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爭霸太平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章 戰後反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章 戰後反應

1894年7月26日,護送北洋陸軍前往朝鮮的兩艘戰艦被日軍偷襲,造成一沉一重傷,以及滿載中國士兵的英國商船高升號被日本軍艦擊沉的訊息,終於傳到了駐節天津的北洋大臣李鴻章那裡。

聞聽此事的李鴻章十分的震驚,他迅速接見了英國駐天津總領事寶士德,極其強烈地抨擊日本人在和平時期炮擊中立國船隻,希望英國艦隊司令對日本人採取斷然措施。

寶士德事後評價道,李鴻章“他很善於在日本人侮辱英國一事上做文章:‘他們打了你們的總領事,擊沉了你們的船,一點也不把你們公使的調停放在眼裡!’”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訊息傳到北京後,震驚了紫禁城,總理衙門大臣奕劻等緊急約見英國駐中國公使歐格訥。雙方對本次重要會議各自做了記錄,但在某些關鍵細節上有所出入,反映了不同的關切點。

根據總理衙門的記載,當奕劻追問:“日本如此無理,西國素講公法,當作何辦法?”歐格訥說:“此時我不能出斷語,當聽政府之命。既日本將英船擊沉,或竟調水師前往,亦未可知。”

而在歐格訥寫給倫敦的報告中並非如此:“親王詢問了對於炮擊英國船隻一事,女王陛下的政府將採取什麼措施。我說毫無疑問那是一種非常嚴重的事件,但我掌握的情報很少,不能冒昧發表意見。”

另一個在總理衙門的記錄中被完全忽視的細節,卻在歐格訥的報告中被重視:“我告訴親王……如果他允許我以個人名義坦率直言,我要問一下,一旦真的爆發戰爭,假使中國決定迅速出擊,他認為是否有對敵手施行沉重打擊的力量。親王猶豫了數分鍾,在環視同僚一週之後,咕噥了一聲,對他們目前是否能同日本進行成功競爭,表示懷疑。雖然那是一個令人痛苦的場面,但我還是繼續說道:這恰是要害所在。……雖然我不如親王消息靈通,但我仍有重要理由懷疑中國能否成功地抵抗日本突然和強有力的侵略”。

這份由總理衙門呈報給軍機處乃至皇帝的報告,對於中日衝突已經爆發、且懸掛英國旗幟的商船被日本軍艦悍然擊沉後,英國這樣一個大國和強國的政策取向,應作出基本判斷。英國駐華公使對中**事獲勝缺乏信心,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外交情報,其戰略意義十分重大,但總理衙門顯然沒有彙報這一點。而最關鍵的是,總理衙門居然在報告中,無中生有地加上了歐格訥並未言及的英國或許會對日本興兵問罪的說法。

這些極大地影響了清廷對英國動向的判斷和掌握。參與了這次事件後半部分的江海當然並不會在此時傻傻的跳出來呈清事實狀況如何,這對他可沒有半分的好處,只會帶給他無窮的麻煩。這樣的蠢事他可不會做。

日本大本營首先從上海電訊,而非海軍報告中得知高升號事件。

接獲訊息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極為憤怒,擔心會因此遭到列強干預,尤其擔心引起英國報復,因此痛斥日本海軍大臣西鄉從道。這一事件發生後,日本最害怕的是英國因此與中國結盟。

西鄉從道被伊藤博文訓斥後,到海軍部召見海軍部主事山本權兵衛。山本權兵衛隨後把剛回到日本的聯合艦隊司令伊東佑亨叫到了西鄉從道的面前。

“伊東君,大本營的命令是二十五日前不得與清軍開戰,你的艦隊為何會違抗命令的擅自開戰?”西鄉從道剛剛在首相那裡受了一肚子氣,此時在伊東佑亨面前當然不會有什麼好臉色,語氣也是相當的不滿。

“西鄉閣下,我們並未違反大本營的命令,大本營只是說二十五日前不能開戰,而並未說二十五日那天不可以開戰啊!”伊東佑亨也聽說了首相對此次艦隊行動相當的不滿,他可不想去背那個黑鍋,還是能推就推掉的好。

“你,那好,既然伊東君這麼說,那我就不在追究擅自開點這一點。”西鄉從道見自己的話被伊東佑亨反駁,心裡本就不好的心情更是火上澆油,但他的腦子此時卻分外的清醒,知道從開戰時間這一點不好捏住不放,必竟當時大本營下達的命令並不是十分的明確,再在這一點上糾纏不清的話,明顯就有質疑大本營決定的意思了,他可不想在這個時候再自找麻煩。因此,就打算放棄在這一點上與伊東佑亨的爭執。

