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科技壟斷巨頭最新章節列表 > 第208章 製造第一批晶片!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08章 製造第一批晶片!

除了徐志海這位看起來無比精壯更像軍人的教授之外,還有兩位名氣不在他之下的大牛也受邀而來。

分別是參與過國內自主航空引擎設計與製造的工程院院士,京城大學工業工程專業講師,今年五十多歲的曹磊。

以及北斗導航衛星遙感晶片的設計與製造者之一,武大微電子學教授的沈長明。

這三個領隊,都是工業領域的超級大牛,在國內工業人才庫中排名前列的存在。

極限精密部,顧名思義就是精密到極點的裝置、儀器製造、改進、組建等一系列活動的過程與結果。

所以鍾子星對這個部門人才的要求不僅僅只是涉及半導體領域的工業之花光刻機與工業明珠晶片這兩樣,同樣精密的工業王冠——發動機人才也是硬性需求。

反正現在中子星科技資金回籠的速度越來越快,哪怕失去了三星、蘋果、因忒爾等等好多家巨頭的授權費,依然能夠支撐的起少量的投入研發。

等到各類晶片有了訂單,就可以自負盈虧,擺脫其他幾個部分的資金供給。

極限精密的創立宗旨與微觀整合部有些類似。

後者是在微觀粒子上設計電路,前者卻是把無限微觀材質組裝成各類精密到極點的儀器,如奈米機器人。

這些部門都是相互關聯、相輔相成的。

“說實話,公司的這種晶片設計跳出四大主流架構X86、ARM、RISC-V、MIPS,獨樹一幟,我剛看到的時候都嚇了一跳。”沈長明教授連線好蝕刻機,抹了抹頭上的汗水。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教授過獎了,想要擺脫國外各方面的掣肘,只有自己研發出新的架構……”

研發新架構,談何容易?

國內如此多的工程師,在全世界都能排在頂級的也在這些年裡扎堆出現,可就是走不出四大主流架構的陰影。

要不是鍾子星的眼界早已經跳出來,又有無數的知識作為底蘊,可能現在用的就是開源RISC-V架構了。

微觀整合部成立時間近五個月,前兩個月是研究鍾子星提供的雙子星架構,後三個月是在架構上探討以及設計電路,直到現在才拿得出手讓極限精密部開始流片。

實驗室裡,微觀整合部的幾個負責人加上精密部的負責人,幾乎都在心裡默默祈禱這次設計能夠成功。

如果失敗,對所有人的信心都是一次嚴重的打擊。

當然,流出來的晶片無法執行的機率很低,鍾子星親自修改過幾處不太完美的地方。

一旦成功,中子星科技從此以後再也不需要向外採購晶片,所有仙女座超算的各類器件都有自己提供。

效能方面他們有信心與一流的因忒爾處理器相媲美,當然肯定比不上已經被斷供的‘至強’,畢竟因忒爾這家巨頭在半導體領域耕耘了數十年,想要徹底追上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在頂級光刻機上也必須要突破封鎖。

徐志海教授帶上口罩,披上白大衣,指揮者實驗室裡數十位技術人員,同時把矽晶圓送入裝置。

“開始!”

一聲令下,龐大的實驗室裡堆滿的裝置都開始運作起來。

......

晶片的製造流程之困難,堪稱工業之最!

這也是為什麼當今世界主要大國都想要在這個領域展開競爭,卻始終追不上那些早已經是世界最強玩家的根本原因之一。

製造晶片所需要的儀器可不僅僅是光刻機這一項。

光刻機只是晶片製造的核心裝置之一,一共分為好幾個種類,有用於生產晶片的,有用於封裝的,還有用於LED製造領域的投影光刻機等等。

其中,我國無法跟上的,就是用於生產的那種,因為儀器太精密,國內晶圓廠所需的高階光刻機完全依賴進口。

佳能、尼康、還有ASML!

尼康已經逐漸走向沒落,而ASML(阿斯麥)有米國提供的光源、德意志的鏡頭以及超越世界的機械工藝,毫無疑問已經壟斷高階光刻機行列。

中子星科技這臺光刻機既不是ASML的,也不佳能、尼康的,而是來自滬城微電子。

所以在製程上才會只有90奈米,只能用架構與設計來凸顯效能。

不要以為有了光刻機,晶片就能成功製造出來。

製成一塊晶片除了光刻機以外,還需要很多步驟,比方說等離子刻蝕機,反應離子刻蝕系統,離子注入機這三大裝置。

以為這就完了?接下來的製程才會讓人頭皮發麻。

輸入惰性氣體的單晶爐、把晶圓切割成小片的晶圓劃片機、封裝之前,去除背面多餘基體材料減去厚度的晶片減薄機。

還有化學氣相沉澱的氣象外延爐、低壓化學氣相澱積系統、提供氧化環境的氧化爐、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澱積系統、低壓環境中進行高速濺射的磁控濺射臺、化學機械研磨機、將引線以基盤焊合的引線鍵合機、封裝測試的探針測試臺!

前前後後需要幾十種高難度步驟,這還只是沒有算上晶片設計的製造……所以才會被譽為世界門檻最高的行業。

光是設計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資金、時間,現在製造又要大量的人力與資金。

沒有幾百億、幾千億打底的基礎研發資金,一般公司還真不敢隨隨便便就進入半導體領域這個無底深淵,純粹是在受罪。

中子星科技半年來的架構與設計總共投入了一百多億,這些裝置的採購,也花了幾十億,這還只是計算資金,沒有算人力。

要不是有深厚的底蘊為基礎加上源源不斷供入的龐大現金流,有哪幾個公司能撐下來?早就被這不見成果卻需要大量投入的專案給嚇退了。

中子星科技不僅進入了設計領域,還打算自己研製各大半導體製造裝置……稍微出了一點錯,可能就要把全公司給拖垮。

設計需要大筆資金,實驗糾錯小規模流一次片就需要幾十萬,還存在失敗風險,還要從基礎開始投入、研發、製造相關裝置……

太困難了!

就算鍾子星有充足的底氣,也不免感到心驚肉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