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偽君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015章 切中要害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15章 切中要害

既然身份被識破,周縣尊也不再藏著掖著,上下打量方唐鏡,這少年人給他的第一印象並不算太壞,長相俊逸,書卷氣中帶著隱隱的英氣。

周縣尊負著手在院子裡來回踱了幾步,看著方唐鏡,一臉玩味的樣子道:“你是方唐鏡?”

語氣平淡,方唐鏡的心裡卻是緊張起來!

方唐鏡上一世也接觸過縣長書記,甚至是市裡的一些領導也是接觸過的,都能不卑不亢的說上幾句話。

可這是大明朝,官本位的大明朝,當面的是號稱百里候的知縣啊,特麼的,古書裡常說“破家的縣令,滅門的府尹”在這個時代絕對不是說笑的。

方唐鏡很有種“伴君如伴虎”的感覺,知縣任何一個起心動意,都能決定他的生死榮辱。

方唐鏡低眉順眼回道:“學生,啊,不,草民正是方唐鏡。”

方唐鏡故意用錯身份,乃是提醒對方,自己曾有秀才功名這個事實,看在都是讀書人的份上,能不能給點面子?

周縣尊微微頷首:“本官聽說,你賣了祖產?”

方唐鏡感覺壓力山大,這看似文質彬彬的知縣,隨口一個漫不經心的問題,卻隱藏著難測的福禍,若是一個應付不對,自己的新手村生涯很可能就此糟糕,於是沉吟了片刻回答道:

“草民埋首讀書,只知四書五經,實不擅營生,現在被革除了功名,只能變賣祖產,維持生計。”

周縣尊眼裡閃過一絲同情,“十指不沾陽春水,一心只讀聖賢書”,這是目前大多數書生的寫照,這些人若是離開了書本,當真是百無一用。

劉書辦是極善察人臉色的,見縣尊神色有所緩和,不由插嘴道:“可你把變賣祖產所得的錢物用於購置宅子,這豈是營生之道?我又聽說張大善人要招你為上門女婿,這宅子難道便是你的嫁妝?”

劉書辦在“嫁妝”兩個字上咬得很重,似乎便把方唐鏡當個婦人一般看待。

封建社會的最大特點就是絕絕對對的男權社會,廣大的婦女姐妹毫無社會地位,數千年來一貫如此。

君不見,《三國演義》裡,多智近妖的諸葛亮都以送女裝來羞辱司馬懿,可見把男子當成女子看待是一件何等羞辱之事。

“當真?”周縣尊目光中掠過一絲冷然。

方唐鏡憤然:“小子也是讀過聖賢書的人,豈是那等受嗟來之食之人,再則,功名未復,豈敢成家?張翁美意,小子已然婉拒。”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周縣尊昨天還把方唐鏡倒插門的事當作一件大事,然而此時大災當頭,這些都成了小事,不過事關教化和自己的清譽,仍是很放在心上的。

此時聽到方唐鏡義正嚴詞地拒絕了張家的婚事,總算放下心裡一塊石頭,作媒什麼的也不好再提,對這小子的印象又好了一些。

劉書辦頓時心花怒放,這小子果然傻到了家,他最怕的就是方唐鏡真作了張家的上門女婿,就不是自己可以輕易拿捏的了,不但訛詐一筆錢的計劃泡湯,便是貴人交待下來的事情怕也難以完成。

其實方唐鏡對這門親事比所有人都遺憾,混吃等死做一個快樂的小白臉,這可是他上一世曾經的夢想,若是那時有這樣的美事,打死也從了啊!

可這裡是大明,時代和三觀都不對,想要混出一個人樣,就絕對不能做上門女婿。

方唐鏡想了想又說:“變賣祖產和購買這宅子,乃是為了作生計之用,絕非用作他途。”

“生計?”方唐鏡的回答總令人覺得此子異想天開,想想那生絲一兩一斤的作價,這貨果然是不善營生!

劉書辦噗嗤一聲,笑了出來。這方唐鏡越是行事荒誕,周縣尊對他的觀感就會越差,這是好事啊!

當前最重要的還是救災,周縣尊似是若有所思,卻抓不到什麼,便道:“那救災善後的陳情書,是你投的,對嗎?”

周縣尊的提問十分跳躍,上一刻是在計較婚姻和賣祖產的問題,而下一刻,卻轉到了救災善後上。

方唐鏡則是敏銳的意識到,縣令說的是“救災善後”,而不是“防震救災”,重點就在這“善後”上。

當然,這防震已然遲了,周縣尊隱而不說,也是不想打自己的臉。

方唐鏡心裡竟有一絲絲小小的激動,自己的計劃看來是有幾成希望,只要縣令看了自己的書信,那便大有可為,而且,裡面的內容似乎很合他的胃口。

方唐鏡便道:“大人明鑑,是草民投的書。”

周縣尊凝視唐鏡片刻才道:“救災的條陳倒是極好的,可這地震已波及本縣大部,今年糧食和絲織之物減產已成定局,所以,你的救災善後只涉及到了眼前,終還是眼光淺了些。”

是啊,災情已然即成事實,從大處來說,自救最重要的還是組織生產經營,挽回損失,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不行的。

方唐鏡知道,這減產是必然的,可周縣尊關心的卻是這後面的東西,大災之後賦稅減少難收才是他最擔心的吧?

方唐鏡道:“歷來朝廷救災都有一定之規,所以小子才沒有多說什麼。不過老大人有沒有發現,這些定規裡都只強調了生產自救,儘量挽回損失,卻未免有些燈下黑了。”

“燈下黑”三個字一出來,周縣尊眉毛一蹙,便有些不悅。

救災之規乃是朝廷總結歷朝歷代的成敗得失定下的規矩,不知凝聚著多少仁人志士的心血,難道還不如你一個毛都沒長齊的小子的一家之言,少年人狂得實在有些過頭了。

此時的劉書辦,心裡已是為方唐鏡點了無數個贊,敢不敢再毒舌一點?

這傢伙,膽真夠肥的哪,燈下黑,嘖嘖,這豈不是把朝廷袞袞諸公都掃進去了嗎?

再深究起來,便是說具體執行的周縣尊也是個糊塗蛋,不能明察秋毫?

終究是現代人的靈魂,人人平等的觀念已深入到了骨髓,方唐鏡略一適應,已經從最初的不安中走了出來,方才說話語氣還有些不太連貫,現在卻開始‘放肆’起來,反問道:

“誠如老大人所言,此次大災,不但減產已成定局,且田地道路橋樑毀壞者眾,又有哪一樣不需要錢糧,朝廷減免的稅賦也只是杯水車薪,且公文往返不便,等到上面批文下來,已耽誤了最佳時機,老大人有何良策?”

周縣尊對災後重建事宜心裡是有些計較的,不過他能做的卻也脫不開這個時代的成規,除了等待朝廷的恩旨,不外乎召集眾士紳大商們號召捐錢捐糧,共渡時艱,能有什麼更好的法子?

不過這裡面有一個大問題,號召士紳大商們捐錢捐糧是要看縣令本人的威望的,他本人才剛剛到任不足三月,何來威望?他能做的唯有拉下臉皮求爺爺告奶奶罷了,雖說丟人,卻也顧不得這許多了。

只是堂堂一縣父母官,一旦丟了臉面,便弱了氣勢,正所謂拿人的手軟,之後的許多政令便難以暢行無阻了。

朝廷乃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具體到地方則是親民官與士紳共治地方,雙方之間的博弈便如同下圍棋,一旦失了先手,後面便相當被動。

這才是周縣尊糾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