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18世紀之新中華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章 解放軍的沒良心炮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章 解放軍的沒良心炮

九月二十三日。

很出人意料的,梁明沒有起兵攻打掖縣,也沒有繼續炮轟掖縣。這讓昨天晚上一夜沒睡的文壇更擔心了,魯東逆匪是不是想到什麼法子了?

這種心裡沒底的情形讓他更是無法入睡,兩眼熬的血紅,精神卻異常的激昂。“出兵。”拿捏了好久,文壇最終做出了一個這樣的決定。就算死傷一些弟兄,也要挖出逆匪的企圖。

結果沒什麼好說的,自然是大敗而歸。文壇在軍隊出擊時特意安排了領軍的萊州守備,要他將士卒儘量散開的衝鋒。那守備親身體會了大炮的威力,自然不會反對。點起了五百兵勇,在午時時趁著梁明軍中懈怠突然殺出。

兩方之間上有五里地的路程,梁明有足夠多的時間作準備。為了徹底震懾前營的新軍,他並沒有令他們出戰,而是親自帶領二百五十人的親衛隊列於營前,二百五十支火槍化作三隊依次射擊。這次清軍的出擊沒有得到絲毫的效果,散亂衝殺的兵勇根本挨不到三十步內。撤退的時候,又被炮隊“落井下石”一番,最後回到掖縣城中的還不到二百人。

這下文壇徹底死心了,他原本還猜想是不是逆匪的炮彈沒了,要是那樣他也好貼近了廝殺。那時憑掖縣清軍的實力未嘗不可一戰。現在是清醒了,人家不進攻不是沒彈藥了,而是在另作打算。但文壇是一點辦法也沒有,只能以不變應萬變。

梁明確實是另有打算,他不想一直用炮轟平了掖縣,那樣消耗太大。而且也沒必要這樣做,所以他命蔡德利親自帶人回一趟蓬萊,那裡有一項東西,是他要用。

二十四日,臨近中午。放哨的陸勇就看見東面拖拖拉拉的來了一隊人馬,離近了一看可不正是蔡德利一行嗎?

就見蔡德利等人始終圍著前頭三輛車子,後面這跟了百餘名百姓推著獨輪車,上面的東西用茅草搭著。

車隊一直到了內營,卸下的東西直接運到了大帳內。直過了一個多時辰,一隊人這才抬著三樣大粗筒子出了大帳,看樣子是鐵製的。

這玩意不說那些新軍沒見過,就是一些上島晚點的老軍也沒瞧過。“這啥玩意啊,黑黜黜的一個鐵筒子,做啥的?”這樣的疑問不絕於耳,而一些在帳中躲太陽的新軍也是圍在邊上嘰嘰喳喳的議論著。只有一些老人看過後,臉色沉重好像是什麼了不起的物件。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對於新軍,那些老人是不大理睬的,但對於如今的戰友他們也不好隱瞞,“那是轟天炮,又叫轟天雷,我們私下裡叫它喪天良的。”

轟天炮、轟天雷倒好理解,這“喪天良的”又做何解,待要再問那些老人卻不再回了,只是吩咐他們這些後進要看仔細。

這所謂的“喪天良的”東東,說到底算是一件拋射器,在這年頭也算得上是一種“炮”。

它,就是解放軍的“沒良心炮”。,這種武器是當年解放軍在淮海戰場上利用迫擊炮的原理,用鐵桶把彈藥發射出去。威力奇大無比,往往方圓幾十米內沒有生還的,都沒有傷痕,只是臉上有斑點而已。

每個炮彈均為20斤的zha藥捆綁成,爆炸範圍廣、威力大,發射幾乎不要瞄準,人人可操縱。使從未見到這種武器的國軍受到滅頂之災,不被炸得粉身碎骨,就是震昏震聾,死者全部七孔出血。

梁明沒有zha藥,但火yao多得是。(在古代北方的硝石還是不少的,看過走西口嗎?熟牛皮用的就有硝石。)二十斤的火yao包,威力同樣不可小視。

這種火炮製作極為簡易(大家感興趣的可以到網上搜一下,我是不敢寫了),射程也不近,足有二三百米遠。(一縱七旅十九團用—斤黑藥發射送十公斤zha藥,打260米,偏差十米,紅薯地20米內紅薯皆翻出,炸坑一米多深。如飛雷彈進一步改良,或可命中較準確。—《中國近代兵器工業檔案史料(四)》

用於現在的掖縣正是適合,當然20門三斤炮也不會閒著,就一起打吧。

掖縣街道上所築的圍牆都是新的,用料也不是多正規,平日裡一個成年人運足力氣撞上幾下就能撞塌下。如今在二十斤重的火yao包的輪番轟炸下,哪還有倖存之理。待到二十五日時,掖縣主街道的圍牆已經不復存在了。

心情大好的梁明一鼓作氣,“大軍”長驅直入掖縣,一直到了知府衙門等中心地帶才受到了較成規模的抵抗。

萊州知府原本也想一抹脖子走人,可文壇不知是起了惻隱之心還是為了有人一塊擔責任,反手一掌砍在脖子上,命人扛起後,再次糾集了所有的兵勇撤到了府庫中。至於那知府的家室,早就託給了可靠之人料理。按這些官員的說法是,魯東逆匪唯一的仁義之處就是不追究官員家屬。

府庫是一府之中最為重要的所在之一,同樣也是平日裡守衛最嚴苛的。但再厚的牆也擋不住轟天炮,彎拗再多的地方也扛不住震天雷和散花雷。

巳時末,文壇再也抗不下了,收集了所有的士卒,“拋磚引玉”,“聲東擊西”,“金蟬脫殼”等等計謀,終於讓他撕開了一個口子,顧不得尚在裡面吸引梁明精神的萊州守備,帶著身邊的士卒就往外衝。

梁明的兵力實在太弱了,而且可用之將太少,雖然發現一支小股清軍突圍而出,卻也無可奈何。

況且他還一直以為文壇等萊州高官都還在府庫裡呢?直到攻下後,檢視了所有俘虜和屍體,都沒發現文壇和萊州知府,梁明這才感覺出上了當,待要追時已是不及。

文壇一路上如同喪家之犬,飛奔了二十餘裡,得以在沙河遇到了青州的援軍,可惜已經晚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