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偽君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295章 未來可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95章 未來可期

方唐鏡對於明朝的服飾除了身上穿的,這些時日耳濡目染也不少,兼之記憶裡的資料也不在少數,可以說得上是半吊的明朝服飾鑑賞家了。

太祖皇帝有鑑於元朝服飾混亂,漢胡雜衣嚴重,便下詣重新釐定漢服制度,宗旨為“上承周制,下取唐宋”。

於是明朝的服飾便相當有特點,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官家等級森嚴,民間百花齊放。

皇家服飾有自己的專用制式。

比如皇帝的服裝有冕服和常服,雖然相較歷代皇帝變化不大,但是在圖案上的變化卻是相當明顯。在前後和兩肩繡有金蟠龍祥紋。

其中龍的樣式變化最為明顯,先秦時的龍紋,形象粗獷質樸,大部份沒有肢爪,看起來與爬行動物更接的些。

到了秦漢時期,龍形且更接近獸形,肢爪齊全,但並沒有鱗甲,常繪成行走之狀,有一種飄渺的感覺。

到了明朝,才真正與記載的龍最為接近,牛頭,蛇身,鹿角,蝦眼,獅鼻,驢嘴,貓耳,鷹爪魚尾,形態也多種多樣,行龍,雲龍,團龍,正龍,坐龍不一而足。

又比如,皇后有“褘服”,乃是專用於冊封,謁廟和朝會所著,然後是“翟衣”,乃是在宮中接見命婦嬪妃時所穿。

文武百官也是等級分明,各色補服飛禽走獸齊全,民間流傳的“衣冠獸禽”一詞正是由此而來。

而作為士人階級,士人的服飾也很有講究,有著詳細的制度。

如生員服便規定“生員衫,用玉色布絹為之,寬袖皂緣,皂條軟巾垂帶。凡舉人監者,不變所服。”

一般平民則是短衫,富戶長衫長袍,也發展出相當多的款式。

女性的服裝則限制最少,沿襲歷朝歷代的精華,呈現出多姿多彩的形態。

經過百餘年的發展,漢服除了官方定裝之外,民間開始逐漸發展出一些創新的款式。

比如在方巾圓領的基礎上出現了立領。

又比如紐扣的出現,並且以前襟的紐扣作為主要系結物的服飾大量在民間開始風行。

這在當時都是首創。

歷來服飾的變化和流行,都與人文風氣和錢袋子有關,江南一帶,在服飾的變化和發展上,便是引領大明潮流的弄潮者。

尤以女子服飾,在江南最是多種多樣,這一點上,璇姐兒家學淵源,正是這方面的行家。一件件女裝擺將出來,如數家珍。

這個時代女子的服飾,主要有衫,襖,裙子,霞帔,褙子,比甲,小衣等等。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衣服的基本樣式大多沿襲自唐宋,一般都為右祍,將元朝的左祍恢復回漢族的傳統習慣。

其中霞帔,褙子,比甲為對襟,左右兩側開衩,已經與現代服飾沒什麼區別。

總的來說,明代女子服飾的基本樣式就是上襖下裙。

這一次,璇姐兒主要講解的就是襖這種服裝。

作為女性的主要著裝,襖的變化也是相當多的,光是領子就有交領,方領,豎領,花領……等七八種。

衣身的變化稍少些,卻也分寬鬆的大袖型和窄袖型等四五種。

但是按照方唐鏡所教的方式,只取最常用的交領進行講解和實際操作。

並且方唐鏡的要求也相當簡單明瞭,比如這襖子總共可以細分為十二道工序,那便分為十五個班,前十二個班只講解和縫製其中一道工序,最後剩下的三個班,一個班按照璇姐兒剪下的紙樣照著剪布,另兩個班將前面十三個班單獨制好的各道單一工序縫合成最終的成衣。

