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冰與火之歌—蒙古入侵最新章節列表 > 一百九十章 反蒙包圍網-新長安最高防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一百九十章 反蒙包圍網-新長安最高防禦

多斯拉克海是一片純粹的草原,不是森林被砍光後的產物,也不需要人為的塑造,它平坦遼闊,沃野千里,景色秀麗,是厄索斯大陸中部最為秀麗的草原風景線。

這是一片富餘的草原,這裡草場肥沃,牛羊遍野,他們享受著草原的萬千寵愛,同時也為草原回報著甘甜的奶汁,這也是一片美麗的草原,它不加修飾,把天然和寧靜呈現在人們的面前,讓人倍感舒暢。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新長安”作為桃花石汗國的軍事行政經濟中心坐落於多斯拉克海的東南端,斯卡扎丹河的上游,儘管作為一座新興的草原城市,建立的時間並不長,但繁華的程度不輸於任何已知的大城市,商人們從維斯特洛,自由貿易城邦,奴隸灣,甚至是遙遠東方的魁科斯而來,將糧食、各種礦石、硫磺、亞麻布販賣至此,購買毛皮、玻璃、鴉片、等各種特殊商品

“新長安”城內在經過幾年的建設和發展之後,是安靜而平和的,在規劃的整齊的街道非常的乾淨,隨時可以見到穿著白色號服,手拿籮筐掃把的奴隸在四處走動,打掃衛生人可以隨意地脫掉鞋子走上一段路,腳底也沒有幾分塵灰。夏季的清早,氣溫只有十幾度,太陽卻很好,在城內可以看見每家每戶門前的庭院裡都種植著各種色彩明豔的植物,有淡色的秋海棠木槿花,簇擁著一大片白色的夾竹桃,風鈴草飄帶蘭,陽光劇烈的照下來,明亮而溫暖,瞬間被一份完滿的美好擊中。

在“新長安”內城有一大片草地,平時開滿了白色的薔薇,風中的薔薇花還帶著清冽的微笑,單純得令人神往,細膩如絲的白色那麼輕盈,花瓣上的晨露猶如水晶一般,在清晨明媚的陽光下折射出五彩的光芒。

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嚴寒酷暑,這裡的白色薔薇卻是長開不敗,永不凋零。

可惜往日美麗的風景卻被殘酷的現實打敗!

在草地上躺滿了渾身血汙的傷員,他們痛苦的呻吟著,女人們忙著照顧他們,清洗傷口,包紮上藥美麗的薔薇花被踐踏的到處都是,血汙已經染紅了它們,然這些薔薇花呈現出一種灰敗之色

姬仲澤疲倦的坐在內城城牆的塔樓裡,閉目靠在牆上休憩,他的鎧甲已經幾天沒有脫下來過,汗味和汙垢充盈其中,他的那把一對虎首龍吞瓜擋金鐧,沾滿了無數的血汙,已經變成一種暗紅的黑色,不知道敲碎了多少人的腦袋。

哨塔上響起示警的號角聲,姬仲澤猛的睜開眼,用手搓了幾下臉,又拿起一罐金色葡萄酒猛灌幾口,隨後抄起虎首龍吞瓜擋金鐧,快步走出了塔樓

拉扎林人和奴隸灣聯軍的攻擊又開始了!!

在四月初,奴隸灣諸城突然撕毀和平條約,挑撥桃花石汗國的盟友-拉扎林王國背盟反叛,也不知道他們開出了什麼樣的條件,讓帕爾塔圖亞國王毅然決然的不過翁婿之國的情誼,背叛了盟友

拉扎林人和奴隸灣諸城又一次組成了聯軍,向著桃花石汗國的腹地殺來,他們的目標很明確,直接繞過了防禦森嚴的工業礦業基地“鞍山城”,直撲“新長安”而來,當然聯軍也來時留下了一隻軍隊牽制住“鞍山城”讓他們無法支援“新長安”。

留守在“新長安”的姬仲澤手裡只有二千名大宋駐屯軍,二千名籤軍,而聯軍們集結了超過三萬人前來攻擊,他們的情報工作做得還是很出色,直接就選在了桃花石汗國主力盡出,“新長安”城軍力十分虛弱的時候進犯!

