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18世紀之新中華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四十一章 海戰(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四十一章 海戰(四)

ps:晚上十一二點還有一章。

陳奎已經年近七十了,數十年來久經沙場什麼樣陣勢沒見過,梁明的“招”剛一出手就沒他拿捏個清楚。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梁明想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慢慢的磨死清軍,陳奎自然不會讓他如意,略一思索就果斷下令:“命前、後、左、右四營四方散開,遇敵纏鬥;中軍停駐,待陣增援。”

清軍現在就是一個被綁住手腳的壯漢,梁明的船隊就是那條繩索,不趁早掙開就只能慢慢的“飢渴”而死。陳奎現在要做的就是趁著己方實力鼎盛之時突破梁明的封鎖。

梁明一方應戰的只有前隊的二十八艘戰船,雖然都是東亞一流的水準,特別是頗有巨無霸之態的中華號更是頂尖的存在,但同清軍八十艘戰船的規模相比氣勢上自是遠遠不如。現在又分成了三部,就更顯得弱小了。

同清軍正面混戰,那勢必要付出慘重的代價,梁明現在還沒有那個資本。但要,只要保持適當的距離他又充分的把握“磨死”這支清廷水勢,只要像繩索一般緊緊的扎住清軍的手腳,遲早能放幹這只血牛的血。

看到一直向東南西北四處突散的清廷水師梁明皺起了眉頭,陳奎看似分散軍力的舉動恰恰擊中了梁明的要害。因為隨著清軍的四面突散,梁明船隊的巡遊圈會逐漸擴大,最終成為三個真正的獨立編隊。到那個時候雖然在戰局上更為有利,可全域性上就不好辦了,畢竟前隊後面是毫無還手之力的中隊民船,若是被清軍水師的某一部突了進去,僅靠柴坤的八艘戰船是絕對攔截不下的。

“傳令,收緊船隊後撤。”梁明最終不敢拼上一把,他不敢拿中隊冒險。做過頭看見已經是斜側位置的清軍前營船隊,梁明不由得氣不打一處來,陳奎所在的中軍已經落了風帆,同其前營的距離也拉開了四五裡,趁這個機會咬他一口。“中部下切,轟擊清軍前營。”

突如其來的命令讓中部編隊忙做了一團,幸虧角度改變的不是太大,倒還照顧的來。

隨著突如其來的變航,清軍水師前營也慌了,他們原本出來了十六艘戰船,在衝進的途中重傷四艘、沉三艘,餘下的九艘中也多有損傷,得到陳奎的命令後前營參將已經打定了主意要一直朝前衝絕不回頭,因為他已經隱隱望到了前方的一片小黑點。根據他的經驗,那些應該是逆匪的補給或是……

在看看另一邊,右部編隊已經快要趕上,完好無損的它們明顯比多有傷痕的清軍戰船跑得快。

“完了,前營完了……“坐鎮中軍的陳奎如同被打了一悶棍,他還真沒料到逆匪會如此決斷,自己不過剛剛傳下將令那邊就做出了回應,竟捨得放棄完勝對手的機會。

好似在應證陳奎的推薦,夾在中部、右部兩支編隊中間的前營差點被人家包了餃子,若不是中部編隊修改航行角度是耽擱了少許的時間,怕這最後的兩艘戰船也逃不出來。

陳奎斑白的鬍鬚顫顫抖動,前營戰船十六艘,中號四櫓哨船二,槳櫓快哨船二,巡船十二,如今僅殘存六艘,其中還有四艘重傷。這可是數十年未有之大敗啊!

至此清軍五營喪一,左右二營也有幾艘戰船中炮但主力依存,未嘗不可再戰。可陳奎卻顯得有些猶豫,他所處的位置是看不到梁明的中間船隊的,害怕梁明重計顧施而自己也確實缺少相應的對策,是以拿不定主意是否再戰。

“軍門,博仁來了。”劉天泰走到陳奎跟前輕聲說道。博仁就是前營參將吳橫的字。

陳奎似乎僵硬了的身子有了反應,稍微抬起頭來看見劉天泰身後跟著一個血跡斑斑的人,“你受傷了?”到底是老部下了,陳奎對於他們有著一種長輩的關懷。

吳橫“噗通”一聲跪倒在甲板上,忍不住淚流滿面。“末將死罪,死罪……”吳橫這條命可以說是從鬼門關撿回來的,他的坐船是一艘中號四櫓哨船,打著參將的大旗很是顯眼,就像是中華號一般誰都知道上面有大人物。結果很快就被射來的炮彈炸的面目全非,桅杆、船板、船幫等等都被炮彈炸開,沒多久就被灌進的海水弄翻個個,是被圍的九艘戰船中第一個沉沒的。

