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回到八零年代打排球最新章節列表 > 194.194 不滿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94.194 不滿意

熱門推薦:、 、 、 、 、 、 、

當然,絕對的權力也不見得是什麼好事,而後王熙鳳弄權鐵檻寺正是其權力氾濫的徵兆。

而對於王熙鳳這個人,其實感情蠻複雜的。其一,她是榮國府大房的兒媳婦,卻又是王夫人的內侄女,這邊親疏什麼的著實是為難的。其二,王夫人是個佛口蛇心的,她在王夫人眼皮子底下討生活說來也不容易。其三,其實除了府裡的幾個小姐誰手頭上沒沾了點血腥?王熙鳳也不能例外,何況大家族的後院本就是如此殺人不見血的。只是違了一條而已:君子愛財取之以道。

發現曹雪芹鍾愛女兒,討厭女人呀。瞧瞧,那老尼活脫脫一個拉皮條的人物似的,真是好一個饅頭餡兒。

應承了秦可卿的臨死託夢,賈府迎來了其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盛世繁華——元春省親。

有個小片段,覺得貌似王熙鳳和賈蓉賈薔倆小夥子有些糾葛呀,而且前面賈瑞起歹念的時候,王熙鳳也是讓這兩人去收拾的賈瑞。這般放心,還替兩人說話,有點惹人嫌疑了未免。

趙嬤嬤隨在賈璉和王熙鳳吃飯的時候,三個人的話倒也是挺有意思的。聖祖爺南巡,那銀子花的如流水,卻也不過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那麼賈家這建造省親別墅的銀子,出在哪裡?紅樓同人小說看多了,都說是林家的款項。這一樁公案倒是有些意思,回頭再找答案。

賈寶玉隨著賈政在大觀園裡題匾額這一段很有意思,其實最引我興趣的是詹光、卜固修等幾位清客相公的名字,曹公委實罵人的厲害。

其實今天查資料的時候總覺得有些不對勁兒,百科上說秦可卿死的時間是臘月初二,王熙鳳開始協理寧國府。可是林如海捐館是在九月初三,這期間昭兒回來了一趟,若是林如海死在秦可卿前頭,怕是賈府早就該得了信兒的。可是文中並無提及,若是秦可卿死在林如海前頭,那麼這就算是停棺七七也不至於到了秋日裡。到底秦可卿什麼時候死的,再去找找資料。

元春省親,卻也是君臣父子綱常,史老太君那一下跪,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其實對於元春的冊封,心底裡到底也是有些疑問的。

賈元春才選鳳藻宮。依照賈元春的年齡而言,應該是不下二十歲的,畢竟她親自教導過寶玉認字讀書的。一個二十多歲的老姑娘忽然間晉封妃子,封號還是賢德妃。這裡就有些可疑了。

四妃的封號一般是貴、淑、賢、德,而且一般是單字的,這裡元春封號賢德妃,冠之以姓氏,豈不是賈(假)賢德?薛寶釵進京本是為了選秀,而如今薛寶釵依舊在賈府,選秀應該是結束了的,那麼在秀女如雲,年輕貌美的那麼多姑娘面前,賈元春又是憑什麼脫引而出的?值得商榷。

許是導演為了給人明確的宮裡宮外的概念,元春說話時聲音很是拿捏,很是皇家做派。只是一句:萬不可再如此奢靡。莫非她還在奢望著再出來一趟?許是我想多了。

至於而後的作詩一節,大抵是為了凸顯黛玉寶釵二人才情。其實對於寶釵的才情,也是有些值得探究的。

寶釵同黛玉不同,並非出自書香門第,而更多的是皇商的氣息,皇商,皇商最終也擺不脫一個商子。士農工商,商排在最後一位,地位可見一斑。

而薛寶釵才情幾乎與林黛玉不相上下,究竟誰高誰低,爭辯比較多,我個人偏向是黛玉。畢竟,她是探花郎林如海親自教誨過的寶貝女兒,又豈能比別人家的差了去?

而薛寶釵才情高於賈府的眾姐妹,也許是在暗示,究竟是薛寶釵心思重才情生意頭腦俱佳,還是賈府已然末路窮途,姑娘們也不過是一般罷了?

又或者,薛府這個女兒本就是為了進宮爭寵而培養的?

