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回到八零年代打排球最新章節列表 > 193.193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93.193

熱門推薦:、 、 、 、 、 、 、

提起筆來,卻又不知道該如何說起了。好似《倚天屠龍記》裡張三丰傳授張無忌太極拳法,要領之處便是忘記,只不過所謂的忘記,卻只是拋卻表象,將諸法萬物卻都看在眼裡,用在心裡,得心應手大約就是如此吧!

洋洋灑灑大約二百萬字、跨越了二百七十多年的歷史、涉及了一個王朝的興衰成敗,以一言以蔽之大概就是《明朝那些事兒》了。

介乎於正史的嚴謹筆觸與野史的沒邊沒際,當年明月筆下的明朝二百七十多年的歷史流水般走過,歡樂與悲傷就是那麼的簡單在筆端流下。這一個月裡不知道到底看了多少個夜晚,熬過了多少個凌晨零點,才看了這部厚厚的“書”,當然也成功地把眼睛模糊了。

明十三陵盛名中外,從成祖永樂朱棣開始,仁宗洪熙朱高熾、宣宗宣德朱瞻基、英宗正統朱祁鎮、代宗景泰朱祁鈺、憲宗成化朱見深、孝宗弘治朱佑樘、武宗正德朱厚照、世宗嘉靖朱厚熜、穆宗隆慶朱載垕、神宗萬曆朱翊鈞、光宗泰昌朱常洛、熹宗天啟朱由校……掐頭去尾的□□洪武朱元璋和思宗崇禎朱由檢,只是可憐了建文帝朱允炆,明明有建文四年的事實卻偏偏被消滅了痕跡,算到了洪武年上。也許就我看來,方孝孺即使是因為被“滅十族”而被後世記住,可是更多的則是因為他的固執與堅持。歷史就是如此,容不得一點沙子,總會有人為之義無反顧。即使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其實,並非末代皇帝就是荒唐無度的,元朝的歷史太過於陌生,其一原因就有宋濂老先生的不負責任,整個《元史》,編纂的時間兩次合計也不過三百三十一天而已……可不可以說:如此的不負責任呀!宋老先生好學、勤學卻沒耐心編纂《元史》,難道是民族歧視的緣故嗎?費解……

元末風雲四起,韓山童、彭瑩玉、張士誠、陳友諒,還有就是朱元璋……原本的農民階級,翻身要把解放唱……只是不同的群體卻都是為了共同的利益,無論誰會成功,將來都不是農民階級了,只會是地主階級的代表,凌駕於農民兄弟的頭上,如此結果……必然的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九字箴言一般,若是當年的陳勝能夠捨棄蠅頭小利,也許歷史就會重寫了。可惜,智慧的凝固是千百年來的點滴積累,不會如同暴發戶那般,也不是影視明星的一夜成名那麼突如其來,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厚積薄發!大概是源於八百年前一家人的緣故,朱升老先生的話成就了朱元璋,而朱元璋同志的虛懷若谷也成全了朱老先生的智慧與先見性、預知□□!從來,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即使是借力打力也好……

徐達、常遇春、李善長、劉伯溫,還有那個一直很討厭的胡惟庸,不太熟悉的藍玉,以及最近因為木府風雲(我很好奇,為何是木府呢,史料記載明明是水木清華的沐,而且《鹿鼎記》裡也有沐府的小郡主,不是嗎?難道我記錯了,還是編劇導演另有深意?)和一部只看了開頭的穿越小說《燕傾天下》而知道的沐英,當然絕不可以缺少了我們大腳的馬皇後,那位可敬的女人。不知道這些與朱元璋生活在一個時代的人,到底是幸還是不幸了呢?只是到了最後,卻都是敵非友,千頭百緒之下還是為了利益……讓人唏噓不已……

靖難,很熟悉的字眼,也許和一千年多前吳王劉濞所打出的“清君側,誅晁錯”本就沒什麼區別,只不過結果迥乎不同,劉濞輸了,朱棣贏了,這大概就是“成王敗寇”的意義所在了……利益的被侵犯,僧道衍的鼓動,也許才會有這場長達持續了四年(假如我沒有記錯)的戰爭,朱棣輸不起,因為一旦輸了,就會失去一切,同樣,朱允炆亦是如此。只是,朱允炆終究還是輸了,輸在了哪裡,我們無需知道,只是我們卻都知道這麼個結果……誅十族的慘劇,九族者,父四母三妻二,還有第十族就是師生了……血腥,累累白骨堆砌下的永樂盛世,就是如此而已……鮮花著錦,烈火烹油……鄭和下西洋的傳奇、《永樂大典》的編纂,這些都還只是配襯,算不上主角,想來當年乾隆皇也是想建立不世功勳才修的《四庫全書》吧!

