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洪荒二郎傳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九章 檄文陳實情,任爾評對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一十九章 檄文陳實情,任爾評對錯

噹——

噹——

一連三聲鐘響,自上古時代存活下來的大能,皆知這是聖人有事昭告天下,天道現出異象。

聖人法旨!

但這次的聖人檄文頗為玄妙,能見到檄文、能聽到鐘聲的,只是那些看過天庭討魔檄文,或是聽旁人說起過楊戩與墨寒之事者。

三界遍尋,只擇知者傳達。

這就是聖人才有的通天手段,化天道為其所用!

今後,但凡有人掐指推算,引出天庭放出的那道討魔檄文,這道聖人檄文就會在其後自行現身……

鐘聲入天庭。

凌霄寶殿的正中,坐在雲霧縹緲之地的中年男人面上的笑容漸漸凝固,猛地揮手,就聽玉器破碎聲從側旁傳來,臺階上有幾顆糕點跳動滾落。

聽聞那鐘聲,下方的幾名天庭重臣也是盡皆變了面色,卻不敢多說什麼,只能低頭不語。

此時還能面不改色的,也只有站在雲霧間的太白金星罷了。

北俱蘆洲。

黑山附近的天空中,遠遠近近、上上下下,站了數百道身影,在此地的大羅金仙也有數十人,都為討魔而來。

這些人影離著石碑狀的黑山幾十裡,僅有幾位大羅金仙施展神通,將漫天的魔氣暫時壓在了此地。

他們在傳聲商議滅魔之法,已經商討了一日一夜,依然沒什麼行之有效的對策。

那黑山之中盤踞的妖魔異動連連,似乎下一刻就要沖天而起,衝破雲霄,殺向三十三重天。

忽聽天地之間鐘聲響起,此地數百人盡皆神情震動,心有所感,看向天邊。

一道瀰漫著玉色光華的絹帛緩緩飛來!

“聖人旨!”

“哪位聖人老爺的旨意?”

“快些檢視,必是驚天動地的大事!”

面對這道聖人檄文,莫說是大羅金仙,準聖境的大能怕是都要心中震動。

這些人急忙召來檄文觀看,便見,這數百人影的身前,盡皆顯化出了同一道檄文。一時間,霞光遍地,寶氣漫天。

不只此處,三界之中,洪荒五部洲之地,三千大世界……但凡能聽聞天地鐘響者,皆可引出聖人檄文觀看。

開啟檄文後,這些修道之人一個個神色各異,若有所思。

抬頭便是一句:

‘洪荒三界諸仙者,玉虛弟子楊戩,借師祖檄文與眾仙雲’。

言明這聖人檄文是何人所寫,並非是玉虛宮聖人的旨意,只是楊戩借了這道檄文,傳達他的話語罷了。

這讓不少人松了口氣。

聖人檄文一出,每次都是大事,每次也都是大禍。

聖人門下的徒孫,借聖人檄文發出佈告,雖顯得這道聖人檄文有些兒戲,但等他們推算得知,這道聖人檄文只尋知前事之人,也是對聖人的神通驚歎莫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檄文,是針對天庭討魔檄文而來;更是在玉帝臉上打了一耳光,還自帶三聲‘響兒’的那種。

楊戩書曰:

‘天庭討魔檄文所言,與我有偏袒之意,愧不敢當,故藉此檄文言說此事經過。

歲於五百,天將墨寒奉命擄我生母,卻趁機殺我父兄,欺我年幼、重傷我軀,險死還生,此不共戴天之仇。

今日闖蕩洪荒,不敢辱沒玉虛傳承,闖出少許聲名。天帝惜才,命太白金星於東海宣旨,闢我入天庭任職。我自覺修道時淺,尚未行孝長輩膝前,自不敢答應。

那墨寒卻怕我入天庭與他爭玉帝陛下之寵信,以變化之法化作太白金星之容貌再入龍宮,意圖誆騙。我雖識破,卻心覺此乃救我母親之機,則將計就計,欲探其虛實。

行至北俱蘆洲,此獠猙獰畢露,卻是志大才疏、心生傲慢,戩僥倖斬其仙軀,擄其元神寄託之寶……

……墨寒部將皆追殺於我,蓋以大陣、刮地百丈、翻山倒海,幸得那孤山之底有暗洞藏身,暫避災禍……’

檄文看到此處,剛過一半,但不少仙人已經有些讚歎。

天將墨寒乃是大羅金仙,竟被楊戩斬殺,楊戩總共才修道多少年?

五百年!

五百年前還是凡人之軀的楊戩,五百年後斬了自己的殺父仇人!

那仇人還是大羅金仙!

此事帶給修道者的震動,堪稱空前!

