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偽君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313章 鴛鴦陣現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13章 鴛鴦陣現

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是人,次之則在於裝備。

當然,方唐鏡並不打算多談理論,而是結合當前實際情況解決實際問題。

“以當今大明的兵備,雖然糜爛,卻也還有兩條路子可走,得一便可安定一方。”方唐鏡胸有成竹,侃侃而談。

以現在大明的實際情況,也還是能為所作為的。

戚繼光和李成梁就是兩個典型的例子。

一個走建制派的路子,一個走野路子,然而都是殊途同歸,立下赫赫武功。

“其一便是徹底拋開衛所另起爐灶,走精兵路線。現在的衛所兵幾乎就是扛著槍戟的農民,一年到頭能有幾天操練?既然如此,反不如讓這些兵士們專心務農,專注後方,提供給養便好。”方唐鏡輕描淡寫地說道。

劉三臉一紅,神情卻還能如常,方唐鏡說的全是實情,天下皆知,倒也不算是當面揭他傷疤。

“賢弟此言,倒是當今主流,只是若拋開衛所,如何才能徵得敢戰,善戰之兵?即便是有能戰之兵,就一定能贏得了倭寇?”徐鵬舉反問。

當今天下有識之士也看到了兵備廢弛,持方唐鏡這個論調的人並不在少數。

“我中華歷來不缺敢戰之士,慷慨赴難之人不知凡幾。

別的且不說,愚弟早就聽人說起,金華義烏一帶的礦工為爭礦利,自小便以砍人為家常便飯,於是便派人招之充任巡檢兵丁。

經過訓練之後的巡檢司兵丁,兇狠彪悍,現在整個江泉附近,私販絕跡,匪賊非死即逃。

不瞞兄長說,這些礦工可真真當得上殺人不眨眼之輩,戰力之強,乃是刻在骨子裡的,一人能挑三四個衛所兵,十人一組,能完勝三十人的衛所兵。

就在兄長你來之前,府臺前往義烏招募的一千兵丁也已悉數到位,不然你以為為何汪公子只帶一千餘人便敢沿著海邊滿世界尋找倭寇作戰?

他是知兵之人,一看到這千餘壯士,便知可為精兵,乃是建功立業之根本。

以我對汪公子的瞭解,此番若不立下戰功,他是絕對不會輕還的。”

話說到這裡,老伍終於有了插話的機會,他略帶些不滿地說道:“也是王頭撞到了好運,叫汪公子看上他手下三百虎狼,現在有這三百虎狼帶著一千餘殺才,想不立功都難啊!”

“汪公子真乃豪傑也!”

徐鵬舉是知道汪芷到沿海剿倭的,卻也沒放在心上。

西廠有權利調動地方軍士,所以徐鵬舉以為汪芷只是去玩些小打小鬧,殺幾個假倭鍍鍍金,聽方唐鏡這麼一說,才知道自己看錯了,原來汪芷乃是奔著軍功去的,不由心中一驚。

歷史上凡是衝著軍功立身的太監,除非不成事的,若能成事者,成就都不俗,不是大奸大惡就是名垂青史,比如唐時的揚思勖,宋朝的童貫,本朝的王振以及三寶太監就是很好的例子。

這些人不論最後結局如何,都曾權傾一時,威名赫赫,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這恐怕又是方唐鏡出的鬼主意吧?徐鵬舉發舉現在自己幾乎都變成了陰謀論者了,凡事都往方唐鏡身上扣,可誰讓他似乎無所不知什麼事都能湊上一腿,不懷疑他還能懷疑誰?

方賢弟向來言出必中,若真是如此,說不定汪公子真能立些軍功,這豈不是說,自己先前想錯了,方賢弟在兵法上也頗有涉獵?

“賢弟,除了敢戰之士外,你如何肯定汪公子此去若是遭遇倭寇必勝?”徐鵬舉追問,他遲早是要帶兵的,不遠的未來也將面臨同樣的問題。

劉三更是伸長了脖子,這對他來說乃是迫切的現實問題。

老伍首次參與討論兵事,不停地給三人斟茶倒酒,上菜加炭,實則聽得津津有味。

但他也是十分用心地在記憶,心知有朝一日,若是公子將來發達了,少不得也要帶兵刷軍功的,封公封侯是手到擒來的事嘛!

到了那時,自己若是跟不上公子腳步,豈不失了跟著立功的機會,蔭妻封子啊……

此時的倭寇主要使用的是倭刀和重箭,少數使喚用特製的鳥銃。

倭刀鋒利無比,斬金斷玉,明軍的兵器根本不堪匹敵。

重箭更是能百四十步外殺人,比明軍的弓箭和鳥銃的殺傷射程都要遠出三四十步之遠,明軍要拉近這三四十步的距離,足夠倭寇射出三輪箭雨,這讓大家還怎麼一起愉快的遠端對射?

