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明之崇禎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是世界上製造水平最先進的帝國 (第十三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是世界上製造水平最先進的帝國 (第十三更)

朱由檢繼續聽著宋應星和畢懋康以及湯若望等人的講述,而且還再次走回鋼鐵冶煉局觀摩一番又回到槍械局。

在來來往往的瞭解了有大半天後。

朱由檢才算知道大明現在的軍工到底是個什麼水平。

總的來說,軍事工業的水平主要體現在槍炮製造能力上。

按照近代的軍事工業來講,槍炮製造皆是利用鏜制技術或者是銑制。

除此之外,精密零件需要車床進行切割製造,現在在大明叫磨床。

因為宋應星之《天工開物》裡把這種機床稱為磨床,而天工開物裡的磨床在快速轉動時可以利用飛沙和水切割高硬度物質。

也就是說,槍炮製造的主要問題便是如何更高效的加工高硬度的金屬物質,除此之外還有機械動力的利用效率。

朱由檢之前只注意到了動力改進,卻沒有注意到材質加工方面。

而這裡面,槍炮材料之加工水平便就體現在鏜刀、銑刀乃至車刀的材質問題上面。

一般而言,這些切割乃至刨鑽金屬模具乃至是產品的刀具皆是特殊鋼製造。

所謂的特殊鋼更多的是指高碳鋼,當然在後世還有更負責的高碳合金鋼不過那已經設計到微觀方面的原子和分子結構方面。

而特殊鋼即高碳鋼的煉製自然不是普通的鍊鋼法能冶煉出來。

現在大明鋼鐵冶煉總局普及的是坩堝鍊鋼法。

這在原本歷史上是十八世紀中葉的技術,在這個時代自然是世界最先進的鍊鋼技術。

這種鍊鋼技術在如今的大明已實行三年,技術自然已比最初要熟練得多。

而且這種鍊鋼法是世界上第一種液體鋼煉法,也因為這樣使得製造高碳鋼即工具鋼成為可能。

大明也因為這樣才能建立起基本的磨床和鏜床,能夠對普通鋼進行加工。

不過因為宋應星在朱由檢這裡得了許多理論知識普及後再加上他天才般的創造力,竟然利用各種含有某種金屬天然混合物(以宋應星的水平還不能提取純粹的化合物或者單質)試煉出一些硬度遠在普通鋼鐵之上卻又密度較小的合金鋼出來。

甚至還能量產出一種作為大明現在的標準的槍管炮管製造材料。

但也正因為此,使得大明即便擁有了基本的鏜制能力也不能對大明主力裝備的槍管炮管進行鏜制,因為依舊沒辦法製造出更好的工具鋼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坩堝鍊鐵的生產能力太低且大明鐵礦硫的成分高再加上煤炭燃料提供的燃值太低,使得高碳鋼也就是工具鋼依舊沒有具備可以加工合金鋼的硬度。

不過,朱由檢依舊感到很欣慰:

“也就是說,現在依舊還是只能用錘打加鐵範的方式製造出合金鋼槍炮管然後再組裝,但其實我大明已經有了可以利用鏜床大批量鏜制槍炮管的能力,甚至可以刻上螺紋的能力,以此大大增強槍炮射擊精度與射程;

不過是因為我們用的是合金鋼槍炮管,我們的刀具無法切割這樣的材料,但若是換成青銅炮和普通鐵管就可以實現這樣大規模的鏜制生產,對吧,我大明是有這個生產技術的。”

“陛下說的是,大明帝國已經是這個世界上製造水平最強大的國家,只要陛下願意用非合金鋼做槍炮材料,微臣敢保證很快就能製造出陛下想要的線膛槍炮,不過這樣的槍炮容易變形且膛線螺紋會在高溫上因為材料硬度不夠而變形。”

湯若望這時候走過來插了句話,像他這樣在軍械所為大明服務的西洋番也很多,而湯若望是目前地位最高的一個。

“依舊用合金鋼做槍炮管,生產效率低點也,無所謂,既然是因為刀具的問題那其實癥結還是在鋼鐵冶煉上。”

朱由檢說著指了指佈滿整個鋼鐵冶煉總局車間的坩堝,忍受著撲面而來的炙熱感,任由汗水在額間堆積,只對宋應星等說道:

“現在我們既然可以鏜制普通鋼材的物件,譬如普通鋼材材質的蒸汽汽缸,那麼我們也可以從新改進一下鋼鐵冶煉的方式,可以製造一個可以轉動的鐵爐子;

在鐵爐子內部貼上耐火的材料,然後將鐵水倒進轉爐裡還要吹入空氣,讓鐵水在這個爐子裡轉動起來,透過自身的運動帶來的變化產出更好的高碳鋼,甚至是合金鋼乃至其他金屬;

關鍵是他還不再需要輔助加熱,產量也比坩堝鍊鐵高,成本也低,不再需要大量煤炭和坩堝以及石墨,不過我們的鐵礦硫磷高,可以想辦法加入一些石灰之類的,把這些雜質都帶走。”

宋應星點了點頭,就拿出一張圖紙來:

“陛下說的是這個吧,微臣以前就記得陛下說過,還專門按照陛下您的意思設計過,現在還在工程院建造呢,微臣爭取在十二月底之前推廣出來,這個的確要產量高,爭取明年秋季前用這個煉製出更好的工具鋼,具體的火候還得細細把握,總結出規律才行。”

“這個叫轉爐鍊鋼,不過不用著急,這裡面涉及到的流程和工藝自然沒有朕說的那麼簡單,自然需要愛卿們自己摸索,只要摸索出來朕重重要獎,封爵都不在話下;

轉爐鍊鋼一旦成功,便意味著鋼鐵產能可以提高許多很多倍,刀具可以更好,大明到那時便可以進入線膛槍炮時代。

不過,朱由檢不確定這個時間是多久,是半年?還是一年疑惑是十年甚至是百年,這一切都得看宋應星等大明科學巨匠的運氣與個人悟性。

畢竟一個完整的鹼性轉爐鍊鋼工藝不是他能隨隨便便就畫出來的。

這需要宋應星等對鋼鐵冶煉有幾十年經驗的人慢慢摸索,他只能提供方向,讓宋應星等知道往這方面搞改進鋼鐵冶煉技術,讓更好的特殊鋼出現。

宋應星目前設計的轉爐鍊鋼乃是一個巨大的橢圓體,在頸部和尾部皆插有空氣導管,由兩人負責利用鼓風裝置將空氣匯入進爐子裡,而鐵水是從爐子中上部進入,整個爐子的支體被橫放在兩道牆體的孔中,連線著一推杆,由人推動推杆從而使得爐子轉動。

朱由檢還是不得不承認宋應星很有創造力,也不知道是不是還有其他人的功勞,總之這個實驗品若真能成功,給大明帶來的將是劃時代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