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偽君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428章 精緻馬屁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28章 精緻馬屁

第三場考試前一個時辰。

學霸兼貴賓通道。

眾學霸們等得百無聊賴,便交頭接耳地談天說地,方唐鏡默默聽著別人高談闊論。

卻聽到有個士子道:

“昨日回到家中,外祖家來人,說了一樁趣事,近來松江府學館忽然盛行。

據說從士子到蒙童,就連土財主和諸多鄉紳,無數人家都趨之若鶩。

以至於原先的先生都不夠用,許多學館都在招請有本事的先生。

學館給的束脩極高,開到了每年五十兩銀子的高俸,很是吸引了不少人去應聘。”

“每年五十兩!請個舉人當先生都夠了,松江文風竟如此鼎盛?”眾人一片驚呼。

學館與私塾是不同的,私塾便是學堂,以傳授知識為主。

學館卻是後世的新東方這樣的機構,一般講授比較高階的時文和應試技巧,以提分為主。

雖然對於能在這個通道上站著的這些人來說,五十兩是個小數字,可對於束脩普遍十幾二十兩每年的江南地區而言,已經是不可想象的高薪資了。

有需求才有市場,若不是求學的人多到難以想象,又怎可能開到五十兩的高薪?

當然,這也說明松江府的整體文化水平在不斷拔高。

一般的先生多是老秀才擔任,可現在這個價格,說明秀才明顯不能勝任,便是一般的廩生怕是也勝任不了,非得舉人這樣高段位讀書人才足以鎮得住場子。

這下方唐鏡也產生了濃濃的興趣,豎起耳朵細聽起來。

那士子繼續道:“有個年近半百的老童生也來了,開口便要每年一百二十兩銀子的束脩。”

一百二十兩?還是個……老童生?

不是廩生?不是舉人?甚至一般的老秀才都不是?

所有人都愕然無語……

這老童生是窮瘋了還是喝高了?

自己難道就沒點弊數麼?

“正所謂沒有三分三,不敢上梁山。此乃奇人也。

東家便小心翼翼地問道:‘老先生你有何能耐,敢索要一百二十兩的束脩?’”

“那老先生不客氣地回答道:‘鄙人在江泉縣花山蒙學教學十餘載,松江府第一秀才,今科最有可能中舉的方唐鏡方大才子就是鄙人……的鄰居。方大才子曾言,鄙人的學問足以與其比肩也,功底猶在其之上。之所以一直蹉跎,實乃未逢伯樂,時也命也!’”

呃!方唐鏡差點被口水嗆死,這誰啊?我有說過這話麼?忙問道:

“那老先生是不是姓米?”

士子訝異地應道:“這位朋友如何得知?”

旁人催促士子:“快說,快說,然後呢?”

“據說那方大才子在松江可是文宗一般的存在,東家對老先生的學問自然是深信不疑!”士子連連點頭。

眾人又是無語,這童生竟然真的當了先生,看不懂啊……

士子繼續口沫橫飛地說道:

“然後,東家便拒絕了他。東家道:方大才子能中舉是不假,可老先生你自己呢?還要多久才能遇到伯樂?且等你過了府試,院試,中了秀才再來任教罷……”

這就等於一點面子都不給了,讀書人要考過縣試,府試,院試才是秀才,現在這老先生居然只是縣童生,距離秀才還差了兩條大街,更不要說舉人了,這輩子怕是都沒有指望了。

在江南,考上秀才的難度一點不比秀才考舉人的難度小。

呃……這個轉折有點猝不及防,眾人一片鬨笑。

這才是正常的邏輯嘛!

士子繼續道:“然而並沒有完,那老先生非但不曾離去,反而又有一番說詞。”

眾人又大笑,這是何等百折不撓,強大到沒臉沒皮,求財若渴的心態?

“那老先生道:‘吾乃格物院特聘之社會研究員也’……”

眾人又是愕然,什麼“格物院”?什麼“社會研究員”?

什麼亂七八糟的,聽都沒聽說過!

管他呢!世風日下,也許是哪個小社學為吸引人起的噱頭名堂吧?

眾人又大笑,鄉下人沒見識,起的名字倒也唬人,廟小妖風大也。

士子眉飛色舞地道:“此言一出,東家大驚失色,連稱失敬,大禮請入府內,當場就給了五十兩定金,聘為名譽館長。”

這……

沒道理的啊!

