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18世紀之新中華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五十章 京津定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五十章 京津定

津南一戰以清軍的大敗而告結,原因有很多,指揮、裝備等方面都有無可彌補的缺陷。然而細細探究,你就會發現,在整場戰役之中也沒說幾句話的和珅,卻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當中央戰場的局勢陡轉直下之時,主帥慶成戲劇性的吐血昏迷給了副統帥和珅“一展才華”的機會——正是他草率的下令撤軍,才最終導致了清軍全面的大潰敗。

中央戰場。

能逃得過220門大炮絞殺的滿清騎兵沒幾個人,他們就像是燎原大火之後遺存下的幾個枯萎的小草,根本無力去抵擋中華軍主力騎兵群前進的洪流。

七千人的護軍營也沒能使騎兵群停留片刻,他們已經被352門大炮的怒吼湮沒了。

兩者之間相隔了四五裡地,可以說護軍營已經在中華軍中央炮群的精準打擊距離之外了。但是他們依舊在中央炮群的射程之內,炮彈著落是不太準,但沒關係,咱炮多——有352門。

騎兵群一路橫掃,被炸得找不到魂的護軍營根本就沒有形成一點的抵抗能力。

從護軍營所在地到六里臺有一里多地,連上它距炮群的距離那就是六七裡了。這個距離已經是炮群中口徑最小的元五一式青銅炮的射程邊緣了,他後面放的是口徑大上不少的元五二式和元五三式,射程自然也遠了不少,但它們被放在了炮群的最後,到六里臺的間距還要遠上一些。也就是說,六里臺始終是處於中央炮群的射程邊緣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如果中央炮群向六裡臺轟擊,那效果是什麼樣的呢?可以來打個比方,你在一座十層高的樓房前兩米畫了一個小圓圈,直徑一米的小圓圈,然後你端著一杯水爬上樓頂向下倒,能落到那圈子裡的都是中彩的。十滴水裡也趕不出一滴來。

和珅若不是早早的拍屁股走人了,他就會發現六裡臺上落的炸彈那是稀疏可數。周邊的守軍受到的驚嚇要遠遠超過他們受到的損失。

慶成手下還有四個營的提標,三千多人,六里臺後面也藏了兩千多騎兵,靠著這些他們完全可以絆住中華軍的騎兵主力。向左翼調兵,不要多,一個鎮就行。只要纏住了中央戰場的突擊力量,清軍是繼續攻打中華軍右翼,還是就此罷兵回營都可以做到井然有序。

但和珅一句輕飄飄的撤軍令算是徹底葬送了清軍。他自己帶著指揮部撂挑子跑路了,不僅大大影響了兩翼清軍的士氣,也讓的中華軍兵不血刃的佔領了六里臺。更為重要的是,左翼的清軍主力已經完全暴露在佔領了六里臺的中華軍兵鋒之下。

與此同時,右部的八裡臺戰場也進入了收尾階段,士氣低落的清軍在第三師犀利的進攻面前顧此失彼,終是全軍潰敗。由範莊華率領騎兵群清掃八裡臺戰場,夏雄飛帶著第三師主力直插左翼戰場。

清軍在整個戰線的中部和南部都被中華軍徹底擊潰了。只有在北部的八萬多主力還被衛戍師牽制著,正處在六里臺和鹹水沽、東泥沽、西泥古之間,在孤立突出的不利態勢中。其左翼是沼澤地和湖泊,右翼和側後受到佔領六里臺的中華軍的威脅,處境更是危急。梁明極其敏銳地發現並迅速利用了這一有利時機,他在佔穩六裡臺以後,很快把火炮調了上去,用以支援中華軍的全線反攻。

這一段時間,因為中華軍主力騎兵的干擾,留在鹹水沽附近的五萬多清軍的撤退並不是很順利。而已經衝過炮火封鎖線的兩萬餘清軍更是舉步維艱。

北部戰場的滿清驍騎已經所剩不多了,但以火器營、健銳營、虎槍營、馬蘭鎮為主力的步兵群實力卻是強勁。這其中固然有火器營的幫助,但主要是還是因為健銳營的驍勇。

健銳營又稱雲梯兵,看名字就知道是幹什麼活的。組建於乾隆十三年,其目的就是平定大小金川叛亂。至組建以來歷場大戰均有優異表現,特別是乾隆二十四年平定新疆大小和卓叛亂的呼而諯之戰,八百健銳擊破五千叛軍,被譽為首功部隊。到了幾年後的清緬戰爭,以及三十六年的第二次大小金川戰亂,都是衝鋒陷陣、屢建奇功之師。