其實無論是哪一點,都是悲劇。

寶玉去了花自芳家看望襲人,這一段比較有意思,覺得襲人心思還是挺重的,話裡話外來試探寶玉。個人覺得,襲人無論性格還是樣貌都與寶釵相近,而晴雯則與黛玉相似。

襲人的要挾從小了方面講是寶玉愛花護花,而大了去則全然是沒規矩而已。敗象已生,註定的樹倒猢猻散。

前言:老媽從來不告訴我好消息:老村長去了,生前喝了兩頓酒,心臟不是很好的我,往後戒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薛寶釵十五歲生日,老夫人的意思是大辦,差不多也算是表明了薛寶釵再無進宮的可能。

芳官和齡官受了老夫人的打賞,可是王熙鳳這裡忽然拿齡官取笑卻又是何解?

這不是自討林黛玉的厭惡麼?府裡丫頭婆子都知道黛玉素來是個小性的,不比寶釵性情溫和。可是鳳姐卻敢觸其黴頭,到底是誰給了她這個膽子?

王夫人是不管家的,鳳姐兒雖是一把手,可是最大的依仗卻是老夫人。老夫人對黛玉這個外孫女兒的疼愛是自己的幾個孫女兒都比不上的,何來鳳姐竟敢去挑了黛玉下手?

想突出鳳姐的沒學識?拿著大家小姐和戲子什麼的作比?不應該呀,她掌家多年,卻也是個八面玲瓏的,不至於如此目光狹隘。

想彰顯史湘雲的心無城府個性爽朗?可是史湘雲和黛玉一樣都是寄人籬下,甚至於史湘雲比黛玉還要慘烈幾分,自來不該是個口無遮攔的人。這裡卻忽然間又不加遮掩,是想表明在大觀園,史湘雲能夠不同與在史家那般謹慎,可以暢所欲言?

可是在賈府,史湘雲過的也還是寄人籬下的日子,何來這種自信?

但是,明朝之於世人,卻也有這麼個好處……只要你刻苦學習,有了知識、也有能力,總會透過科考進入國家機關的……不必費盡心機去找關係,因為你就是優秀的……倘若在進入政府部門前你沒有把所有人都得罪光的話……當然,我想傻子才會這麼做吧!明朝考試也分南北卷,就好像地域保護一樣,才智不同導致的水平不同……我想今天的高考也有其意味所在,只是“演繹”得更加劇烈了而已……前些天看新聞,“北京大學”與“北京人的大學”還真是這麼回事……想想也覺得自己可悲吧……

其實,我影響中的明朝一直是灰暗的,不堪的……昏庸的帝王、貪婪的朝臣還有當權的宦官,以及罪大惡深的廷杖制度……都是什麼事嘛!可是想想,明朝有言論自由權,言官隨意攻擊朝臣,好像是窩裡鬥一樣,敢於在皇權面前爭奪機會,這大概就是其勇氣所在吧!死諫,最早的認知是關於海瑞的,誰讓嘉靖皇帝那麼昏庸無道了呢?誰知道,在他之前還有那麼一個楊繼盛……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裴多菲的詩句楊繼盛肯定不知道,可是他知道千年前有這麼一個人說過: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他知道自己活著的價值所在,甚至他知道自己死去的價值所在……人呀,總是會在紛紛擾擾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甚至於人生,可是楊繼盛骨子裡是偏激的、固執的,卻也是最可愛、可敬、可嘆的……他不會圓滑的處事,只是堅持自己的原則,如此而已……世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也許這就是悲哀吧,但是這也是慶幸,慶幸這世間還會有人義無反顧,哪怕所追求的不過是看不清的渺茫而已……

楊繼盛的死,夏言的下臺,這都是徐階目睹的悲劇,一個個的悲劇……可是自己卻只能這麼看著,不是無動於衷,只是愛莫能助……政治就是那麼個東西,會讓你在一次次的跌打中學會了隱藏,或者說是隱忍……這一如之後的高拱、張居正……也許在我們眼中,權力所代表的是權威,是身處高位的榮耀與危險,可是之於他們卻不過是一塊敲門磚,權利帶給他們的是夢想的曙光,那般炫目,所以不惜一切到達頂端……

朱元璋死的時候大約是不甘心的,憑什麼自己奮鬥了大半輩子卻只能當三十年的皇帝?可是嘉靖還有萬曆只是廝混在宮闈中就四十多年過去了,所以說人比人氣死人嘛!兩人加起來基本上小一個世紀了,也正是這一個世紀終於把明朝推向了萬劫不復之境地……仙丹,不,是金丹;美人,溫柔鄉……這是這樣,如同硫酸腐蝕了精鋼的儀器,一切都再也無法挽回了……哪怕崇禎皇帝驚採絕豔卻也再無力力挽狂瀾了,更何況,他並不是不世出之人,只不過也是凡夫俗子,只是戴上了皇帝的寶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