“伊東君,開戰也便罷了,那現在你告訴我為什麼會有擊沉英國商船的舉動,難道你不知道英國現在是我們大日本帝國惹不起的嗎?在我們即將和清國開戰的情況下招惹他們,會給我們國家在外交上帶來多大的壓力你明白嗎?”西鄉從道此時的語氣沒有了剛開始的怒氣勃發,反倒回覆了往常的平靜狀態。

“這,這個,說實話,我也不太清楚。”伊東佑亨有些不知該如何去講的回答道。

“你說什麼?你也不清楚,那誰清楚?如果做為艦隊指揮官的你都不清楚,我又該去問誰,難道你就這樣讓我回答首相閣下嗎?”西鄉從道此時覺得伊東佑亨的那張臉越看越生氣,有種想要把他打成豬頭的衝動。

“西鄉閣下,事情並不是你想的那樣,而是發生了意外,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才這樣說的。”說起這個伊東佑亨也是感覺臉上火辣辣的,都不知該如何面對面前的海軍大臣閣下。

接著,伊東佑亨就把事情的經過詳細的說了一遍,在說到戰鬥結果上時卻有種不太確定的語氣。

“這麼說來,當時的真實情況到底如何也不清楚了!那你不會把坪井航三、東平鄉八郎他們找來問清楚?”西鄉從道對此是相當的奇怪,你不在場找個在場的人問一下不就清楚了,不會連這麼簡單的辦法都想不到吧!

“西鄉閣下,問題就出在了這裡,以當時的實力對比來看,清國的描述無疑應該是真實的,但我因為始終未等到吉野三艦的歸隊,就在第二天帶領聯合艦隊去豐島海域尋找過也沒有發現三艦的蹤跡,但在那附近的海面卻發現了十餘具帝國海軍士兵的屍體,就是不知道那是和清軍戰鬥時留下的還是在和清軍戰鬥結束後又遇到了什麼意外。”伊東佑亨至今想起吉野三艦的蹤影全無,心中就十分的難過,這可是他聯合艦隊主力艦啊!失去了它們就等於大大的降低了整個艦隊的實力,與日後的對清做戰可是十分不利的。

“照你所說,以吉野、浪速、秋津州三艦的實力來說,想要完全擊沉它們至少需要兩倍以上的實力才有可能嘍!”

“是的,並且只是有可能,還不一定真的都能擊沉。浪速和各類濟州我們就先不說了,吉野號可是當今世界航速最快的巡洋艦,以它二十三節的艦速如果它想逃的話,我想沒有任何的軍艦能夠在實力勝過它的情況下追上它。想有確保擊沉它的話,那它的敵人絕對擁有遠遠超過它們實力,在遠東好像還沒有幾個國家有這樣的實力。”

“你指的國家都是那幾個,有沒有可能是它們呢?”

“這個我也想過,主要是清國的北洋艦隊、英國的遠東艦隊、俄國的太平洋艦隊這三個國家,但從我後來收集的情報來看,它們的艦隊主力並沒有在7月25日那一天到達過豐島的那一片海域,因此我初步斷定不是它們所為,要把吉野三艦都擊沉是需要它們的主力出動的,不可能我們得不到一點的情報。”

“不是他們,那會是誰呢?真是奇怪!”

“有句中國話叫做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現在我們卻是連幾千噸的戰艦都不見了,也不知道到底是怎麼會回事。”當然想不到是誰做的了,江海的中華帝國可是既成立沒多久,也從未在世界上露過面,太平洋艦隊雖和美國找過兩次交道,但也沒有給美國留下多少有用的資訊。

“既然,現在找不到吉野它們,還是先想辦法把英國的這件事情擺平吧!禍雖然不是你惹出來的,但也是你的下屬搞出來,你也幫我想想看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

“現在我們這邊沒有回來的人,也算是死無對症了,把先開戰的責任推給清國人怎麼樣,那樣對英國政府也算有個交代,應當不會對我們產生多大的影響。”伊東佑亨的話對日本的各個方面也算是一種交代,西鄉從道再三考慮之後還是決定按照伊東佑亨的話來做。

他把伊東佑亨送回的報告進行了修改,將開戰的責任推給了北洋艦隊還說是中國的北洋艦隊偷襲了日本的分艦隊,致使日本吉野、浪速、秋津州三艦沉沒。反正是死無對證,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日本在接到英國遠東艦隊司令的措辭強硬的抗議信後,一方面指令聯合艦隊司令回覆英軍,請英方經由外交機關交涉;另一方面也試圖約束海軍軍官們今後應審慎從事,但在艦隊內部傳達時,受到了下級軍官的強烈抵制和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