健銳營編制2000來人,此次津南之戰自然是全師出動,與別的部隊不同的是他們的裝備中還有一個相當稀罕的玩意——盾牌。(清軍很少用這個)做的還很很結實,正面還裹了一層鐵皮,五十米外槍子根本就打不穿。所以,今天這一戰,他們著實是讓衛戍師吃了不少的苦頭。手榴彈、霰彈炮從開戰大半小時候就一直沒停下過。

騎兵主力是插進了六里臺,梁明本準備讓禁軍、陸戰隊也過去,可看了看衛戍師的形勢,最終還是留下了陸戰隊前去資源。前面的九個炮兵連全拉到六里臺去,後面的就向後退了些,掉轉了炮口指向了那兩萬多清兵。

在沒遭到炮群打擊之前,鹹水沽的五萬多清軍還勉強維持著陣型,推車、木板等一切可以擋槍子的都豎了起來。可他們行動再快也快不過騎兵啊?放上一槍,仍個手榴彈,拍下馬屁股這就跑遠了。

等到第三師主力到位,這五萬多清軍便徹底淪為中華軍嘴邊的肥肉了,只等炮群了。

九個炮兵連,132門大炮,那不是一個小數目,拉炮、拉彈藥的幾百匹馱馬、板車還要從後面牽來,很費時間。所以直到了下午四點,津南之戰才算正是結束。

當雨點一般密集的炮彈落下,當中華軍呼嘯著從高地的斜坡橫掃下去,面對這一無法抵擋的洪流,五萬餘清軍瞬間潰散了。除了少數人悶頭向東跑到了天津外,更多的清兵則是湧向了鹹水沽,他們希翼著自己能遊過海河跑回天津。當然了,在這種完全被動挨打的情況下,還有大量的綠營兵放下了手中的刀槍,投降了。

下午,5點30分,天上飄飄的下起了小雨。梁明策馬巡視著戰場,津南之戰最終以中華軍的輝煌勝利告終。“烏卿,你說,這京津之地,今日之後是不是就是本王的了?”看著一群群垂頭喪氣的綠營兵在眼前走過,梁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此戰,被俘之綠營兵不下四萬,京營近兩萬,其間旗人、蒙人約一萬一千餘人。”烏三娘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報起了津南一戰的戰果,“兩萬餘騎兵被俘七百餘人,逃散三千餘,餘者盡歿於陣中;鹹水沽、東泥沽、西泥古死者不下千人,至海河一路,沿途斃命五千餘人;八裡臺、中部戰場,衛戍師前沿,死斃兩萬餘。”看了看梁明少有的狂喜之色,烏三娘笑道:“清軍殘部最多可集結兩萬敗兵,除了北京城的爛泥一般的八旗兵之外,這就是乾隆在京津最後的力量了。”

“紫禁城,過來十六七年了,大爺也要坐上一次了!”遙望天邊的一抹晚霞,“這就是滿清的末日。”

“噠噠……噠……”一陣馬蹄聲傳來。

“盧參謀?”來者是第三師的參謀長盧偉,同時也是一號作戰計劃的總參謀長。“什麼事?來的這麼急?”烏三娘一提馬韁,迎了上去。

“烏都統,我軍的傷亡報表……”搖了搖手中的一皮夾,盧偉的臉上既有激動,也有一絲悲傷。

“念。”已經注意到這邊情況的梁明當即說道,對於傷亡他早有心理準備。

“是。”盧偉一手捧著皮夾,一手翻開了報表,胯下的戰馬老老實實的站立了不動,“禁軍,戰死176人,傷212人;陸戰隊,戰死53人,傷189人;第三師,戰死271人,傷708人;衛戍師,戰死369人,傷321人;騎兵第一旅,戰死43人,傷86人;騎兵第二旅,戰死27人,109人;騎兵第三旅,戰死342人,傷677人;北洋炮手,戰死70人,傷166人。”(中央炮群的炮兵屬於衛戍師和第三師)

“我軍一共戰死1351人,傷2468人,其中重傷102人,殘疾74人。”深吸了一口氣,盧偉臉上依舊閃出一絲不忍。

“呵”,梁明則是長出了一口氣,心中暗道:“還好,還好。”四千的傷亡他還承受得住。“這白刃戰,還是打不得啊!”衛戍師傷亡慘重那是因為它的壓力大,可第三師連同第三騎兵旅,兩個的傷亡就佔了全部的一半還多。還不都是白刃戰惹得禍!

四千人的傷亡,梁明不是沒看到。但到這世界也十七年了,身為、地位的不同自然也影響到了他的人生觀、世界觀還有他自己的價值觀,同打進北京城相比,同殲滅十萬以上的清軍相比,同獲得巨大政治影響力相比,四千人的傷亡,太微不足道了,也太渺小了。

“傳令,陸戰隊連同傷員留守塘沽。餘下部隊打掃戰場後,開進天津城。”望著天津的方向,梁明似乎看到了城頭那招展的紅底黃龍旗。“騎兵也該開進天津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