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之跨國巨頭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五章 錢從哪裡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五章 錢從哪裡來

政策問題是拓展海外市場的第一問題,當然,在這之前還有最重要的市場問題,沒有市場的話,什麼拓展都是空話。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拋開上面兩點,大多數企業在海外拓展業務,都不得不重視的另外兩個問題,就是本地化和專利問題。

本地化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從翻譯到當地語言到適應當地使用習慣,再到順應當地市場行為等等,很多巨頭都在這兒折戟沉沙。

在方哲所處的遊戲行業,更是一個重視本地化的行業。

國內遊戲想要發往海外,或者國外的遊戲要進入國內,從遊戲內容是否符合當地政策,遊戲內容語言翻譯,遊戲內容是否符合當地民俗等等多個方面都需要考量,就像國內盛行的修仙,玄幻題材的遊戲,發往海外幾乎很少成功,很大的原因便是因為大多數海外使用者沒有這種喜好。

在國內,海外巨頭或成功或失敗的案例數不勝數,一如微軟今天依然佔據著國內90%以上的個人電腦作業系統。汽車領域,尤其是高階汽車領域,大多數也都被海外品牌佔領。

而作為後起之秀的網際網路行業,海外巨頭大部分都潰敗了。很多人把它們失敗的原因歸結於政策,但實際上這是一種片面的說法,企業不管在哪個市場,都應該遵守當地的法律和政策,而不是當地的法律因為你的企業去修改,前者要比後者來的容易的多。

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崛起的時候,最大的對手就是海外進入的ebay,後來淘寶透過免費政策等一系列符合國內市場環境的運營手段,打敗了ebay。

而同樣作為外資進入的亞馬遜,更是對中國市場重視不夠,在普通民眾中知名度不高,不像國內京東唯品會之類的做大量品牌宣傳不說,從網站設計到運營服務,都滿是西方人的高冷範兒,完全不符合中國人的審美,到方哲重生的時候,也只能抱著一點兒海淘市場的優勢。

當然,方哲也知道亞馬遜不重視中國市場是因為它的運營模式有點兒類似於國內的京東,有自營產品和物流體系,都屬於重資產運營,有京東這個已經長成小巨頭的對手在,它花費大力氣挖掘中國市場的確是一個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除此之外,在05年進入國內的微軟MSN,最開始瞄準騰訊QQ在企業商務通訊領域的不足,著實出了不少風頭,而當時的騰訊也對這個對手足夠重視,從最佳化QQ郵箱到大檔案離線傳送等一系列手段,三拳兩腳下來,就將MSN打趴下了。

後來方哲在《騰訊傳》中看到關於騰訊與MSN之間競爭的故事,其中最讓方哲印象深刻的一點就是,騰訊研發一個功能,從需求到最終方案,可能一天之內就能搞定,而MSN這邊,受累於MSN全球化運營的特質,中國分部的需求需要提審到美國總部去稽核,從溝通到研發效率上都差距太多,而且也不願意為中國市場專門調整部分功能,最後只能敗走麥城。

而谷歌退出中國,主要還是因為對中國市場政策的不妥協,在國家安全等問題面前,谷歌的強硬無異於以卵擊石,等後面眼饞中國市場想要再入華,那難度也不會是一點兒半點。它所謂堅持不作惡的背後,在美國歐盟等大本營市場,卻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這點上,在中國大撈特撈的蘋果就比它有眼力勁兒多了。

移動網際網路剛剛興起的前幾年,國內的中高階智能手機市場被海外的三星LG蘋果等把持,等方哲重生那會兒,國產的小米華為vivo等已經重新奪回了中端市場,並且向高階市場和國際市場發起進攻。

華為在歐洲中東等海外地區銷量不菲,小米在印度成為銷量第一的手機品牌,印度手機市場上中國手機佔了一半的市場份額,當然,受限於專利等因素,各家手機品牌仍在透過購買專利等各種手段,努力進軍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

從政策到本地化再到專利,暫時方哲只想到這三個拓展全球市場最重要的因素,對於方哲想做的移動IM軟體上,三個問題裡邊,專利問題是影響因素最小的,政策問題是影響最大的,本地化則是處於中間的問題,它決定了既便政策允許,方哲能不能得到當地使用者的認可,佔領當地市場。

一番思考之後,方哲認為,做移動IM軟體這件事,有很高的可行性,只要能夠積累幾千萬使用者,就算到時候退出也能賣個好價錢,而如果能夠積累數億使用者,那方哲的巨頭夢,就是分分鐘的事兒了。

最不濟的情況下,方哲既沒積累到使用者也浪費很多錢,那也沒關係,他可是重生人世,他才21歲,其他的機會還多如牛毛,不敢說大富大貴,起碼當個小土豪有滋有味兒的過小日子還是很有把握的。

接下來,方哲開始思考,錢從哪裡來,別看他現在待入賬幾百萬,但是這點兒錢想在全球展開移動IM業務,那真是有點兒塞牙縫的意思。

原來的方哲,只是想著做移動手遊,頂多再做做Android渠道,這兩樣要做好了,幾十億美元的身價還是沒問題的。

可是,這兩個都不是一兩年內能看到很大利潤的專案,原因無他,這兩項增長太慢,起碼慢過方哲想要做移動IM業務的需求,想要靠這兩項的利潤養活全球化的IM業務,還是有難度的。

前世的時候,whatsapp因為沒錢,也不得不向使用者收費,單個使用者一年一美元服務費,十億使用者的話就是一年十億美元,看起來很賺錢,但卻也極大地制約了它的發展速度,畢竟免費的總比付費的容易傳播,所以在後來賣身給財大氣粗的facebook後,服務費直接取消,成了免費軟件。

“錢,錢,錢,網際網路最賺錢的,一個是廣告,一個是遊戲,廣告的話,沒使用者沒流量哪來的廣告。

遊戲的話,手遊全面崛起還得幾年,端遊自己開發沒那麼多錢做,開發週期也長,代理的話,後世lol,dnf,cf等幾個大賺的專案都被騰訊搶走了,而網頁遊戲,對!就是頁遊!”

頭腦風暴的方哲,高興的拍了拍電腦桌。

要說08年這會兒,遊戲行業發展最快的子產業是哪塊,那是非頁遊莫屬,07年頁遊行業還只是萌芽,08年的時候,因為SP行業即以前電視上經常出現的賣手機彩鈴之類的服務商被整頓,大量SP行業大佬都轉行做起了頁遊,靠著網站廣告聯盟的流量,也就是經常在各種網站右下角見到的彈窗遊戲廣告之類的,活生生的炒熱了頁遊行業。

各種頁遊平臺遍地開花,比較著名的有37wan,51wan,91wan,4399,哥們網,空中網等等,還有就是依託於社交平臺的社交遊戲,包括開心網,人人網,QQ空間,YY旗下的多玩等都透過自身龐大的使用者流量,催生了網頁社交遊戲的火爆。

在海外,facebook從去年建立開放平臺,一大堆頁遊廠商也應運而生,其中最著名的當屬07年才創立的Zynga,在頁遊火爆的這幾年,每年淨利潤都在幾億美元以上,當然,這家廠商在後來手遊浪潮中轉型失敗,到方哲重生的時候,已經屬於要死不活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