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傳媒之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20章 千萬富豪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0章 千萬富豪

“各位,我們新公主院線雖然成立不到三年,但是我們絕對不遺餘力的支援香港眾多獨立製片公司。只要你的電影足夠優秀,我們金公主就安排最好的檔期。票房分成我可以這麼說,全香港沒有哪家院線能給出比我更優惠的條件。”看著酒店大堂滿滿的記者和攝像機,雷坤豪氣幹雲,依然是派頭十足的拿著雪茄款款而談。至於他口中的另外電影院線,除了邵氏和嘉禾還能是誰。

“雷先生,您先是重金支援新藝城電影公司拍攝電影,現在又和楊三少的電影公司合作,是打算做電影大亨嗎?”有記者問道。

見有記者提起新藝城,雷坤不禁皺了皺眉頭。自從新藝城的《最佳拍檔》大賣後,新藝城七人小組覺得與雷坤的分紅比例不合理,要求重新分配利潤。而當時正在拍攝《最佳拍檔》的續集,雷坤在裡面投資了不少資金,未免新藝城眾人怠工罷拍,讓電影上映遙遙無期。雷坤只得答應新藝城眾人重新分配利潤,也是此事讓他認識到金公主院線的短板,那就是過於依賴新藝城一家電影公司。香港其它電影公司的電影發行上映首選都是邵氏和嘉禾的院線,實在排不到期才選擇金公主,這也導致金公主上映的電影良莠不齊,有好有壞。可也沒辦法,新藝城無片上映時總不能讓金公主院線空窗吧!雷坤思前想後,覺得應該效仿嘉禾的製片方式,扶持一票圍繞自己公司的衛星電影公司,給自己供應片源。而楊守禮的帝皇影業是他選擇的公司,只是雙方還沒有細談。召開這場盛大的發佈會,雷坤就是想告訴大家一個資訊,與我合作好處多多。

“電影大亨,呵呵,我沒想過。我只是覺得這行有的搞,能賺錢的事情我都有興趣。”雷坤打個哈哈,連亞視的邱德根都不敢號稱自己是電影大亨,他只是剛踏入這個行業,自知之明還是有的。

“城門立柱,千金買馬骨。姜還是老的辣。”楊守禮坐在發佈會的高臺一角,看到雷坤的表演,恍然大悟。陳友通知楊守禮一定要參加這次的新聞發佈會,說是金公主院線幕後老闆雷坤親自出面邀請的,由於以後帝皇影業的電影還要和金公主合作,楊守禮不得不來。雷坤告訴他,分成的支票會在記者會上親自交給他,讓香港傳媒親自見證這件盛事。原先還在奇怪給個支票那用如此大張旗鼓,原來是給自己做宣傳。想必今天過後,香港眾多的電影公司會上門來尋求合作的事宜。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相比財大氣粗又是城中名人的雷坤,記者對於楊守禮的關注就要小得多。記者會一開始大家紛紛把火力對準九巴運輸主席雷坤,以往八卦週刊和小報喜歡追逐的楊守禮反而無人問津,他也樂得清靜。可惜記者在雷坤身上挖不到什麼料後,又開始把話題對著他了。

“楊三少,聽聞你拍攝完《東邪西毒》後並沒有與無線電視臺簽約,是因為無線的條件太苛刻嗎?”有記者問道,他已經想好標題,只要楊守禮回覆一個是字,明日的頭條就是“新晉富豪不爽長約,與無線交惡”。

“其實,我是一個導演。去拍戲我只是玩票性質,我比較喜歡幕後的工作。”楊守禮認真的回答,“但是這次拍戲我學會了很多,真心感謝王林導演的提攜。”

“聽說你的新公司成立有些日子了,一直不見動靜,是否已經江郎才盡?”另一名記者問道,確實在帝皇影業成立後一直沒什麼動靜,陳友不是忙著挖人就是忙著找演員談合作的事情,連接受記者訪問都沒時間。

