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偽君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9章 夢隊首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19章 夢隊首秀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生生把劉指揮晾在一旁乾瞪眼。

沒辦法,人家在拽文,插不上話。

如此盛會,怎可沒戲份?

劉指揮便看向方唐鏡?

方唐鏡也很無奈,這個忙,實在愛莫能助,於是只好指了指他頭頂的官帽。

劉指揮終於醒悟過來,現在自己才是三巨頭裡的正主審官!

“咳,咳……”猛地咳嗽兩聲,劉指揮打斷眾人的互拍,不客氣地說道:

“既然爾等對這幅《清明上河圖》是否贗品心存疑問,如此,爾等便可以開始查驗了。”

夢之隊等這句話很久了,正是求之不得。

於是也不客氣,六人擼起袖子便開始幹活。

這六人乃是整個府學生員中精選出來的,自然是有備而來。

其中就有專精古玩字畫的官宦子弟!

便是那位沈家相公,沈師華,華亭沈家子弟。

沈家一族,近百年數代都有人出仕為官,且都成就不菲。

風行大明的館閣體瞭解一下?那可是朝廷詔書和皇帝聖旨專用字型,精明的書生科考時若是使用館閣體,也是一個隱藏的加分項。

館閣體在大明的地位,相當於後世仿宋體在印刷品中的地位。

沒錯,名滿天下的館閣體,就是松江府沈家的沈度、沈粲首創,甚得永樂大帝之喜而流行開來的。

這樣的家族,族中的古玩字畫藏品自然極豐,沈師華其人從小就酷愛鑑賞,尤其擅長古畫鑑別,在學中便有“小古董”之稱。

沈師華不愧其專業之名,一出場,便從大袖裡取出了一個木盒,開啟。

盒裡面擺放著七八樣工具,除了一具精巧的放大鏡之外,餘者盡是一些方唐鏡看都沒看過,更叫不上名字的物件。

果然給人一種不明覺厲的感覺。

在其他人還在用肉眼識別的時候,他已經拿出兩樣東西開始檢驗。

除了放大鏡,還有一樣,在這位沈同學使用的時候,方唐鏡驚異的發現,那東西竟然是一個讓他險些驚掉了下巴的火摺子!

火摺子不奇怪,奇怪就在於這東西不知用什麼手法包裹在一支一寸長短的,打有小孫通風的圓柱狀銅管裡,一頭可旋轉開啟,另一頭則如喇叭狀,喇叭口裡面塗有銀粕,還用了一塊打磨得極透明的琉璃覆蓋。

方唐鏡登時就有些傻眼了,這簡直就是古代版的手電筒好不好?

果然,只見沈師華用力一吹,頓時就將火摺子吹燃,大放光明,然後放入銅管,將銅蓋擰上,一束光就從前端的喇叭口照射了出來。

厲害!方唐鏡心裡佩服,這華亭沈家,該不會是宋朝大科學家沈括的支脈吧?

據史書記載,沈括乃是浙江杭州府人,距離松江府並不算遠,很有可能沈家有一支到了松江發展,想來想去,也只能是這個解釋了。

用“手電筒”外加放大鏡去觀察字畫,確實能更好地找出做假的破綻,這樣的方法也的確是比目前的鑑別方法先進了不知多少年,方唐鏡也不得不服。

不過方唐鏡並不擔心他們找出什麼不對付的地方。

要知道,高收益的背後往往是極高的風險,這句話古今都是適用的。

《清明上河圖》這類重寶的仿製是非常慎重和講究的,絕不是一般的手段就能識破的。

據方唐鏡從後世瞭解到的知識,這些閩地版清明上清圖的仿製過程相當複雜,說是螞蟻搬家,一比一的一點點複製也不為過。

首先把原作摹本用兩面紅番國私運過來的純靜琉璃夾在中間。

由於清明上河圖是絹本,具備有較強的透光性,所以夾在純靜琉璃中間後,就可以對著光線將其上的圖形圖案一一影射出來。

這個時候,再用一張薄如蟬翼,幾近透明的蠶絹套在純靜琉璃外面,如此一來,影射過來的圖案就可以一一呈現在這張蠶絹之上。

然後再由資深畫工配色,將原畫影射的圖案一點點的描在薄蠶絹上。

由於《清明上河圖》乃是一卷五米多的長畫,所以必須分解成十多幅逐一仿製,整個過程耗時半年,中間不可出半點差錯,否則整幅畫便前功盡棄。

仿製完成之後,再用特殊的手法重新裝裱到與原摹本相同的絹布上去。

之後是題跋,題字,刻印蓋章,最後才是作舊。

不僅如此,還要偽造假畫的“歷史”,必須有一個令買家信服的歷史傳承,別人才會深信不疑。

整個製假過程成本不菲,人工先不說,單單是兩塊純靜琉璃的花費就要兩百兩銀子。

配色的材料也是一筆相當大的花費,由於歷史的緣故,宋時製作顏料的材料很多不是失傳就是更改了名稱,想要還原當時的顏料,不下大成本是不可能的。

林林總總這些加起來,一幅贗品越是精細,它的成本就越高,以快哉風這一幅為例,雖說不算多高階的仿品,成本也要了五百五十兩。

若再加上被官府發現的風險,高成本高風險更難以計算。

這幾乎可以算是古代最頂尖的製假水平,每一幅贗品都不是隨隨便便做出來的。

當然也絕不是想找出它的破綻就能找得出來的!

事實證明,方唐鏡還是小看了天下英雄。

就在大約三分之一柱香的時候,那沈師華已經得出了結論,自信說道:“這畫果然是極高明的贗品。”

贗品,當然眾所周知,大家想要知道的是此畫作偽在何處?

沈師華沒有讓大家失望,他指著《清明上河圖》的左下角張著所作的題跋道:

“這印泥乃是我大明洪武後期的製法,絕不可能是元朝之物,故而可以肯定,此畫是贗品無疑。”

高明!

方唐鏡不由點頭稱是,在畫的本身無法辨別真偽的情況下,專門從畫外細節處做文章,不失為一條終南捷徑。

實際上,後世許多鑑別古玩的專家,走的就是這條路子。

但時代不同,後世是在無數尖端儀器的輔助下才能完成的任務,此時沈師華憑藉著一面放大鏡,一隻弱化版的“手電筒”,輕易就看穿了作偽之處,靠的還是自己的真本事。

此時沈師華的面上無悲無喜,彷彿事情本就該如此!

反倒是夢之隊其他成員喜形於色,這次不但拿下了開門紅,還意味著奪取了這次文會首秀的機會,寫點什麼好呢?這倒是一個問題。

不過這難不倒六人,他們六人不但詩書滿腹,而且才思敏捷,各有絕學,到時只需要從六人的文章裡選一幅最好的出來,又能再次大大的刷一輪聲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想到這裡,六人不忘看向方唐鏡,心生感激之情,真是大好人啊,活著的聲望搖錢樹,隨便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