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明之崇禎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

按照朱由檢在大明軍事方面的設想。

未來的大明軍隊整體上是大元帥府所屬的近衛軍和兵部直轄的衛所兵所組成。

而五軍都督府自然是名存實亡,除了作為將領官銜加銜,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近衛軍中,第一二三軍則是朱由檢的王牌軍種,絕對嫡系。

對於這三個軍種的兵種設定,朱由檢並沒有全部打算將他們全部練成鐵騎。

雖然在這個時代,騎兵依舊是最具備進攻優勢的兵種。

但作為穿越者的朱由檢深知在這個時代,騎兵的沒落已經開始到來。

尤其是在火器技術越發純熟以及火藥的大規模用於戰場後。

更何況,騎兵的訓練時間成本與裝備成本都要比其他兵種高得多,大明沒有足夠的財力去支撐幾十萬騎兵。

即便韃子這樣的關外部族政權也沒有這麼大規模的騎兵。

而且,未來主戰場在短期內將是河網交錯的長江淮河流域進行,這一帶河網交錯,地勢複雜,騎兵很難發揮出足夠的優勢。

再加上,大明帝國代表著整個華夏民族的命運。

在將來的敵人肯定不止滿清,如果大明帝國要開拓海外殖民地,將帝國權威延展到全球。

那麼,大明勢必會與熱兵器作戰技術精湛的西方殖民者發生戰爭。

這就要求大明必須在熱兵器作戰上繼續保持不落後甚至是先進的地位。

所以,朱由檢依舊是想把近衛軍這樣的野戰軍種編為由騎兵、步兵、炮兵組成的複合兵種。

從而使得大明軍隊的作戰能做到立體化作戰,協同作戰,充分發揮各兵種優勢。

朱由檢打算以營為基本單位,每營六千人,有騎兵營、步兵營、炮兵營三種。

再以若干營組合成一個兵團,兵團飽和騎兵、步兵、炮兵等營,算是一個綜合性的軍團。

而近衛軍中一個軍中則包含兩個兵團。

這樣,大明近衛軍實際上就相當於一個集團軍,與近現代編制幾乎一樣。

每個兵團都能在一區域內進行獨立作戰,或者於各個地帶進行運動作戰。

而在防守之時,也能組合成防守、機動、援救、進攻等多位一體的防禦體系。

一個軍具備兩個這樣的獨立兵團,則相當於人有兩隻手,可以同時控制兩個作戰區域內的軍事行動,甚至能起到相互鉗制與夾擊的作用。

而近衛軍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便首先要具備這樣的功能。

按照朱由檢的預計,這個三個軍,每個軍主力戰兵得五萬餘人,得編成若干騎兵營、步兵營、炮兵營,按照一個兵團至少一個騎兵營和至少一個炮兵營的配比,現在需要練出六個騎兵營和六個炮兵營,然後其餘戰兵則統一整編成步兵。

現在待訓的十餘萬戰兵,再加上還擔負著守禦地方的部分精兵,三個軍中一共十五萬戰兵將要被重新分配成六個騎兵營、六個炮兵營、九個步兵營。

這樣就可以使得每個軍有兩個兵團,一個兵團有一個騎兵營、一個炮兵營、三個步兵營。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除此之外,兵團與軍都有一個直屬警衛營與偵查營。

騎兵營和炮兵營自不必細述,具備騎術技能者和原就是騎兵的老兵以及志願成為騎兵的則統編為騎兵,炮兵也是如此,而步兵營則進一步細分為弓箭手、長矛兵、火器兵三個子兵種。

除了已經完成基本隊列訓練的秀才營和壯士營的新兵外,待訓的十萬新兵被分別編進第一軍第一營和第二軍第一營訓練營中,而秀才營和壯士營的一萬兩千人則同原從三軍抽調出來的老兵與底層軍官一起成為教官,負責帶隊訓練這十萬新兵。

其中,幾乎達到了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具有訓練經驗的人在帶隊。

而周遇吉和劉芳亮則依舊是這兩個營的總教官。

一旦這十萬新兵的基本隊列訓練完成,再加上原有的五萬精兵,朱由檢將開始著令大元帥府陸軍部下令將十五萬戰兵開始按照各軍所需各兵種數量進行分配。

一但主力戰兵分配完成,便開始進行各兵種的專業技能訓練。

而除了戰兵外,輔兵的訓練自然也會提上日程,實際上在此時已經開始進行近衛第一二三軍輔兵的篩選。

所謂輔兵,自然就是為輔助戰兵作戰的士兵,大軍駐紮時的挖壕溝、搭木架、建橋樑、運輸輜重等都得有輔兵完成才行。

但同時也兼具著預備部隊的作用。

因而,輔兵並不是說就不用訓練,不需要要求其戰鬥力,只是不承擔最主要的作戰任務而已。

朱由檢打算每個軍除五萬主力戰兵即九個營左右的主力戰兵外,還得有十萬左右的輔兵,也同樣按照戰兵規格編為若干騎兵營、炮兵營、步兵營等。

主力戰兵組成的營可稱為甲種營,輔兵組成的營的可稱為乙種營。

一個軍十個甲種營,二十個乙種營;再分到兵團,則是一個兵團五個甲種營,十個乙種營。

而方便統一管理各兵團內各兵種指揮事務,每個兵團下面的十五個營,則按照各兵種統一劃分為騎兵師、步兵師、炮兵師。

這樣一來,也就是說,大明近衛軍體系是從最基礎的隊長到百總、把總然後到營,接著是師,然後是兵團,最高是軍。

新兵訓練依舊在如火如荼的進行。

兩個訓練營每天都在一眼望不得邊的大校場上喊著口號,走著步伐。

而輔兵的也在從餘下的四十多萬應徵者中篩選,他們將在半月即十五萬主力戰兵結束後同現還在職位上的近衛第第一二三軍的官兵們一起接受訓練。

而這些軍官們將被直接升為各營的遊擊、千總、百總等官,算是彌補他們沒有進入甲種營的損失。

而十五萬完成隊列訓練的戰兵則將被全部整編成各兵種營,並分別調往各地進行專項兵種訓練。

在訓練的同時自然也會參與剿匪等實戰訓練。

一旦乙種營的訓練完成,也同樣也會整編成各兵種營,並同甲種營一起混編成各兵團。

這樣,近五十萬的大軍整訓便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同時還不至於影響山東、淮揚、應天一帶的防守力量,畢竟每個階段都有兵力在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