明朝最短命的皇帝大概就是泰昌朱常洛和洪熙朱高熾了,也不是歲數短,只是即位都不足一年就早早駕崩了,真是可惜沒享受皇帝的特權,卻在當初為了皇位擔驚受怕……兩人都有共同點,之前都不怎麼受父親待見,臣下的拼死保護中才修的皇位,真是不容易……只是精神一旦放鬆,那麼,離死也就不遠了……

宣德朱瞻基,對他真沒什麼影響,算是個好皇帝吧?只不過,兒子是否有種讓他被氣活的感覺,假如沒過奈何橋的話?土木堡之變,王振、英宗朱祁鎮、于謙、京城守衛戰,還有那首我們很早就接觸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據說是他在十七歲時寫的,說實話,詩文平平無奇,若是終其一生都碌碌無為的話,這首詩怕早就遺失了,只是到底是於謙,說到就做到了……清白,這東西最不好說,尤其是在明朝,在那時,所謂的言官可以如同瘋狗一般亂咬人,看誰不順眼就參他一本,感覺和幾十年前有點像呢……于謙也不例外,只是即使歲月流逝總會有人記得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的,公道自在人心……也許,當初的李賢就是為了這微妙之處才會忍辱負重,只為那人的清白吧!也許,徐階亦是,為了夏言……當然,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抱負,夏言希望站在高位之上掌握國家機器的運轉,實現自己的願望——國泰民安……也許摻雜了些雜質……所以楊廷和必須走人。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就死在沙灘上了唄!人走茶涼,也許,也可能不是……人之初,無論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卻都有良善、良知的存在,要不楊慎也不會在嘉靖皇帝的痛恨之下卻還能“逍遙”的生活,當然這個逍遙只是相對的而已。其實明朝最初讓我記憶深刻的人是朱元璋,大約是因為歷史教科書上的那張臉,說不出像什麼。再然後就是成化皇帝朱見深,一生最愛的女人比自己大了十八歲,要知道在古代女子十四五歲嫁人,十六七就可為母親了,這簡直就是母子戀嘛!當然,患難之後,真情彌加珍貴,只是身為皇帝,多情和專情,似乎就是矛與盾吧!只是可憐了他當初年紀小小就飽嘗世態炎涼,也難怪只相信這麼一個女人——萬貞兒,明朝的皇貴妃裡最出名的就是萬貴妃和鄭貴妃了,無異於皇后,起碼皇帝對之很痴情……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之於朱祁鎮,我只覺得恨其不爭,可是卻沒想到他會有那麼大的人格親和力,覺得我不應該使用魅力一詞,因為他不配!但是他的確有這種本事,讓身邊的人信服他……景泰朱祁鈺,最大的印象就是景泰藍了,半個世紀前林徽因苦苦拯救的工藝……

大概是源於對父親的失望,和對母親不幸遭遇的悲憫,弘治朱佑樘只有皇后,後宮佳麗三千只是虛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統統沒有,就連我最喜歡的劉秀也抵不過他,畢竟劉秀有郭氏和許氏,儘管一生只是最愛陰麗華。當然,我們不知道朱佑樘是不是也偷過腥,但是卻還十分漂亮的面子工程。只不過,慈父多敗兒,正德朱厚照可是荒唐天子呢……一直被《小魚兒和花無缺》誤導,以為劉瑾很厲害,皇帝很無能,後來才知道那皇帝竟是正德天子,英年早逝的他,才覺得真是荒唐了!弘治一朝有唐伯虎、楊慎、李東陽……可謂人才濟濟……當然也有王明陽這位天才式的人物!說來也奇怪,明朝時,建立不世功勳的武將多是出身文官:于謙、王守仁、孫承宗、袁崇煥……想想也真是諷刺,明朝雖不像是清朝那樣,馬背上打出來的江山,卻也是一群人腥風血雨下的征戰,才締造了這個王朝。可是偏偏朱元璋眼裡不但容不下沙子,也容不下人……屠殺,也許這個詞並不為過吧!胡惟庸案、藍玉案,這其間牽扯了多少……怕是就算是史料也記載不清了吧!管你什麼功勳,我只知曉: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