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偽君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344章 群情洶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44章 群情洶洶

也就是說,鄉試這三日裡,方唐鏡只做了一件事——什麼都沒做!

正捲上一個字都沒寫,當然是什麼都沒做。

既然什麼都沒做,怎會有如此多之人狀告他科場舞弊?

這當然就是李大宗師的大手筆!

大考之前,自然是各種流言喧囂塵上的時候,什麼樣離奇的流言都可能發生,針對的當然是各府最顯眼的那一拔名流。

方唐鏡作為松江府第一秀才,在流言裡佔據一席之地毫不奇怪。

而李大宗師所做的就是將自己夾帶的私貨摻雜在這些流言之中。

這是陽謀,要知道,流言是不可能禁止得了的,就算方唐鏡有所警覺防範也無濟於事。

所謂流言,當然就是關於種種科場舞弊的傳言和謠言,之所以是流言,就是因為還沒有開考,根本無法證實真偽,又拿不到真憑實據,自然只能任由流言滿天飛了。

科場舞弊的手段層出不窮,夾帶,小抄,押題,請人代考,這些其實都是小兒科,真能稱得上高階的,歸納起來也無非以下幾種。

第一種,安排考號,買通考場人員,提前在自己預定的號房中埋下書本或者其他什麼文集,到了考試時便可以自己挖出來參看,這等手法最為通用,也是防不勝防的。

試想一下,每場考試三天兩夜,考生大可在晚上偷偷將書本取出,然後做出題目後再將書放回原處或是毀屍滅跡,第二天抄上,根本查無可查。

第二種,安排找槍手?等開考後,由買通的吏員將題目傳出貢院,送到考生指定的槍手那裡。等槍手做好文章後,再將文章傳進貢院送到考生手裡,考生直接抄到試卷上便可。

這種方法比之前一種又更進了一層,也更保險安全,只要通風之人給力,完全可以做到天衣無縫。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但這兩種畢竟還是屬於考的範疇,最多是提高了取中的機率,中與不中,命運仍然掌握在考官手裡。

於是便有了更進一步的方法。

第三種,割頭換面,又稱活切頭,即將甲卷之面移到乙卷,兩卷互換。具體便是等到各房閱卷完畢,取中的試卷產生之後,利用仍是糊名的時機,將某考生的試卷用專業手法裁剪下來與取中的試卷互換。

這種方法能保證必中,不過風險也是相當大,因為考生是可以事後查卷的,這一查,又豈會不知道自己的卷子被人調包了?

但就算知道被調包,追查也是極難,所以當這種作弊的手段一度相當流行。

後此種手法被人透露出來之後,大多數考生出了考場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將自己的頭道八股文章默寫出來,交與友人宣揚,萬一真發生類似的事情,也算是有了鐵證。

當然,這類手法是典型的大機遇中伴隨著大風險,若調包到前十名的卷子,實在是引火燒身,自尋死路之舉。

這是有很多血淚教訓的。

最出名的是某年的湖廣鄉試,湖南士子傅晉賢以一千二百兩銀子買通考場書辦,求其幫忙換卷。

於是書辦便勾結內場書吏將一卷取中的士子卷子換上了傅晉賢的姓名、祖籍、三代等專案,一舉成功。

然而很不幸的是,這換了姓名的卷子文章實在太好,竟然被取瞭解元,傅晉賢頓時就成了無數人關注的焦點。

這下好了,原本屁股不乾淨就應該低調,這下想低調都不行了,解元的光環實在太過耀眼,大家一通人肉搜尋,將傅晉賢的祖宗十八代都翻了個底掉,小時候偷看二妞洗澡之類的黑歷史也被人爆了出來,沒有人相信這廝能中解元。

