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偽君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020章 縣衙師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20章 縣衙師爺

是石頭,不論在哪裡都不會發光的,比如劉書辦。

是金子,不論在哪裡都會發光的,比如方唐鏡。

石頭和金子擺在一起,瞎子都知道該選哪一個。

所以,劉書辦被王捕頭拖死狗一般拖進了下去,誰都保不了他。

大明誰最大?皇帝最大。大明皇帝裡誰最大?太祖高皇帝最大。

廣庭大眾之下辱罵太祖高皇帝,就算是膽子最肥的官也不敢包庇袒護劉書辦。

所以,就算是有口無心之言,最後從輕發落,劉書辦也算是徹底的完了。

堂下一干“人犯”們更是瞠目結舌,明明一直都是劉書辦咄咄逼人的把持著上風,打壓得書呆子一幅生活難以自理的樣子好不好。

怎麼這酸丁只吟了一首詩,形勢就成了這樣?

偏偏最讓人無言的,書呆子直到此時還是一副受害者的樣子,真真是得了便宜又賣了乖!

真他孃看不懂!

讀書人,果然是一種無比陰險惡毒的生物啊!惹誰也不能惹讀書人!

這件事告訴了大家一個道理:

在大明,讀書是何等的重要,尤其要讀史書,不然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老父母明察秋毫,晚生佩服。”方唐鏡此時看起來也從愕然中平靜了下來,深深一揖。

實則方唐鏡心中毫不意外這個結果,這本就是他一步步刻意為之。

從簽訂那份蹊蹺的借據起,這位劉書辦的命運就已註定。

這個世界充滿了深深的惡意,方唐鏡從穿越到這裡就一直處於看不見的生死危機之中,對付明顯與這個危機牽聯極深的劉書辦,只是他計劃的第一步。

接下來的所作所為才是關鍵,至少也是自己安身立命的關鍵一步。

周縣尊平靜下來的時候,看著方唐鏡的眼神就象是看金子,發光。

雖是革了功名的書生,可本事不小,雖然不知道劉書辦為何處處針對方唐鏡,但方唐鏡三言兩語就將這積年胥吏打到萬劫不復,智謀才氣皆算得上頂尖一拔的人物。

自己主政江泉,此時又遭逢天災,若是能得此人鼎力相助,渡過難關並非是什麼難事。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這樣的讀書人雖然暫時被革了功名,又豈會就此沉淪?

自己在他最失意的時候聘請他做一個師爺,也算是拉了他一把,若他以後有青雲直上的一天,必不會忘了今日情份。

師爺雖然無品無級,可在名義上也是自己的左膀右臂,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並不辱沒了他。

只是……觀此子行事未免有些劍走偏鋒,亦可見其人心性未必多良善,又是一個敢打侯府公子的主,聘了這麼一個人在身邊當幕僚……會不會近墨者黑,萬一他把老夫也帶進坑裡怎麼辦?

不過事有輕重緩急,與救災和自己的前程遠景相比,餘者都是小事了。

連周縣尊自己都沒有發覺,在耳濡目染了方唐鏡的言行之後,周縣尊的期望和心氣也莫名的提高了不少。

想到這裡,周縣尊決定不再猶豫,畢竟人才難得。

周縣尊決定單刀直入,清了清嗓子:“方公子人中龍鳳,本官對你極為欣賞,欲請公子屈就師爺一職,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方唐鏡心裡大喜,這正是自己念茲在茲的東西。朝不保夕的他需要一條足夠硬的大腿,在這清泉縣裡,當然只有周縣尊的大腿最粗。

方唐鏡面上現出三分吃驚,三分感激,三分不敢置信的樣子,連連擺手:“小子才疏學淺,哪敢勞老父母青睞,斷斷不敢的。”

成敗在此一舉,方唐鏡心裡暗暗握拳給自己打氣,細節決定成敗,這個表情他在心裡練習了不下百遍。

此時用將出來,充分表達了對這份“賞識”的意想不到,對周縣尊這個“伯樂”的知遇感激之情,對這份“事業”未來憧憬奮發的神態。

一個短暫的表情裡需要表達出如此多的情感,這才是最考校表演功底的地方。足堪錄入《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成為經典案例。

這絕不是方唐鏡想得太多,實際上,周縣尊這樣的地方親民官是十分精於相人的,信奉觀其言不如察其行。

有才之人難免傲氣凌人,難以相處,但若是有才之人能被自己簡拔於微末,這份恩情就足以讓人銘記終生。

周縣尊還擔心方唐鏡才遭遇到不公,憤世嫉俗之下心態扭曲。所以周縣尊也在十分細心的揣度著方唐鏡。

此時周縣尊看到方唐鏡表現出的種種情感,更超過了自己的預期,心裡十分滿意,挼須嘆道:

“賢侄不必過謙,且不說本縣為國求賢乃是份內之事,只說這大災之際,也需要如賢侄這般的大才為國分憂啊!”