鳥銃就更坑爹了,倭寇善使鳥銃的都是高手,且鳥銃都是精製特製,百五十步外取人性命,比明軍那些粗製濫造,射程不足百步的燒火棍不知好了多少!

有些專精此道的,更是專門狙殺明軍中當官的,槍聲一響,軍官倒地,鳥無頭不飛,失卻了指揮,仗都沒法打。

而且倭寇不僅兇殘,且十分狡詐,很少與大隊官兵正面接戰,而是專一在崎嶇不平的山路利用地形設伏,使得官軍無法展開,倭寇一躍而出,三五成群將官兵分割開來,然後集中兵力專一對付一塊,快進快出,異常棘手。

所以說光是靠勇氣善戰對付倭寇還是不夠的。

“當然是用制度去碾壓個體,以多勝少才是王道。”方唐鏡斬釘截鐵地回答,隨後吩咐道:“老伍,拿紙筆來”。

伍捕頭飛也似從船艙裡拿出紙筆鎮紙。

方唐鏡就在坐榻上,將宣紙鋪開揮毫,很快,就畫出了一個古怪無比,聞所未聞的“陣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知已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因而針對倭寇的特點,便有高人專門設計了一個陣法剋制之。”方唐鏡一邊畫一邊解釋道:

“因此陣形似結伴而行的鴛鴦,故而得名‘鴛鴦陣’,名字雖然沒甚麼高大威武,實則殺意凜然,正是以已之不可勝而待敵之可勝的最佳寫照。”

三人左看右看,硬是沒看出哪裡有鴛鴦的半點影子,好半晌終於放棄,好吧,你說是什麼就是什麼好了,開心就好。

方唐鏡開始逐一解釋道:

“此陣法以十二人為一個作戰單位,最前一人手執鋼刀當先而行,為隊長領頭,身後跟著兩人,一人手執長牌,一人持藤牌。

長牌乃是重盾,專一遮擋倭寇的重箭鳥銃長槍。藤牌手所持乃是輕盾,故身上還需帶有標槍和腰刀,利於必要時可以與敵短兵廝殺。

這兩人的作用主要是掩護後隊前進,兼有為後隊爭取時間的作用。

在這兩人身後手持的這長達丈餘的兵器稱之為“狼筅”。

乃是精選老且堅實的毛竹,將前端削刀刃狀,曬乾後其作用不下於利刃,且保留其四周銳利竹杈,有阻敵之妙。

狼筅主要利用超長的槍身,可以及時用前端的利刃刺殺敵人,很好地掩護了盾牌手的推進,並且保證了後面長槍手的及時出擊。

可以說,在這個鴛鴦陣裡,這狼筅的作用實是妙不可言,勾連全陣,承上啟下……”

“此乃妙化昔年無敵天下的大秦軍陣,據史書所載,秦軍與趙軍戰於長平,初,趙軍與世仇遇,人皆奮死,有必勝之心,然秦軍以丈餘長槍臨陣而接,如槍林推進,趙軍死傷枕藉,精銳十去四五,士氣遂寒。”徐鵬舉不愧將門世家,紙上談兵也是有些資本的。

“兄長果然家學淵源,聞弦歌便知雅意。”說起這些,方唐鏡當然不如徐鵬舉,所以方唐鏡便笑著錯開話題道:

“此陣戰力超強,非一般戰陣可比,創出此陣的高人就曾帶著一千五百戰兵遭遇兩千五百倭寇,雙方盡出全力,不死不休。

兄長悟性非凡,可猜上一猜,最後勝的一方能剩下多少人?

你二人也猜上一猜。

以百人為誤差範圍,只要兄長猜測的數字與真正的答案相差不超過百人,便算是愚弟輸了,否則便是兄長輸了。

若是兄長輸了,你三人自罰三杯,若是我輸了,便罰一壺如何?”

當然,為了顯示公正,方唐鏡事先寫好了答案折好話在案上用酒杯壓住。

徐鵬舉心頭一凜,他倒不是不信這位高人能勝,也不是怕輸,而是方賢弟竟如此篤定自己會猜錯?

方賢弟若無把握怎會說出這等話來,莫非這戰陣戰力當真到了一個相當可怕的地步?

徐鵬舉十分謹慎地應了下來道:“如此甚好,不過賢弟還是先繼續解說下去,好讓做哥哥能瞭解此陣威力,才好下定論啊。”

方唐鏡微笑,你們絕對是想破了腦袋都想不出來的!

接著往下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