入海的水道,開始了奪淮入海,也讓黃河變得更加難以抑制。

元蠻的賈魯主張“疏塞並舉”,疏是疏浚原汴河,導水東行。塞是修築北堤,堵塞決口。

大明的潘季馴採取“蓄清、刷黃、濟運”的治河方針,大築黃河兩岸堤防,堵塞決口,束水攻沙,同時修築高家堰(即洪澤湖大堤),迫淮水入黃河攻沙。他大修黃河北岸的太行堤,又修築黃河南岸堤防,把黃河兩岸堤防向下延伸到淮陰。

滿清的靳輔的治理策略是,“疏以浚淤,築堤塞決,以水治水,籍清敵黃”,也就是所謂的“蓄清刷黃”。

這三個人都是三朝治理黃河的代表人物,前兩位效果還不錯,至少讓黃河安生了一段日子,可最後一位就次了點。

靳輔治河22年,結果是黃河河床不斷淤高,黃、淮、運河的水位日益抬高,洪澤湖大堤不斷延長、加高、加固,還花了很多人力、物力,修建了洪澤湖大堤的石工,增建了歸海閘、歸江壩,使淮水不斷分流入江入海。乾隆時期已經是破不堪用了,到了他兒子、孫子(道光、咸豐)統治期間(1821~1855年),黃、淮、運河已經千瘡百孔,難以救治。當時的治河總督,差不多年年更換,以懲處治河不力。直到清鹹豐5年(1855年)黃河在河南蘭陽(現蘭考)銅瓦廂決口北徙,這才算了結。

乾隆後期,滿清國庫日竭,撥用於黃河維護的銀錢是越來越少,特別在和珅一黨執掌戶部之後,已經很少撥用了。

假如在這個當頭,梁明昧著良心掘了黃河口,那對於中原百姓無疑是一場滅頂之災,因為四十七年的那場洪水已經掏空了河南的官倉存糧。而安徽也在受災之中,省內的存糧顧不顧得住自己都難說,更何況是支援河南?蘇南有糧食,蘇北受災糧食問題不大,只要當地官府撐過幾日就可。可中原的千萬百姓呢?

沒有疑問,豫鄂邊界窩著的白巾軍會很樂意看到這種情況的發生,千萬萬饑民就是他們擴充軍隊的基礎。滿清會很頭疼,中華國也會暗中得益。

如果梁明真的打出了這張牌,悄悄地運作之下他有相當大的把握隱瞞下此事,黃河的決口的真相會想是無根的浮萍消失在滾滾濤水之中。

梁明過不了自己這一關,如果那樣做了,他會承受不住內心的斥責的。或許他還不夠無情,或許是他沒有真正的領會到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帝王”,總之內心一陣翻攪後,他放棄了。

放棄的結果就是如今的這幅局面,白巾軍繼續萎縮已經是沒的救了,“禁書案”則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轟然巨浪。

在剿滅白巾軍的同時,清廷不斷的加大“禁書案”的查處力度,看來乾隆已經把主要注意力轉移到了這方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察覺到了這一點,梁明再次下了嚴令,北方、江南、嶺南三處停止一切活動,再次進入潛伏階段。僅僅相隔了半年,三處人員就兩次進入了潛伏期,看得出梁明是很在意這些耳目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