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科技壟斷巨頭最新章節列表 > 第185章 世界上最大的軟體供應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85章 世界上最大的軟體供應商!

“工業軟體,很難的!”馮英傑嘆了一口氣。

他是親身經歷並親自體驗過的人。

在因特爾時,他們公司在IC設計時,用的就是別人家的EDA軟件產品。

這種工業結晶的輔助性太強大了,缺少了EDA,別說IC無法設計,哪怕設計出來,缺少了另外幾種工業軟體,再多的晶片仍然是一堆垃圾。

不是說因特爾不想去做類似的工具,也不是說做不出來,而是做不到頂級,技術的積累極其重要。

因特爾的晶片本身是工業產品,但貼近網際網路資訊科技,而工業軟體與網際網路軟體之間的差別實在太大,兩者有一些關聯卻根本不是一種東西。

一個是製造業技術加資訊科技,一個是單純的資訊科技。

製造業想要大而強,不僅需要工業的強大、工業軟體也是一個重要指標。

德意志和米國的工業巨頭為什麼拼命的併購軟體公司?

就是為了彌補這一塊短板。

在IT網際網路領域,世界最大的軟體供應商毫無疑問是米國的Microsoft、Google、Apple和德意志的企業管理軟件公司SAP。

但是僅看軟體程式碼行數,一直深耕工業軟體的米國最大軍火供應商Lockheed Martin早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軟體公司。

沒錯,就是洛克希德·馬丁!

這誰能想到?

洛馬的每一臺產品、賣出去的裝置,都是工業軟體的成果。

沒有工業軟體的支援,等於手機沒了晶片、火箭缺了引擎一樣沒法運作。

國內的製造業很大這點,所有人都知道,可是在工業中缺失了重要的一環卻很少有人知道。

頂級的工業軟體這一塊幾乎沒有。

如果不重視工業軟體,我們就永遠也算不上“強”,看看忠興的後果就知道了,沒有找到頂替的工業軟體,讓這個世界通訊領域排在前十的巨頭短時間內跌進深淵。

而國內有多少工業體系是藉助外國工業軟體的?數不勝數!

當然,我們缺少工業軟體這一塊短板,並不代表我們在對抗中沒有反抗之力。

認識到缺少的同時,也沒必要妄自菲薄。

要不然,國內的製造業憑什麼在世界市場上所向披靡?被人眼紅的同時卻無人可以替代?不是別的,就是完整的工業基礎。

現代工業體系中,所有的工業總共可以分為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

如果只算完整全面而非高精尖的話,國內的基礎超越世界上所有國家,因為我們也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集齊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只要算入工業門類,只要有人能列舉出來的體系,在國內都能找到。

所以我國在製造業領域能夠獨步全球,這也是我們的底氣所在。

在其他國家看來,這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成就!

舉個經典的例子……

如果一家以製造為主的公司想要製造一件複雜的器械,手機、電腦、汽車等等東西,甚至是航母,在國內只要一句話,當天就能把配套廠商全部找齊,第二天就開始製造。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在國外,你需要聯絡至少半個月才能把上下製造鏈條全部打通,為了防止其中某個環節出錯,可能還需要很多的備用方案。

這也是為什麼,國外的巨頭都喜歡把製造放在中國進行的原因,不止是人力成本,更重要的是速度!

想要找到代替的?簡直做夢。

像猴子、阿三經常跳出來說要取代中國,先清醒清醒把基礎搞起來再說吧。

非得硬扯一個能跟我們相媲美的國家,只有‘歐蒙’了,在工業體系的完整度上,集一整個歐蒙都未必比得上中國。

所以,中國還有一個稱號叫世界工廠,無論是什麼東西,都能找到made in a的標牌,好比水銀瀉地,無孔不入。

出國旅遊,想要購物,你會發現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物品都是國內製造,

吃穿用度暫且不說,連馬桶蓋都特麼是中國的,連當地的土特產都是……

腳盆雞有一檔綜藝節目,內容是把室內所有made in a的物品搬出去,看看到頭來還能剩下什麼。

結果忙碌了一整天,到最後,家裡全被搬空不說,他本人身上只留一條內褲遮體,最搞笑的是,內褲翻開一看,也是made in a。

得出的結論是,想要離開made in a的滲透,你必須要離開地球。

話又說回來,即便如此強大的情況下,國內製造業依然掩蓋不了表面繁華,內裡虛弱的實事。

真到了破釜沉舟的時候,我們在製造業上一樣會被攔腰橫斬一刀。

中子星科技集團必須要趁著現在國外還沒有開始反應過來的緊要關口上,把這個窟窿給堵上。

“想要發展起來雖然困難,可我們有足夠強大的底子在,只要把關鍵的無法取代的那些工業軟體做出來就行了。”

鍾子星的目標很明確,這種關鍵性技術上,只能由自己掌控,絕不能把生死交給別人來決定。

所以,工業軟體幾個大類,電子設計自動化EDA ,計算機輔助設計CAD ,計算機輔助製造 CAM ,計算機輔助測試 CAT,計算機輔助工程CAE這幾個都必要自己來。

Lockheed Martin(洛馬)是軟體與裝置配套一起販賣,所以在程式碼行數上成了世界上最大軟體公司。

中子星科技集團走的路子不一樣,他們只提供核心技術,很少有親自下場賣裝置的時候,所以只打算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軟體供應商。

當然,這不是說中子星從今往後都不會去做裝置,這是不可能的,要不然極限精密部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鍾子星給中子星科技集團的定位是提供核心技術,等到極限精密部出世之後,自己製造一些頂級的科技裝置!

國內外都有的,他們會給國內提供技術支持,增強競爭力,國內企業造不出來的一些高階光刻機、數控機床、上到衛星、火箭等等,就得自己製造了。

“衛星、火箭這塊國內民企的空白領域等國家下了扶持政策後再說,高精密的數控機床、光刻機卻要提上日程了,至少也要先打好基礎……”

沒記錯的話,14年的時候,國內數控機床的市場忽然之間向上提升了一倍多,從1200多億上升到25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