這就是最簡單粗暴的流水線作業化,簡單且極易上手,除非智商在及格線以下,否則沒有完成不了的,而且隨著熟練度的提高,效率只會越來越高。

對於這些女子的身份,當然是不能算是奴婢的,仍然是平民,但也不是立刻就發還身份,而是做滿三個月後可以恢復自由身份,來去自由。

而方唐鏡在制定章程的時候,是有三個月學徒工這個限制的,頭一個月月薪是六錢銀子,第二個月是七錢銀子,第三個月就是九錢銀子。

三個月學徒期滿之後,月薪就是一兩銀子底薪加計件和加班。

初步估計,手腳麻利點的,一個月能掙一兩五錢到一兩八錢銀子,手腳超快的,掙上二兩銀子是不成問題的。

所以三個月學徒期是相當有學問的,這些女子三個月裡恰好就學滿可以正式成為正式工。

一邊是回家,一邊是正常男勞動力兩倍的月薪,願意回家還是留在包吃包住封閉式管理的工廠,這是一個令人頗為猶豫卻並不艱難的抉擇。

至於封閉式管理,這是必須的。

在這個理學當道,女子名節大如天的年代,但凡有點產業和能力的人家,都不希望家裡的婆娘子女拋頭露面的,在當時人的眼裡,女子就該待在家裡老老實實相夫教子,最多紡紗織布做些女紅補貼家用,這些也是需要在家裡做的。

所以就算方唐鏡願意出不菲的工錢,肯來的人家也是極少。

所以這些從人市買來的女子對方唐鏡來說,就尤為重要,乃是千金市馬骨的樣板。

以後要擴大生產,就還要陸續買入這樣的女子,當然也要對外招工。

因而方唐鏡必須保證工廠,或者說是作坊裡,杜絕有任何男子出入,便是他自己也不能隨意進出,讓女子們可以安心做工,下了班之後有自己的娛樂生活。

為此還要在宿舍區裡增加“超市”和學習娛樂活動,才能讓女子們安心,讓她們的家人們安心。

為了解決身份問題,方唐鏡還和汪芷特別擬定了廠名“皇家松江成衣織造中心”,以皇家的名義,可以避免大部份麻煩,更重要的是還可以給這些女子一個“皇家繡女”的身份,可以名正言順,挺起胸膛做人。

因此不要看亂葬崗看似很大,有數百畝之多,實則在方唐鏡的規劃裡,也只是前期工程而已,後續陸陸續續還要擴建形成叢集化。

而且最妙的是,一旦成衣業龐大的拉動經濟能力和巨大利潤顯現之後,模仿者勢必一哄而上,而到時候成衣中心的氣候已成,不但能從品牌,渠道,質量,數量,成本各方面全方位碾壓對手,就是人手這個大問題也會因自己一直堅持的良好信譽而得到加成。

可以說,只要不出現生產資料的革新,方唐鏡和西廠弄出來的這個成衣中心便是穩穩的製衣業龍頭老大。

若說到生產資料的革新,難道說前日的“江泉縣格物研究所”,現在升格為“松江府格物研究所”是吃素的麼?

在鼓搗出“水力大紡車”之後,對縫紉機的研製已經提上了日程,不指望能在兩三年內出什麼成果,可三五年,十年八年之後呢?

不要以為縫紉機需要多麼高的科技,實際上,世界上第一臺縫紉機是英國的一名木工發明的,意不意外?

一七九零年,英國木工托馬斯.山特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先打孔,後穿線,縫製皮鞋用的單線鏈式線跡手搖縫紉機,跟現代補皮鞋用的那種基本差不多,比現代縫紉機少了底部的旋梭和傳動裝置,但效率卻比手工提高了十倍不止,從此才開啟了縫紉機時代。

方唐鏡高中時在一間製衣廠做過暑期工,做的工作就是跟著老師傅維修一些出故障的電衣車,除掉用電路控制的部份,衣車的原理和大部份原件,方唐鏡還是能記得出來的,有了這個底子,加上“格物研究所”的不懈努力,三五年內弄出衣車還是可以期盼的。

璇姐兒這邊的授課十分順利,眾女學員們雖然不太明白自己在做什麼,卻知道是件好事。

自己的前途已經得到了公子的妥善安置,原本惴惴不安的心安定了下來,公子安排做什麼就做什麼好了。

何況女教官也說了,每個人還有月錢結算,待遇比之一般的大戶人家丫頭可要好上許多。

學好了還能掙更多的月錢,成為正式工就更不得了,掙的比阿爹阿孃都多,每天工作四個時辰,還有節假日休息可以見爹孃,三個月後來去自由,任憑自己作主。

最重要的是,這是皇家組織的純女子織造大作坊,身份可不一般,乃是皇家繡女,將來就算嫁人,婆家也要高看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