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重生之全能大文豪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四章 同時發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二十四章 同時發書

算了,先看《他可能只是不懂你》這一本吧,畢竟蔡瑩溫是寶島的言情大師啊。

“在這片‘酒精宮’內,一切都顯得是那麼瘋狂又那麼習以為常——男女瘋狂的舞動著身體的試探,拼命閃動的燈光,吵雜的音樂……”

蔡瑩溫自小生活在東瀛,深受東瀛現代派小說的影響,她十分擅長描寫都市男女在高壓工作閒暇,狂熱迷亂的情感生活,她的作品共鳴於寶島當今的三代人的生活壓力和工作現狀,又能客觀的暴露在這種現狀下,感情的不真誠和對未來的頹廢思想。

故而,寶島三代人,只要有過類似的情感經歷,看了蔡瑩溫的小說,就能立即喜歡上她的文字。

包括這個男生,如果說他在看《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以後,是在歡樂中知道一段故事,那他在此時,花了二十多分鍾看完《他可能只是不懂你》的頭一章內容時,便是不由自主把自己帶入到了小說中,感觸到的是內心被一種消極,頹唐的情感認知所侵蝕。

甚至他此時想大聲對一旁的暖暖說:“我不再喜歡你了,因為我不懂你,世間沒有誰懂誰,所以愛情是不存在的!是虛假的!”

當然,作為蔡瑩溫的老讀者,有過深刻經驗教訓的他,立即就認為此時自己的這種想法是不理智的,看了一眼叫暖暖的女孩,強自的壓制住自己的這種混亂的情緒。

心中暗暗感慨:“蔡大師不愧是蔡大師啊,文字仍舊是她獨有的味道,故事仍有一種立即操控你內心情緒的魔力。真是讓人又愛又恨啊!”

這個男生甚至覺得,比起上一部作品,蔡瑩溫的這一部《他可能只是不懂你》更有深度一些,更深入的去描寫男性在面對突如其來感情時的心理活動,故而更會吸引他這樣的男性讀者閱讀。他在國中時也有過一段初戀,但自己就像文中的男主角一樣略顯木訥,不太懂……

誒,等等,男生因為幼稚不懂女生心理,導致愛情失敗這樣的設定,不是舒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主要套路嗎?

的確是同一種套路,只是蔡瑩溫用一些獨有的敘述方式,把這種套路隱藏的不是那麼容易被發現而已!

男生似乎發現了十分不得了的事情,驚訝的張大了嘴巴。

那舒宇,舒宇這次創作的又是什麼樣的故事呢?

他的《檞寄生》真的能PK過蔡瑩溫的《他可能只是不懂你》嗎?要知道,蔡瑩溫向來是以文筆細膩著稱,而無論是《尋秦記》還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都是以文筆直白易懂而受年輕人的歡迎。

懷著這樣的好奇心,男生退到萬卷網的主頁,點選了《檞寄生》的封面,進入閱讀:

當這些字都成灰燼,我便在你胸口了。

“夷洲火車站。”左腳剛跨入計程車開了四分之一的門,右腳還沒來得及甩掉沾上鞋底的溼泥,我便丟下這一句。

“回孃家嗎?”司機隨口問了一句,然後笑了起來。

我也笑了起來。

雖然是大年初二,但我卻是單身一人,只有簡單的揹包。

還有,我是男的。即使雨下得很大,仍然只能改變我的髮型,而不是性別。

……

果然,舒宇的《檞寄生》仍是走文筆直白,語言風趣的路子,彷彿像是一個話癆在咖啡廳內,絮絮叨叨的給你講他的故事。

看完頭一小節,對比蔡瑩溫的《他可能只是不懂你》,男生略略感到一種失望,雖然說他比較喜歡這種第一人稱敘述的言情小說,但說到閱讀價值,他覺得舒宇的《檞寄生》和蔡瑩溫的《他可能只是不懂你》比起來,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

而且,《檞寄生》的第一章寫的雖然直白易懂,但他卻是沒有讀出來這第一段文字想要表達什麼。

就在男生這樣想的時候,身邊的暖暖卻是突然開了口:“好看嗎?我說你正看得這篇《檞寄生》。”