直讓人覺得,數萬年苦修皆是虛妄,十萬年浮沉都是虛度,難免有點唏噓感慨,或是憤而暗罵。

繼續讀下去,從這檄文的表述,已不難想象到楊戩當時的處境是何等艱難。

一百多名天將追殺,又有兩名大羅壓陣,更是精擅征戰殺伐之大陣;

自身躲於暗洞之中,身受睏乏之苦,說不定與墨寒相爭時,還受了重傷……

而當大部分修道者讀到那句‘前人遺澤,共工之血’,大多羨慕楊戩的逆天運道,心嘆楊戩果然身具大氣運。

當然,從一而終堅持暗罵楊戩者,也是不在少數。

又讀到:

‘戩思禦敵之策,冒險一試,將上古大神通者共工之戾氣匯出,匯入墨寒元神之力,又取北俱蘆洲之戾氣,煉化七日,得一吞噬元神之妖魔,藏於山中暗洞。’

在北俱蘆洲的這一道道身影,盡皆震撼莫名,抬頭看向了在天地間肆虐的妖魔……

這是,楊戩弄出來的?

“此子當真……”

滿臉絡腮鬍子、揹著一把大刀的壯漢,想對此評說一二,卻發現自己不知該說些什麼。

說楊戩心狠手辣?為殺敵竟然不惜做出這般妖魔,以致其為禍一方?

修道之人又有幾個善良之輩?洪荒廣為流傳的‘老好人紅雲之死’,那是人盡皆知的典故。

不少人平心而論,覺得自己在楊戩當時所處的境地,脫身已是不易,而楊戩還能算計敵手,心智之堅韌,遠超尋常修道之人。

雖然手段不算光彩。

似乎是怕人不信,檄文中,楊戩將當時的佈置盡數陳列。

先是暗中查探那一百多名天將藏身之所在,而後在黑山上下兩洞的斷層暗施佈置,又故意留下‘封魔之地’引敵上鉤。

再直接現身,故技重施,巧布疑陣,以真亂假,令真假虛幻。

引開另一名大羅之後,快速折返而回,放出暗洞之魔,吞噬在洞內那群天將。

隨後,又在關鍵時刻突然現身,一己之力截斷對方求生之門。更是硬抗大羅金仙一擊,將那大羅金仙打回洞中,破開其仙軀之防,塞入了妖魔之口。

楊戩也已重傷,勉強飛遁萬里,摔入了一處可避開瘴氣的秘地。

沉睡七日方醒,醒來後,方得知此地變故,妖魔成勢。

‘天庭檄文包庇於我,我心感其恩德,卻不敢不言明此事之原委……’

不少人看罷檄文,都是默然,心中百感交集。

罵者有,贊者亦存,爭議難平。

“所求問心無愧,唉,好一個問心無愧!”

一中年文士面對數十裡外的妖魔,一聲長嘆,略感蕭瑟,對著那黑山大喊一聲:“南宮兄!你身死於此,卻要知為何而死!這妖魔,是楊戩為殺敵所煉!你卻是白白遭了劫禍!”

周圍那數百人影也和相熟之人互相傳聲,或是直接出言討論。

“這事還真沒法說對錯、論功過,只能說楊戩太厲害,那群天將也是太過失智。”

“玉帝包庇楊戩,楊戩反倒是自己站出來將事情原委告知,甚至不惜動用聖人檄文,這怕是另有深意。”

“這有什麼?玉帝想重用楊戩,以此事賣他個好罷了。可惜,楊戩不願受制於人,甘願被天下人斥罵。”

“五百年,才修道五百年啊,一道檄文,就差點把這天捅破了……”

“諸位!”忽而一聲清喝,數百道目光落在了一名揹負長劍、身穿白袍的年輕道人身上。

劍仙呂純陽!

聽呂純陽朗聲道:“我與楊戩有些私交,此時本不該言說此事。可我和楊戩結識時,便覺他行事光明磊落,為人有君子之風。他當日為殺敵,已是拼盡全力,做出這般妖魔時,應當是有毀此妖魔之法門。”

“可惜,他當日重傷,昏迷七日,只能放任這妖魔勢大,釀成南宮掌門之禍事。可有一點,卻甚是讓人驚疑!”

“諸位道友仔細品味,這妖魔如何能盡數吞得墨寒部將?楊戩只是算計到了一位大羅,另一位大羅與其他諸多天將為何同時折損在此?天庭檄文雖已成笑柄,其中之深意,卻讓人不得不深思!”

呂純陽一番話雖然偏袒楊戩,但又點出了前後兩道檄文之間的矛盾所在。

能修道金仙、大羅境的,也沒幾個愚笨之人,此時紛紛恍然。

原本祭奠那位‘南宮兄’的中年文士,此時更是憤恨的罵了句:“南宮兄這條性命!也難以算在那位楊戩道友身上!終其根本,還在天庭!”

“不錯!此事頗多疑竇,怕是難以解開了。”

“當日之事,除卻楊戩外,那些天將竟死了個一乾二淨!哈哈,好一個一乾二淨!是怕他們活下來,走漏了什麼風聲嗎?”

“為何都說此乃天庭所為?為何不能是闡教之人在背後……”

“王兄說笑了,若是闡教出手,為何不滅掉此地妖魔?留下它,給楊戩和闡教招罵名嗎?”

不少修道者忍不住出言怒斥,只覺得此事太過荒謬,背後算計之人,下手也太狠太毒了些。

便在此時,忽聽一聲長嘯,一道身影自南邊天際快速飛來。

呂純陽當時就是一喜,大喊:“楊老弟!你傷可好了?”

“呂大哥!我先去除魔!”

來人若不是楊戩,又能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