“我公司的下一部電影已經在籌備當中,因為我本人喜歡在劇本徹底完善和前期工作籌備充分後才開始拍攝,這點和香港現在大多數導演的拍攝方式有些不一樣,所以大家沒有收到風很正常。”拜託我的第一部電影才剛剛下畫,你就說我江郎才盡,這算什麼。

“新戲是什麼型別?有哪些演員加盟?還是《夜店》的原班人馬嗎?投資多少?”聽到已經在籌備新電影當中,現場的記者立刻開始騷動起來,紛紛七嘴八舌的詢問,這可是大新聞。《夜店》的總票房止步於兩千五百萬,如果繼續上映一週倒是可以突破《最近拍檔》的兩千六百萬,只是這明顯不符合金公主的利益,而且新藝城眾人也不想看到一部小製作打敗他們嘔心瀝血的大製作,哪怕平手也不行。年度票房冠軍必須是他們的《最佳拍檔》,如果輸給邵氏或者嘉禾,不算什麼,但是輸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帝皇影業,一個連皮包公司都不算的電影公司,那就丟大發了。

“對不起,無可奉告。這些暫時保密,到時候各位記者朋友就知道了。”楊守禮緊守口風,無論記者怎麼問,就是不說。

在記者會結束的前一刻,現場達到**。雷坤把一個大大的半人高的支票模板舉起然後交給楊守禮,上面一長串的零刺激著大家的眼球。一千一百萬,金公主院線的《夜店》票房有一千八百多萬,按照六成票房分紅的協議,帝皇影業也就是楊守禮分到了一千一百萬。銀都院線因為電影院少,而且上映較遲,總票房只有六百多萬,按照五成的票房分紅,楊守禮也能分三百萬港幣。也就是說,楊守禮透過一部不到十萬投資的電影,拍攝不過十天,前後不到兩個月,他就獲得了高達近一千五百萬的利潤。而這緊緊是香港一地,如果加上東南亞其它傳統港片的勢力範圍,加上灣省等地以及後期的錄像帶收入,再有幾百萬的收入不是問題。只是帝皇影業如今沒有東南亞的發行渠道,就連灣省也勉勉強強能和那邊搭上關係,哪怕那些灣省片商以前和陳友在邵氏期間合作愉快,現在也沒辦法冒著風險冒然上映,更別提票房分成了。好的片商只是肯提出價格較低的買斷價格,而錄像帶發行帝皇影業更加沒辦法了,可能要藉助邵氏的發行渠道,免不得被拿去較大塊的利潤。

第二天,香港所有的報紙和雜誌都是關於雷坤和楊守禮的合影。兩人各拿著支票模板的一邊笑容滿面對著鏡頭,新老富豪親密無間,引爆城中話題。就連一些專業的財經報紙也忍不住用一堆資料來說話,計算楊守禮的《夜店》投資比,這可是高達一百多倍的利潤,還沒有那個行業有如此賺頭,一些投資機構開始審視他們以前瞧不上的電影行業。透過對比才發現,原來最近幾年香港電影行業蓬勃發展,開始逐漸顯露金錢本色。每年有多部電影過千萬,票房過五百萬的也有不少,而他們的投資少的只有幾十萬,多的也才過百萬而已。而這只是香港一地的收益,如果加上其他地方的收入,翻倍利潤算少的,數倍利潤也不奇怪。幾十萬上百萬對於那些身價過億甚至數十億的富豪來說,只是毛毛雨罷了,但是如果能換來如此可觀的利潤,何樂而不為。眾多富豪才明白,原來雷坤早就看出來了,已經走在大家的前面去了。頓時香港有無數的電影公司都開始收到投資公司的電話,詢問合作的事情。稍微有名氣的電影公司更是吸引著無數的投資者,如今香港股市樓市統統大跌,好不容易才發現一個賺錢的行當,豈能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