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偽君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3章 偶遇文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23章 偶遇文會

“三界靖魔大帝?”

“嶽王大孝昭天,精忠貫日。憤雪靖康之恥,誓清河溯之羶,當得起這三界靖魔大帝!”老儒贊之。

“大妙,大妙,自此嶽武穆便是我道門靖魔大帝矣!”老道撫須大笑。

三人此時已走到“岳家軍抗金故壘”的半山腰,此處松柏環繞,濤聲如浪,彷彿在訴說著那一場“還我河山”的大戰,頗令人追古撫今,滄然之氣鬱郁,一時之間,三人都停了下來。

恰在此時,聽到林中有慷慨之聲傳出:

“吾輩讀書人讀書何用,處廟堂之高則當激濁揚清,處江湖之遠亦當經世濟用,以天下蒼生為己任,不可做皓首窮經之老書蟲也。今日諸賢群遊牛首,不當只有風花雪月傷春悲秋,亦當有褒忠斥奸,議論時政,針砭時弊之舉,方不負......”

激揚正義,大氣磅礴,端的令人激賞,果然,話音一落,便聽到眾多人的喝彩聲,鼓掌聲。

方唐鏡三人循著聲音走近,便發現有二三十士子席坐於案,各有書童侍候,竟還有數名佳麗於旁另設一席,輕拔絲竹,原來是有人在此地開文會。

聽這些書生口音不一,又都是年紀輕輕,意氣風發的樣子,想必都是來自各府趕考的名流。

剛才一席話顯得就是坐在主位的一位青年所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每個儒生的理想,很是得到眾人的認同,幾句話間就鼓起眾人心氣,叫好者眾,氣氛熱烈。

當今天下承平已久,對書生的管束也相對寬鬆,且當今聖上為人講究一團和氣,登基以來還從未有過以言治罪之舉,民間也頗為繁盛的時候,書生議論時事也不算什麼犯忌之舉。

“現在的年輕人,埋首功名的多,憂心國事者少,這些人倒是頗為難得。”老儒點頭。

“少年人雖說衝動難免,然捨我其誰總是好的,朝廷之中正需此一股清流激濁揚清。”老道亦點頭。

但方唐鏡卻並不這麼看,文人雅集便講究以文會友,尤其是現在考期在即,更應該以切磋詩文經義為要,針砭時弊還是留待當官的時候再去操心才好,起碼也要大考之後再做吧?

所以剛才那一番話,實在不應該出現在這樣一場普通的雅集文會上。

或者說,這個文會的主題,讓方唐鏡生出了警惕之心。

書生談政治,最成功的便是百多年後的東林、復社。

尤其在科舉方面,復社最為成功,竟能將整個南直隸的科舉把持,所取之人,十有七八成皆為復社之人。

以一社之力把持科舉,這是何等恐怖之事。

雖然這怎麼看都只是一個普通的文會,遠遠達不到復社領袖張復登高一呼,整個南直隸讀書人群起響應的高度,但值此鄉試在即,偏偏有一個鶴立雞群般的存在,這就相當令方唐鏡警惕了。

而最令方唐鏡不爽的是,這些人面前都是備有紙張的,且有人專門負責整理,抄寫,顯然是要將此次文會的言語和佳作整理成集在市面上大肆宣揚的,此舉對於普通的廣大考生來說相當不公平,無異於刷名聲的作弊器。

方唐鏡微微一笑道:“此邀名耳,當今朝政,不如意者甚多,隨便一處都能激起百姓感同身受,要揚名不要太輕易。此時鄉試在即,大名即是大義,大義即是名份,試問一句,若有人才氣貫江南,本次偏偏不中,你讓考官們如何自處?”

