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大國文娛最新章節列表 > 第912章 震撼,最低費率證券公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912章 震撼,最低費率證券公司!

1995年3月,恆生銀行收購巴林銀行之後,迅速開始快刀斬亂麻的對於資產和業務進行重組。

原本的巴林銀行,應該是類似於摩根士丹利、高盛那樣的投行,在歐洲高階理財市場,一直是享受較高的地位。

可以說,此前的巴林銀行管理270億英鎊的資產,但客戶規模卻僅有不到10萬人,大部分客戶都是高淨資產的富人。由於,這些高淨值的富人擁有更多可選的金融機構可供其選擇,所以,巴林銀行實際上從這些高淨值的客戶身上獲得的回報率是很低的。也正是因此,巴林銀行才不得不不斷的拓展新市場和新業務,並且,僱傭大量的交易人員,將自營的資本參與金融市場投機。

近些年來,巴林銀行看起來轉型很順利,利潤甚至一度超過10億英鎊。但這10億英鎊的利潤,並不是透過客戶賺取,而是巴林銀行自己冒著高風險,自營資金用於金融投機所有獲得的利潤。不少的利潤,甚至是高槓桿的金融衍生品。也正的因此,無論過去多麼輝煌,風險承受能力也是非常脆弱的。

而隨著這次巴林銀行的第二次破產之後,在高階理財市場的品牌聲譽一落千丈。包括伊麗莎白女王家族,都贖回了委託巴林銀行進行管理的理財產品。

也正是因為,巴林銀行公司轉型的阻力也變少了。畢竟,巴林銀行隨著之前的破產,已經證明過去的業務模式的失敗。

所以,恆生銀行的團隊,順利的借巴林銀行的殼,將自己的業務拓展到證券、基金和網際網路金融等等領域。

巴林銀行資產,並不被恆生銀行看在眼裡,更關鍵的是,巴林銀行在歐洲市場的名氣比恆生銀行要大的多,藉助巴林銀行的殼,恆生銀行可以做自己想要做的業務。

3月16日,巴林銀行旗下的子公司巴林證券,率先宣佈恢復營業。與此同時,巴林證券的新聞發佈會中宣佈:“巴林證券未來將會專注於為證券投資者提供證券經紀服務,並且,將會對所有投資者免費提供行情軟體和交易軟體,這樣,巴林證券的投資者,不再需要再證券公司的營業廳現場委託或是電話委託等傳統模式進行。原本,是各大證券公司vip大客戶才能享受的更及時的行情和線上委託,現在對所有的客戶免費提供。除此之外,我們對線上委託交易的使用者提供每年10次免佣金交易……佣金方面,我們將會做到市場最低,英國證券市場的使用者,僅需要收取千分之一的佣金!具體公司恢復營業,大家可以耐心等待,應該快了!目前,我們在投入人員研發更先進的證券交易伺服器和客戶端!等到客戶端推出之後,巴林證券的新老用,將會享受市場最低的費率!今後,我們會成為市場最低的證券公司,誰的費率更低,告訴我,我會比他們更低!”

隨著這個新聞釋出之後,英國證券市場不由一震!

“什麼,千分之一的佣金!”

“天啊,之前的巴林證券,佣金可是高達千分之五!”

“我愛巴林銀行,破產後的巴林銀行簡直太可愛了!”

“這是巴林銀行新的大股東恆生銀行慷慨吧!”

“我決定了,去巴林證券開戶,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能恢復開戶和服務。”

機構投資者就算了,各國的機構投資者,只要資本實力足夠,都是有辦法弄到交易所的席位,直接在交易所進行交易,成本是最低的。

而普通的投資者,並沒有資格直接在交易所進行交易,只能透過證券公司和證券經紀人進行中介,租用證券經紀公司的交易通道,給證券公司支付佣金,從而獲得在場內交易股票的許可權。

而證券交易手續費,在過去一直是很昂貴的。有正是因此,證券公司可以靠著牌照優勢,提供昂貴的中介服務。

比如,英國市場在86年之前,平均佣金高達千分之七。86年英國的證券市場進行了一些改革,更多證券機構成立,所以,股票交易佣金逐漸從千分之七降低到千分之2.8,個人投資者的佣金,則是從1.07%的佣金比例降低到0.28%。部分比較貴的證券公司,手續費依然高達0.6%以上,即使是一些低手續費的證券公司,也不過是0.2%!

其他老牌發達國家,基本上證券交易手續費都是極其昂貴的!

只有網際網路時代之後,各國證券交易費用,才逐漸的降低了。因為,網際網路提供經紀服務,需要的人工成本是很低的,大量的證券交易,主要是透過客戶端和服務器進行。而由於成本降低,所以,後來的券商紛紛開始進行降低費率,以此來招攬客戶。

中國後來的證券市場,流動性極高。這是因為,中國證券市場的券商之間的佣金戰一輪又一輪的爆發。佣金戰之前,國內券商收取的佣金一般都是按照千分之三,也就是最高的標準收取。但是,網際網路化帶來成本降低,不少券商行業的挑戰者,開始不斷的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和降低費率。中國a股市場的證券費率,一開始跟香港和歐洲差不多,是千分之二、千分之三左右,但是,百多家證券公司不斷的降低費率搶奪使用者,交易佣金逐漸降低到千分之一,萬分之五、萬分之三、萬分之二點五甚至萬分之二。

21世紀開始十多年的降價競賽之後,中國市場已經是全球費率最低的證券市場。而不斷的降低成本之後,證券公司其實也不虧,因為,降低費率之後,搶佔了使用者。使用者資金存入市場之後,不僅僅會交易股票,也可能購買基金或理財產品,又或者是融資融券。

使用者規模超過百萬以上的證券公司,牛市一年掙幾百億,如果比較保守謹慎的話,熊市也很難虧損。某種程度上,證券公司的單個使用者提供提供的營收和利潤,是遠遠超過銀行、保險等等機構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一名證券使用者,保守估計會貢獻十倍於銀行客戶的利潤。

巴菲特總結過普通散戶虧的錢到底去哪了?

買入股票大跌虧損,其實僅是一小部分,絕大部分的散戶,虧損主要是來源於高頻率的交易,持續的交易,給券商貢獻手續費。可以說,絕大部分散戶真不是因為股票虧損,而是因為熱衷於頻繁交易,賺的錢都不夠手續費的損耗,也正是因此,收益率才是顯得很慘淡。

即使巴林證券公司,佣金降低到千分之一,其實依然是暴利。透過測算,即使英國的人工成本和交易通道費用昂貴,但是,證券公司給客戶提供服務的費率也不會超過萬分之五。千分之一的費率,實際上是可以賺取50%的毛利率。

即使是提供10次交易免佣金,但是,只要把客戶吸引過來,那麼,遲早會有一些熱衷於高頻率交易的客戶。十次免佣金的機會用完之後,客戶則是會貢獻更多的手續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