而更悲催的是,被換的正主乃是嶽麓書院的高材生,種子選手,考試結束後,放榜前就將自己得意之作默寫了一份給書院的院長(時稱山長),算是留下了鐵證。

至此,兩相一對照,可謂是鐵證如山,傅晉賢三人啷當入獄,落得個斬立決的下場,人頭落地,嗚呼哀哉。

既然偷樑換柱風險如此之高,另一種更加安全的舞弊法子就應運而出。

第四種,直接買通考官和個別關鍵吏員,由該吏員在糊名謄錄之後,將試卷送到指定的考官手裡,既保證了必中,又相對安全,實在是價效比極高的高階操作。

這種方法取中可以說是必中,且因為要買通的人員極少,其中的風險也是相對較小的,乃是內外勾結首選。

唯一的缺點就是成本太高,事關項上人頭,要價自然是不可能低的,天價。

可正所謂“金舉人銀進士”,一旦中舉,終身享福,不但自己,更是會令得整個家族受益,所以有門路的還是會樂此不彼,拼了命的找路子。

第五種,最高端的手法,直接就買通了主考官,考前就拿到了題目,這種手法可以說近乎無懈可擊。

要知道,雖然很多考官會臨考前才出考題,但是其中也是有很多貓膩的,透過話術,挑選,互相妥協等等手法,正副主考官可以很容易地挑出自己想出的題目。

這五件,一件比一件難辦,關係到的考官層次也越來越高級別,事態尤其嚴重。

前面第一種,考場裡的吏員就可以辦到。

第二種因為要進出貢院,就需要經過巡視的官員這一關了。

第三種非得與某房考官有約定不可。

第四種則是要胥吏與考官相互通氣才能辦成的。

而第五種則是最隱秘,最不易察覺,通常情況下也是最難以調查和取證的。可見這個方法才是最高端的作弊之法,但難度也是最大的,因為只能有出題資格的正副主考幹連才可能做得出來,旁人即便想做也沒這個機會。

當然,被查出來的後果也是一種比一種嚴重。

李大宗師要扣到方唐鏡頭上的絞索正是後果最嚴重的一種“勾結考官,買題賣題”。

情節比第五種還要惡劣,不但勾結主考還自己“賣題”牟利,可謖是影響巨大,情節惡劣,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典型。

從方唐鏡來到南京地界那日起,就有人開始假扮方唐鏡,以方唐鏡的名義和模樣開始“賣題”,雖說沒有達到傳說中的易容術那般誇張,也足以有七八分相似,讓人摸不著頭腦了,更何況,出面的人還可以說自己只是方唐鏡的手下之類等等。

科舉之前,無數的流言謠言騙局,誰會認真追究?就算追究,又哪裡有實證,所以信的自然是信了,不信的自然就嗤之以鼻了,官府也無可奈何。

但真的到了考試的那一日,情形又自不同了,很快就有人會發覺,傳得滿城風雨的“勾結考官,買題賣題”的事情竟然是確有其事!

因為他們在今日所考的考題裡,竟然真的發現了原以為是無稽之談的,預先洩露出來的考題。

這就不能不讓本就心懷不滿的士子們心裡掀起了驚濤駭浪——科舉舞弊!

這說明什麼?

既然是題目早就洩露了出去,不但說明得到考題的考生早有準備,更說明考官已經內定了取中的人員!

如此一來,那些沒有提前得到試題的廣大士子們豈不是成了陪走過場的背景?

十年寒窗所為何事?

無非功名二字而已!

此時功名與已無關,還被騙得一楞一楞的,真真是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

自己苦哈哈地搜腸刮肚,人家早已得意地笑,且還是用那種看傻弊的目光在笑!

嬢的,你們看老子們很傻弊麼?

或者說你們這些人看全天下的士子很傻弊麼?

或者說你們這些人認為自己可以隻手遮天,當朝廷就沒地方說理了麼?

於是到了第三天,是貢院開門的時間,在這一天裡,士子們可以有三批交卷的機會,午前一次,午後一次,傍晚一次。

正午剛才,貢院大門一開,便有數百名滿腹憤懣的士子們出得門來。

這些人出門後也不散開,而是三三兩兩談論起自己的發現,此等大事,自然是越傳越激憤,很快便有人登高一呼,眾人紛紛響應!

這便是事情的由來。

是可忍孰不可忍!

忍無可忍便無需再忍!

鬧他娘的,不給一個公正的交待,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