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餐飲巨頭最新章節列表 > 327、今日訪談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27、今日訪談

阿星今年十二歲,之前一直在教會的附屬小學唸書,成績一般般,不過卻懂得體會家裡的不容易,每每放假都會主動出去找找零工做做,大都是幫人送送外賣,亦或者發發傳單什麼的。

周母看著兒子正在那吃豆豉拌飯,一臉欣慰的同時又瞥見兒子已經破舊不堪的棉襖,心裡有些難受,長嘆一聲。

“媽,你吃了沒?”

“嗯,媽剛吃了,你吃快點,待會媽帶你上街買件新衣服。”

“耶,又有新衣服穿了!”

一聽新衣服,阿星興奮的叫了起來。

正待阿星快速扒飯想著出門買衣服的時候,姐姐周文姬推開門,一臉高興的走了進來。

“文姬怎麼了?你不是上課去了麼?”周母皺著眉頭,沒有呵斥,反而詢問起來。

周家雖然貧困,但周母卻一直想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與環境,所以打工賺來的錢,基本上都耗費在學費跟日常生活上。

“媽,你快看!”周姐把手中的一份報紙塞到周母手上。

周母接過報紙看了一眼,“每日日報?”這個報社的名字有些陌生,不過想想香江的諸多報社,也就沒當回事,繼續看起內容。

只見正版的頭條上“商業奇才李國豪的餐飲帝國!”。

往下看去,大部分都是李國豪的發家史跟對未來國豪集團的暢想。

“怎麼?”

“你看最下面的那個板塊!”

問詢,周母往下看去,最下面的板塊內容赫然寫到,“在採訪李國豪先生的過程中,我詢問他為何要建一所中華廚藝糕點培訓學校。他是這麼回答我的,在香江有很多貧困的家庭,很多人雖然已經可以上學,但因為家庭的環境往往只能讀到中六就出來步入社會參加工作。

他們沒有一技之長,只能從最基本上的零工開始做起,前途不是說沒有,但很渺茫,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的迴圈。香江到現在還未有一家專門培養學生學習各種技術的學習,之前中華廠商會在理工大學有一個技術學院。可考上理工的學生,大都不會選擇去學習電工焊工之類比較粗鄙的技術。

考上理工的人不屑,想學的人卻沒有門路,所以我才想著為更多的人提供餐飲方面的學習與技術,中華廚藝糕點培訓學校就是我為廣大的香江市民提供的一個優異的學習餐飲行業的地方...”

這段話很長,從李國豪為何要開學校寫起,一直到提到學校增設的輔助計劃。

周母看道這,詫異的瞄了一眼女兒周文姬的臉,她問道:“你想到這所學校去學廚師?”

“媽,其實不光有廚師,還能學習糕點,還有管理培訓等等,各種類型的。”

周母沉吟了片刻,“等你中六畢業了再說吧,如果你考上大學,媽肯定是支援你上大學的。”

......

周家這一幕在香江諸多的地方上演。

家庭條件好一點的,孩子學習不錯的,對這個沒什麼想法。但孩子學習一般的,就起了心思了,要知道報紙上可是提到了家庭困難的學子可以免除學費,直到有了工作以後,才從工資裡面扣款。

這也讓很多家裡條件差的家庭看到了希望,李國豪提到學校是能夠學到宮廷秘方的,完全公開性質的,這就吸引了眾多人的目光。要知道秘方這東西自古都是傳男不傳女,寧願爛在骨子裡,也不願意透露出去。

上午九點多鍾,永安大廈。

李國豪看著今日的《每日日報》,文章的內容大致跟李國豪說的沒什麼區別,但言詞上講究了很多,愣是把自己較為簡單的話語修改成了另外一番話。

而此時,龐和碩一臉興奮的邁步走了進來。

“龐總編你怎麼來了?”李國豪抬頭問道。

“好消息啊董事長,剛剛我們接到很多公司打來的電話,都說會長期訂購我們報社的報紙!”龐和碩高興的說完,又一臉的猶豫之色。

“那是好事情啊,怎麼看你的臉色好像不太高興的樣子?”

龐和碩道:“之前不是跟董事長你提了專訪你的報道麼?”

“我正在看呢。”李國豪笑著揮了揮手中的報紙。

“所以我琢磨著弄一個名人訪談,或者說是名人專刊,專門報道一些知名人士,例如富翁、演員、官員等等。那幾家公司打電話來訂購報紙,也隱晦的想讓我們給他們老闆來個專訪。”

《每日日報》連續一個星期的預熱,又經過人們口口相傳,算是將李國豪專訪的訊息,傳遍了香江。

這可以說是一個隱形的廣告宣傳了,那些精明的商人哪裡會不懂其中的好處,也是紛紛打電話來詢問一二。

李國豪微微一愣,沒想到龐和碩的思想居然這麼朝前,能想到用專訪名人的話題來吸引讀者。

後世的一些《楊瀾訪談》《魯與有約》《非常零距離》等等這些專訪企業家名人明星的電視節目,收視率相對來說不算大熱,但也是不錯的。不然的話也不會有那麼多類似的節目出現了。

而在現在的香江,有錢人的世界,是窮人無法想像的。有一句話說的好,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放到現在來說一點也不為過,沒有網際網路,也沒有炫富的人,沒有富二代的自拍,讓普羅大眾對頂尖富豪的生活往往沒有多大的概念。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他們一直在猜想,包大亨可能每天都在吃鮑魚魚翅,李國豪則是每天都在享受人生。

實際上,很多老牌的富商,平日裡的生活都比較樸素,或許是年輕時候遺留下來的習慣。

“可以是可以,但不能自薦,需要報社去蒐集。”李國豪琢磨了一下,這個名人訪談倒是不錯,不過不要叫名人訪談,應該叫《今日訪談》。

“你不要侷限在名人、富商那些地位較高的人,你可以將目光挪移向一些普羅大眾,例如在街頭掃地的環衛工人,亦或者在學校辛勤教書的老師。名人訪談這個名字,你可以改成《今日訪談》,又能恰和我們報社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