老儒心中一凜,方小友此言大是有理,名聲若大到一定程度,不論朝廷願不願意,也只能讓其名聲變現。

“小友,你心思未免太過…好勝…呵呵。”老道微微一笑,本想說方唐鏡見不得別人好,不過想了想,覺得方唐鏡的話未嘗沒有些道理,便沒有再說下去。

這時候,已有數人陸續開口,接二連三地針對各種弊政展開演說,諸士子引經據典,又引得一陣陣叫好,各人顯然早有準備,腹有成算,倒也說得有理有據,並非泛泛而談。

“小友言之有理,若讓這些人奪了先聲,豈不是對其他考生不公,不知小友可有法子……”老儒考慮的是大局穩定,沉吟片刻之後問道。

“當然是面折之!”方唐鏡心下冷笑,刷名聲,這些都是哥玩剩下的,讓你們看看什麼是真正的刷爆。

“當今朝廷昏暗,尸位素餐者比比皆是……”一士子拍案而起,慷慨陳詞,所有人都注視著他,這種聚光燈下的感覺最是令人飄然。

正在這位士子感覺自己已經飄起來的時候,陡然傳來一聲大喝,“好!”

“啪啪啪”的大力鼓掌聲一下打斷的這位士子的高談闊論,引得眾人看著響聲看了過去。

“好!”方唐鏡貌似很激動的重重鼓掌道:“真是太好了,沒法子更好了!”

受了表揚的那位老兄一臉矇蔽……

這……這是哪裡來的狂生?

好什麼?

好你妹咩?

本才子才剛剛說了一個開頭,連正題都沒進,你就高聲叫好,好在哪裡,簡直莫名其妙,這分明是打斷節奏……

錯,方唐鏡的目的絕對不是打斷這貨的演講這麼簡單,而是搶風頭這麼單純。

方唐鏡興奮地步入場中,衝著眾人高聲道:

“這位兄臺高見,小弟深受感動,當今朝堂正缺少此等金石之聲,鏗鏘有力,發人深思!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須知當今廟堂豈只是昏暗二字可以形容,實是眾邪盈朝,汙濁不堪。

先說那紙糊三閣老的種種惡行惡狀。

首輔萬安,媚上則奮不顧身,為政則能力平平,佔著茅坑不拉屎,朝綱日壞卻不敢有絲毫作為!

次輔劉珝,剛愎有餘,才實不配,整日裡只想著爭權奪利,卻無一實策為國為民,標榜正人,實則德不配位,其不堪連萬安都不如!

宰輔劉吉,便是官場中人稱‘為官不學劉宰輔,便稱國公也枉然’,任你如何也彈不倒的劉棉花,此人心底無公天地窄,無底線無原則,一心唯私,實乃人性之惡之表率!

再說那泥塑六尚書,名如其人!只是六具人形圖章,麻木不仁,好官彼輩自為之。

試問此輩當國,吾輩讀書人豈能兩耳不聞窗外事,讀聖賢書何用?

……”

方唐鏡這邊滔滔不絕,那位被搶了話的老兄數次插言根本插不進去,一臉麻木。

本來數十人濟濟一堂,是極熱鬧的,且大家都是各府名士,平日裡少有機會共聚一堂,大家一邊演講,一邊互相套交情,乃是十分愜意舒心的盛事。

但漸漸地,各人的聲音開始消失,最後所有人都瞠目結舌地看著方唐鏡……

我頂你個肺啊!

你要找死自己買一塊豆腐去撞死就好,別連累我們啊!

所有人心裡都有一萬頭那什麼呼嘯而過,人人都在心裡痛罵“彼之娘之”!

大家只是喊喊口號,說說而已嘛,本來就是糊弄人的,各人擺好姿態,刷一下號召力,然後吃吃喝喝,順便逗逗美女,一個愉快的遊山文會就勝利結束了。

可這斜次裡殺出來的是哪根蔥?

從哪裡冒出來一個不懂事的書呆子,居然真的開始揮斥江山,糞土萬戶侯起來?

若只是罵罵朝廷大家都已經習慣了,反正朝廷不是人,罵罵更舒暢,還能咬我兩口咋的。

可這貨居然點著當朝宰相的名字排頭罵去,還罵得如此惟妙惟肖,如罵自家狗子一般......

大家夥只想著拉幫結派壯大聲勢,並不是真的跟朝廷過不去要當反對黨!

更何況還點著名、變著花樣的破口大罵,實屬作死。

這次文會的言行和佳作都要印成冊傳出去的。

這番話要是傳揚開了,萬一被當作妖言惑眾拖出去辦了你賠麼?

這豈不是癩蛤蟆蹦進滾水鍋,自己送菜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