聽到周縣尊對自己的稱呼已從“方公子”提升到了“賢侄”,方唐鏡知道成了七八分。

但從格調上來說,雖不能享受三顧茅廬的待遇,但至少兩次推辭的姿態還是要做出來的,不然倒顯得自己有些迫不及待了。

自來倒貼上門的貨都是不值錢的,非要別人再三相求才顯得珍貴出來。

從複雜的感情中走出來,長身一揖,這書生長揖禮他現在做得越發的熟練,十分瀟灑。

“小生非是不願為朝廷出力,實是擔心力有不逮,反壞了老父母大事,罪莫大焉。”

周縣尊曉以大義道:“吾輩讀書人所求,不過齊家治國平天下,值此國家有難之際,自當挺身而出,捨我其誰,方才不負聖人教誨。”

“老父母憂國憂民,時刻不忘社稷生民,晚生佩服,既蒙不棄,晚生敢不從命。”方唐鏡鄭重再揖,道:“晚生花山方家村方唐鏡,見過東翁。”

兩次推辭,終於達成了夙願,方唐鏡與周縣尊重新見禮,確定下了關係。

兩人相視一笑,此時關係不同,不再需要繁文縟節,加之非常時期,周縣尊也不再客氣,直接就問道:

“此次大災,可謂飛來橫禍,不知賢侄腹中有何良策?”

方唐鏡更不見外,打蛇隨棍上,立即就以心腹自居,侃侃而談:

“就是不知東翁是想安穩渡過三年,還是想更進一步,施展抱負?”

“更進一步?此話怎講?”周縣尊是真正的大吃了一鯨,連矜持都忘了。

這新聘西席當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此時自己焦頭爛額,他卻已想到了更進一步?

重點在這“施展抱負”四字上,自己現在是知縣,所謂更進一步,決不是做什麼州府的佐雜官,起碼也是獨當一面,那麼,只有州通判,同知,又或者知府?這怎麼可能?

大明縣制分上中下三等,糧三萬石者為下縣,縣令為從七品;六萬石者為中縣,縣令為正七品官;十萬石者為上縣,縣令為從六品官。

清泉是無可爭議的上縣,周縣尊乃是從下縣一步步熬上來,為從六品官。

松江知府卻是實打實的正四品,周縣尊與之差了整整五個大臺階,這差距,簡直就是南京到北京的距離。

就算是知府同知,也是五品官啊,差了三級呢。

那就只能是州通判正六品官,不過聽這師爺語氣,似乎又應該看不上通判的樣子,這……

明知道方唐鏡說的可能是勵志之言,周縣尊卻不能不往這方面多想。

國朝直接從下屬知縣裡擇官任當地知府或者同知,這種事情也不是沒有,但那屬於特例,比如天子特別賞識,又或者這名知縣原本就是京裡大員被貶斥,再或者做出特別突出的功績。

可無論哪一條,貌似跟周縣尊都毫不沾邊,周縣尊做過的所有夢裡,哪怕是最放飛自我的夢境,都不敢有這種想法。

現任松江府杜府尊背景深厚,自身又是強勢人物,官聲也頗為不錯,豈容自己窺視?

只不過,人都是有上進心的嘛,想想又不犯法,萬一成真了呢?

方唐鏡卻不再就這個話題多說,反而顧左右而言他:

“當此大災之際,小侄斗膽請東翁立即差人放話,就說官府已準備於三日之後開倉賑濟,安撫災民。”

“這……”周縣尊面色頓時就有些沉了下來。

未得朝廷政令,地方官擅自開倉賑濟不但是犯法的,還是犯忌諱的。

恩自上出,你一個地方官擅自開倉賑濟,是想收買民心還是想圖謀不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