吳橫的運氣不知是好還是壞,他是被斷裂的桅杆給帶進海里的,可悲的是大冬天的泡了個冷水澡,可喜的是有斷裂的桅杆抱著避免了被絞進沉船的漩渦。而又好運的被就上了剩下的那艘槳櫓快哨船,卻又再次經歷了一場炮彈的洗禮,雖然幸運的跑了出來,也是多處受傷。

“罷了,罷了。”陳奎好似突然之間老了十年似的,蒼老之態盡顯,挺立的身姿也沒了往日的神采。“回航。”看了看遠處再次擺出V型陣勢的船隊,陳奎苦嘆道:“不想一世聲名盡喪於此。”

“將軍,清軍撤了。”蔡德富顯得很興奮,雖然老早就跟隨了梁明,可他依然喜海上,因為大海茫茫到處是水,這讓他極為沒有安全感。所以,清軍突然的撤退讓他很興奮。

梁明真的有一點意外,沒想到清軍水師的統帥如此早的就做出了斷絕,他原本還想通知後面的中隊向後撤上一段呢?“這樣也好。”嘴角撇出了一絲笑,梁明吩咐道:“傳令,讓後面的立刻跟上。”緩緩的笑道:“咱們要走了。”

是的,梁明走了,走的很快。在季風的幫助下,到十二月底時梁明已經趕到了廣東外海。(一個月的時間足夠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英軍六月開戰,七月攻佔浙江定海,八月份到了天津外海。不到兩個月,而且還有打。)

梁明帶著李勾、蔡德富外加幾名護衛乘小船進了澳門,賴明金則帶著船隊上四名最好的大夫在十名親衛的護送下由泉州上岸,一路南行至廣州。船隊則在柴坤的掌控之中,悄悄地進入了香港大嶼山一帶。

對於能安全的到達大嶼山,梁明還是很感激陳奎的,正是清軍戰船中的海圖使得他清楚的瞭解了南方海域的具體情形。實際上他應該感謝的是乾隆,要不是他勃然大怒之下欽命調令江南提督出戰,梁明又怎會得到整個南中國的海圖?換成是京口水師、或是兩江的地方守備水師梁明就是全殲了也不過是一塊區域海圖罷了。

大嶼山一代此時是荒涼一片,梁明這百餘艘船隻藏了十天半個月的還是可以的。

而此時的王權則正帶著執掌的後隊戰船四處出擊,找誰的麻煩呢?賊匪。為什麼不說是海盜,那是因為此時的南中國海真的是“風平浪跡”,各地州府嘴中的海盜只不過是三五成群的劫匪,離海盜差的十萬八千裡。

梁明知道中國的海盜要在十年之後才會真正的發展壯大,《發跡》一書中的紅、黃、藍、白、黑、紫六旗海盜是真正存在過,也牛叉的了得,可場面還要等上十一二年,現在偌大的南中國海還真的沒一股百人以上的“海盜”。憑王權船隊的實力自然是可以橫行無忌的,出去轉幾圈不管能收編多少,總是個收穫不是?

ps:對於海戰的結局實在沒什麼不合理的,給大家舉個例子:張保仔。

此人堪稱“第二鄭成功”。他15歲那年隨眾出海捕魚,被鄭一擄去。(鄭一,紅旗幫幫主)鄭一見張保仔聰明機警,收留他在身邊。這樣,張保仔就被迫“落水”,成為“海盜”。後來當了小頭目。鄭一死後,鄭一嫂接操夫業,看中張保仔。“明為主僕,暗為夫妻”,大權也逐漸落到張保仔手中。張保仔做了船長.早期稱霸珠江三角洲.曾經一次擊沉葡萄牙海軍18艘軍船!最盛時,擁有大船800多艘、小船1000多艘,聚眾達10萬人。

各位,擊沉葡萄牙海軍18艘軍船啊。想想看,僅靠火炮的威力,而沒有相應的大型戰艦,與軍力絕對佔優的敵軍混戰絕非明智之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