“還好吧。”男生並不想否定舒宇,畢竟他也算的上是舒宇的讀者。

“講的是什麼呢?”名叫暖暖的女生又問。

男生說道:“大概講的是一個男生,情感掙扎在兩個不同的女孩之間,難以自拔,然後以睹物思人的方式,回想與兩個女孩……”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男生的話戛然而止,他驚訝的發現,自己之前還在心中吐槽《檞寄生》第一節不知道再說什麼,怎麼說著說著,第一節的故事就猶如一個被打亂的拼圖一般,自動被拼成了一個完整的畫面。

對,畫面感。

雖然文字很散,但是卻行成了極強的畫面感,在回想這些文字的時候,一個神情有些失落的男人,坐在計程車中,看著手上香菸上的文字,聽著外面的雨聲,時而不覺勾起嘴角的畫面立即就浮現在了男生腦海中,彷彿像是在看一部電視劇一般。

畫面中男人的相貌,與男生自己的相貌一模一樣。然後,小說中男主角的心情,彷彿透過某種特別的方式傳遞到了男生的心中,讓男生感到一種面臨選擇的無力感和煩亂感。

不是水平不行才顯得文字雜亂,而是巧妙地利用雜亂的文字,將主角此時煩亂的心情代入給讀者。

再想想蔡瑩溫的《他可能只是不懂你》中的男主,的確之前也給他帶入一種壓抑的心情,但仔細一想,那種壓抑感其實來自與蔡瑩溫的文字對環境的描寫,陰暗充滿煙味的酒吧包廂,隔壁的哭聲和吵雜的音樂聲交雜。

同樣是給人帶來內心的情感波動,《他可能只是不懂你》從環境入手,《檞寄生》從心境入手,似乎不相上下。

……

“讀書研究會”是寶島線上最大的讀者群體,前身是現代文學的新文學運動中成立最早、影響和貢獻最大的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說起來,舒宇的前一世的現代文學史上,也有過一個“文學研究會”,也是新文學運動中成立最早、影響和貢獻最大的文學社團之一。

但是因為歷史的不同,前一世的“文學研究會”只存在了十一年的時間,而這一世的“文學研究會”經過不斷的改名、改址、改制,如今已經有了八十八年的歷史,仍充滿著活力。

此時他們便在聊天室中,討論著這一場本土言情大師蔡瑩溫與來自內地的文學天才舒宇的言情小說PK。

當然,這種討論是沒結果的。

必定文學這東西,算得上是蘿蔔鹹菜各有所愛,就算一方不被大眾所認可,只能算是小眾。

但“讀書研究會”的成員們都明白一個道理,就算是小眾文學不代表價值低,歷史上有太多小眾文學在經過時間的考驗後,成為了大眾文學。也有許多大眾文學被歷史所掩埋和遺忘。

“各位別爭了,上萬卷網,他們倆的書都發表了。”

“蔡瑩溫的書名叫《他可能只是不懂你》,看來是想突破自己,著重一次男性筆墨啊?”

“舒宇的《檞寄生》又是什麼意思?”

“你讀書太少了,給你科普一下,檞寄生泛指各種寄生於松樠(古稱檞)上的害蟲。”

“聽起來好噁心啊。”

“但你要知道,檞寄生在西方可以說是愛情的代表,也是迷信的,傳說只要情侶在檞寄生寄生的樹下接吻,這對情人就可以永遠相愛,而且只要站在有榭寄生寄生的樹下,不可以拒絕別人的親吻。所以不要和自己不愛的人離長有檞寄生的樹太近哦,小心偷襲,事後可就晚了!”

“哦,還有這層含義啊,受教了,只是覺的這書名還是有些生僻了,不如上次那個《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通俗易懂。”

就在這種議論聲不斷的時候,“讀書研究會”的會長發話了:“都停止討論這些吧,讀書的內容才是瞭解書的真正途徑。老規矩,先閉關閱讀二十分鍾。再回來交流心得。”

這是“讀書研究會”專有的讀書方式,一旦會中有對於某書籍的熱烈討論時,便由會長阻止,全體成員閉關閱讀該書二十分鍾,之後各抒己見,然後再繼續閱讀。

“好的,會長?但這次我們討論的一共有兩本書,我們先讀哪一本比較好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