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民國之我不是文豪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二章 貪婪的求知者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二章 貪婪的求知者

“上海已經被南方國民政府佔領,孫傳芳也已經逃往北京,也就是這,在張作霖庇佑下。”戴望瑜道。

“上海那邊還挺安全的,只是夜裡面偶爾聽到槍炮聲音,不過我們走之前就已經小了很多,估計現在又和平了。”另一位女老師道。

“嚴先生大可以放心,現在上海是非常安全的,不用替家裡面人過多擔憂。”蘇文瑾見到嚴不聞眉頭緊蹙,於是安慰道。

安全肯定是安全,但總有萬一。嚴不聞決定將史語所的事情交待清楚後,近期啟程返回上海,戴望瑜他們也贊同嚴不聞的決定,回去看看也好。

“現在北方才是不安全的地方,我們卻都往北方跑,是有點不正常。”一位男老師笑道。

“這是為知識而獻身。”眾人笑道,學者們俱都這樣,為了考察,為了研究,什麼地方都敢去,而那些軍官也都很尊重學者,基本上不會出現屠殺知識分子的情況,而且一個政權需要穩固住,也必須得靠這些拿筆桿子的人配合,歌頌功德,不然整天有人寫些批判政府的文章發表出去,總歸是讓當權者頭疼,也讓民心不穩。所以很多時候,政府都會讓知識份子,尤其是那些個大師,擔任自己的幕僚,也就相當於大喇叭,王婆賣瓜自賣自誇那種型別,代表政府立場。

嚴不聞請他們吃完飯後,就引薦給李濟他們,這時候王國維也揣著衣袖坐在破破爛爛的校舍裡面,到處翻看文獻。王國維其貌不揚,話也不多,朝那一座就相當於一個雕塑,不停翻看文獻,這些文獻都是嚴不聞花大價錢從各個前清遺老自己藏書室搜刮過來的,很多資料連清華都沒有,非常珍惜,所以才吸引的王國維也來檢視。

不僅是王國維,還有馮友蘭、楊振聲等幾位清華的名流大師,沒事做就往這邊跑,來了什麼招呼也不打,就是看書,不僅看還打算借書,本來就不大的校舍,加上裡面史語所成員,和各種書架書籍,已經非常擠,但這些大師們還樂此不疲,津津樂道的擠成一團在這看書,有時候這處校舍裡面基本上全是人(還有這些大師的門徒們),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眾人擠擠,草地上一坐,這陣仗非常壯觀,儼然這處破爛的校舍已經成了清華的一處非常著名的景點,而且還不像清華的圖書館有人看著,這裡一個人都沒有,隨便來,隨便走,這當然是那些大師自以為的,嚴不聞想:我這是研究所,給史語所成員提供方便的,當然不設門衛。可這些大師們卻把這當成福利了,想來就來,想走就走,臨走的時候還抱怨一聲。

馮友蘭走的時候正好遇到嚴不聞,就拍拍嚴不聞的肩膀:“小嚴啊,你這地方實在是太小了啊,我們這麼多人實在是蹲不下,怎麼不找個大點的地方。”

嚴不聞鄙視馮友蘭這種站著說話不腰疼,反正校舍也不是我租的,也不要我出錢的行為,於是憤懣道:“清華校舍都已經滿了,哪有地方租給我。”

馮友蘭乾笑一聲:“哈哈,好說,好說。”

於是很快清華又批給嚴不聞一間非常大的校舍,裡面足夠將所有藏書收納其中。

本來嚴不聞以為這樣會好點,沒想到更加擠,原來只有大約三十多個人經常跑過來,現在又多了一倍,在馮友蘭介紹下,清華的各個名流都跑過來看書,而且這些人看書也就看書算了,還經常性為了一個問題爭吵,讓嚴不聞很是頭大。

“小嚴,這本書我就拿走了,過幾天還!”

“別滾犢子,在這看,就在這看,別拿走,這本書可有兩三百年歷史了,就是古董,你弄壞了賠的起嗎。”嚴不聞對馮友蘭怒斥道,馮友蘭哈哈一笑:“真小氣,借本書怎麼了?”

“這本書借我看兩天,這邊沒地方坐了。”楊振聲拿著一本書馬上就準備開溜,也不等嚴不聞的回應,直接拿著書就走。嚴不聞趕緊攔住:“老哥,這一本可是我從一個前清大員那裡買過來的,是明朝時朝代歷史的的第一稿,五十塊大洋,你這拿走了弄丟了怎麼辦?老老實實坐在這看,不行,站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楊振聲也發出了跟馮友蘭一樣的鄙視神情:“這麼小氣幹什麼?不就是一本書嘛。”

“這可是孤本,全天下獨此一本,愛看不看,不看滾蛋。”嚴不聞可沒工夫跟這些人磨嘴皮子,這些人可都是教授,邏輯思維能力非常強,你跟他們饒邏輯,是絕對繞不過的,所以嚴不聞直接口爆粗言,這樣才能跟他們有效溝通。

既然不能帶走,楊振聲無奈也就找了個地方站著看,讀書人臉皮子厚是必須要學會的技能,不管嚴不聞如何嫌棄,我自巍然不動。

這間校舍儼然成為清華第二個圖書館,一眼望過去,非常裝光,只要是清華知名的大師都跑過來看書。嚴不聞之前也沒想到這點,都怪自己搜刮過來的書太稀有,太吸引人了。這也證明嚴不聞買書的幾萬塊錢沒白花。這座校舍被人取名“大師樓”,因為很少有地方能同時吸引這麼多大師,有時,連北大的大師們都過來瞧瞧看。

羊毛出在羊身上,嚴不聞自然不會放過這麼多大師,你看我的書可以,但你也得付出點代價。所以就在嚴不聞威脅他們將要關閉“大師樓”的時候,那些大師們終於同意,將自己今年的論文、研究全部交給《小小日報》報館發表,如此嚴不聞才心滿意足。

“真摳門,每個月還得必須要交一篇研究論文,下個月才能繼續看。”馮友蘭無奈的跟楊振聲抱怨道。

“你還好,我要交三篇,到現在一篇還沒寫,等幾天讓我學生們給我湊夠三篇。”楊振聲苦笑,不過能在這邊看書真的是值,很多書籍都是絕版,恐怕是花了很大的代價才弄到的。

馮友蘭驚詫道:“為什麼我就一篇,你卻要三篇?”

楊振聲隨口道:“這小子還藏了一批在北大。”說完,楊振聲才發現自己說漏嘴了,連忙閉嘴。但此時已經晚了,馮友蘭露出貪婪的神色。(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