得到開戰訊息的姬仲澤急忙整備軍力,準備守城,他很自信;憑藉著優良的防禦體系完全可以守得住!

雖然“新長安”城只有四千守軍,但憑藉著軍戶制度的推行,在“新長安”的近七萬居民中,還前可以徵集出大約五千人的精壯協助守城,而且作為一座重要的城市,“新長安”城還儲蓄著足夠十萬人吃上八個月的糧食和各種物質。

經過數年不停的建設發展完善,“新長安”城有內外二道城牆,皆為包磚牆,磚頭採用的是紅色黏土磚,紅色的磚牆裡面則是採用“懸版夯築法”,即用木棍穿過兩側夾板,以繩索固定取直,中間填土夯實的土牆,而那些夯土又採用“蒸土”法,即把糯米汁、白粉土、沙子和熟石灰摻和在一起夯築而成,雖是夯土牆,卻具有石頭一樣堅硬的質地和抗毀力

在高大的城牆頂部,築於外側的有連續凹凸的齒形矮牆,稱作雉堞,又稱垛牆,上有垛口,可射箭和望,下部有通風孔,用來保護牆體。內側矮牆稱為女牆,又叫“睥睨”,一般比垛口低,起護欄作用,防止士兵往來行走時跌下。此外,城牆內部也都修有環城馬路和登城道。

在外城牆每座城門的正中央,都建有城樓,這是城牆頂上精緻美觀的高層建築,平日登高望,戰時主將坐鎮指揮,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禦設施。而在高大的牆體外側,每隔一定距離,還會有凸出於牆體外側的一段,這就是馬面(又稱敵臺、墩臺、牆臺)。馬面有長方形和半圓形兩種,因外觀狹長如馬面而得名。馬面的使用是為了與城牆互為作用,消除城下死角,自上而下從三面攻擊敵人。它的寬度為十二米,凸出牆體外表面八米,間距為七十米。這個距離恰好在弓矢投石的有效射程之內。

為了增強馬面的防禦和戰爭能力,在馬面之上都建有敵樓,可以屯兵和望,又可以儲藏武器,使城牆的防禦效能發揮到最高點。戰時既可以利用它外凸和高大建築的特點,觀望敵人,觀察敵情,防止敵人迂迴城下攻城;又可以憑藉敵樓從正面及左右兩樓間三個方面的交叉火力,狙擊敵人,隨時點線相連,編織嚴密的高空火力網,另外,城牆四角的角臺,各建樓櫓一座,名為角樓。角樓的朝向與大牆呈一百三十五度角,樓的高度、體量介於城樓與敵樓之間,主要用以彌補守城死角即城牆拐角處的防禦薄弱環節,從而增強整座城牆的防御能力。

而在城牆外還有寬闊引河水而成的寬達十米的“護城壕”,在“護城壕”外大宋駐屯軍帶領著奴隸們還修築了四道人工障礙,分別是鐵蒺、鹿角木、陷馬坑、拒馬槍!

鐵蒺灑於敵軍必經之路,用以刺傷敵軍人馬腳部。

鹿角木是狀似鹿角的木料障礙物,分為樹枝類與樹幹類兩種,長達數尺,其中一端插入土中一尺多,其目的也主要是用於阻擋騎兵,

陷馬坑佈置於通行的道路和城門的內外兩側,呈巨字形或亞字形排列,坑中底部佈滿削尖並用火烤過的鹿角槍和竹籤,坑上以芻草或種草苗覆蓋,

拒馬槍系以木材做成人字架,將槍頭穿在橫木上,使槍尖向外,設於要害處,主要用以防禦騎兵突擊,作為構築陣地時的輔助設施來使用,也常用來封鎖道路。

可以說“新長安”城的防禦體系代表著“異世界”甚至是“本世界”城池防禦體系的最高水準!所有這些都讓姬仲澤有信心能夠守住“新長安”城,支撐到大汗的主力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