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18世紀之新中華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三章 再臨掖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三章 再臨掖縣

三十九年,十一月初六。已經恢復了少許人氣的掖縣又一次陷入了慌亂,一月多前退去的魯東義軍再次兵臨城下。

梁明沒那個閒心去關乎民生,根本不理會人心惶惶的掖縣縣城,直接進駐了西門外的大營。

梁明親率一部乃是今天才到的,他籌集不出足夠的馬匹、車輛來運送沉重的火炮和大量的彈藥,只得招集戰船走海上從海廟口直入掖縣。

如今空蕩蕩的西城外已成了一個營盤了。從空中望下李勾、蔡德利、夏雄飛三部如同一個正邊的三角牢牢的護衛著中心的內營,僅僅是一千九百人馬氣勢卻是不凡。

這不到兩千的人馬是梁明全部的陸上力量了,起兵已有兩月有餘,地盤也打下不少可招募兵丁始終不見好轉。

九月下旬停戰後,梁明多加籌措這才堆起了三個營的框架。每營五百人,三營陸勇新兵共一千三百人來人。為了儘可能提高新軍的素質,外加又無戰事之憂,梁明將三小隊一百五十人的陸勇全部安插進新軍,又將炮隊和炮臺守衛合併從中再次抽調了五十人添了進去。

以二百老兵帶一千三百新兵,經過一個多月的操練倒也像模像樣,行軍、列陣都有了個軍隊的模樣。

而梁明親率的內營,則是由二百五十名親衛隊和整編後的炮營(一百五十人,二十門三斤炮、十門五斤炮)組成,無論是實力還是軍心,內營都是梁明手下最出眾的部隊。

大帳中,梁明高坐當中,李勾、蔡德利、夏雄飛、蔡德福列坐左右。“你們說一說,這下面的一仗是打那邊的好?昌邑?還是平度州?”敲著攤開在案上的地圖,梁明略帶玩味的問道。他手下的班底本就太弱,又分劃出水路兩部,這攤在那一邊都是個“少”字。李勾四人算是最成器的四個了,但能坐上如今的位子也多半是靠著和梁明的親近。

這四人中,李勾的地位是最高的,和梁明的關係也是眾所周知的親近,這頭一個自然便是他了。

魯東所要面對的兩處清軍,兵力以平度州最多,副都統伍什布統率的主力是青州的滿漢兵,約有一千七八百人,加上十月以來陸續開進的援軍——平度州可湊出三千清兵。

昌邑的清軍雖少也有兩千,其主力是額附拉旺多爾濟及都御吏阿思哈帶領的火器、健銳兩營一千精兵,戰鬥力遠勝青州滿漢兵。特別是健銳營,其又稱健銳雲梯營、飛虎健銳雲梯營、香山健銳營,是清八旗禁衛軍中一支具有特種部隊性質的部隊。是由前鋒營與護軍營中挑選年壯勇健者充任,多為雲梯兵,在大小金川之戰、大小和卓之戰、等戰爭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營中軍士堪稱驍勇善戰。

“以屬下看來最先打昌邑。那領軍的拉旺多爾濟是額附的身份,而屬下的主力又是京師的健卒,憑他們的身份只要知道咱們過了沙河,肯定會群湧而出。所以根本不用大老遠的跑到昌邑去。”這幾句話李勾琢磨的三四天了,他知道以梁明的心性肯定會在臨戰前考上一會,所以……

這些不僅李勾心裡明白,蔡德利三人也一清二楚,看到李勾完結後紛紛進言,大體上還是很不錯的。

打昌邑,這是梁明出兵時就拿下的主意。這可不是僅僅為了見識一下大清朝最先進的火器,而是這一支對魯東的威脅太大。

梁明要是打平度州,先不說那城中三千的清軍是否能吃得下,可它至少不是短時間內便能吞的下的。要是那時候,昌邑的清軍插到自己後面,兩方夾擊之下梁明可不敢打包票自己一定能拿得下。

這些個新軍太不可靠了,不僅是因為軍事素質問題,還有軍心問題。這一千三百多人的新軍除了停戰前就在隊的七八百號人外,餘下的都是梁明從那南下的五千多戶百姓中拉出來的。這五千多戶百姓沒多少是心甘情願的下南洋的,他們大多是這幾年從河南、安徽遷來的。

從乾隆三十五年起,中原地區小災不斷,每年都有流民四處逃荒。清廷無奈之下便將他們移居到山東的登州、萊州、青州這三個較為寬鬆的地帶,作為剛剛遷居而來的外地戶,梁明強行辦湊到榮成也沒蕩起太大的波瀾,這要是放在山東當地人身上,單憑各地的鄉黨都能讓梁明一個頭兩個大。

這些個新軍,若是同青州的滿漢兵廝殺倒還有三分瞧頭;若是和健銳營的碰上,梁明就是孫武再生、韓信附體,他也救不會這些人。更不用說被人兩面夾擊了,那時候單靠二百五十人的火槍隊是起不了大用的。

“好”,梁明滿意的點了點頭,這幾個傢伙還是有長勁的,梁明不求他們轉眼間就能文能武,只要有進步就行,就像他自己。“明日,點起兵馬,辰時起兵,午時要過沙河。”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是……”,李勾四人站起身來昂聲答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