笑容凝固在眾人臉上。

這老先生應該就是米先生了,方唐鏡釋然。

想必是松江府已經在大力推廣“江泉商品法”“水力大紡車”,“新式紡織法”,“方家鎮經驗”,“格物法”“化工制物法”這些新知識新技術新產品。

這些可都是賺大錢,利民利商利家利民生的好東西,早人一步掌握便能早一步發家致富,無怪乎從米先生敢如此有底氣,名譽館長,這還是兼職性質的,也算這傢伙找到了一條兌現名聲的捷徑。

在眾人的議論中,龍門開,眾人開始排隊入內。

這一場,考試經史策論五道。

相比第二場,這一場的難度陡然增加。

第一道策論題:靖倭策。

方唐鏡想都沒想,洋洋灑灑,就將自己在船上跟徐小公爺說的那些話,挑挑揀揀地整理了一番,潤色工整寫了上去。

第二道策論題:事父母。

百善孝為先,這道題也很平常,沒什麼難度。

方唐鏡因為前一篇覺得已經很出彩了,不易太出風頭,於是這篇文章便儘量平實,貼合主流價值觀,整篇文章都是滿滿的正能量,沒有半點後世的觀點。

嚴格地說起來,方唐鏡的文章雖然多了一些後世的雞湯,但也屬於換湯不換藥,走的是中庸之道。

可正因為沒什麼難度,寫出來的文章也容易隨大流。眾考生大抵多是如此。

當然,一樣米養百樣人,也有個別奇葩是不按套路出牌的。

比如,一位考生便如此承題道:

“夫父母,何物也?”

下面長篇大論,論證為夫母之道。

那知改卷的考官看到此處,便勃然大怒,批道:

父,陽物也;母,陰物也!陰陽配合乃生汝這頭怪物也!

第一二道策論題都是平常難度,大家一揮而就。

第三道嘛,就卡住了……

第三道策論題目:雞。

眾考生愕然,這道題目有點不按套路出牌。

說它難吧,也難,因為似乎聖人並沒有教導過雞這玩意是什麼?

說它易吧,也易,雞這玩意天天見啊,太熟悉了有木有!

而且雄雞一唱天下白,雞在傳統文化裡,也是寓意吉祥的一種。

所有人都摸不著頭腦了,我去啊,幾個意思?

這是玩的那一出?

一開始方唐鏡也是懵弊的,撓了無數頭皮,仍是想不通。

不過李秉的考場兵法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每一道題目都不能只看表面,要聯絡朝政,看到題目背後的含義。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從這個方面著手,方唐鏡很快就發散思維,雞有什麼優點,雞跟朝廷有什麼關係麼?

這時候超常的記憶就發揮出作用了。

漢代的韓嬰便在《韓詩外傳》中最早提出“雞有五德”的說法。

五德,指文,武,勇,仁,信。

頭戴冠,所以稱“文”,有升官和獲取功名之喻。

足如傅距,稱為“武”,公雞便是武將的象徵。

敵在前而敢鬥,稱為“勇”;

見食而呼同伴,稱為“仁”;

守夜而不失時,稱為“信”。

在各種祭祀中,雞往往是主力。

祭祖,祭神,祭天,祭鬼,這些都有雞的犧牲,即雞牲祭。

而朝廷祭祀的時候並不多,每年舉行祭祀最多的反而是皇帝。

皇上為什麼要祭祀呢,因為皇上崇道。

而道教中,最尊崇的道人中有一人影響歷代帝王極廣,此人便是傳說中點化黃帝成仙的廣成子。

此後歷朝都可見有廣成子現世點化世人的傳說和記載。

因而歷代皇帝祭祀廣成子也是經常。

在道教典籍《廣成儀制》裡,有關於祭祀廣成子須得用雞的制式規定:

“夫此雞者,形如彩鳳,聲若洪鍾,鳴則天地自應,呼則鬼神寒驚……雞四郎,雞四郎,五德在宮商,將來替人命,萬古永長存。好去好去,善行善去……”

想到這裡,方唐鏡豁然開朗……

自己揣摩了半天,原來這些考官倒也有意思,竟是在拍皇帝馬屁!

這也太不靠譜了吧?

晚節還要不要了呢?

說好的讀書人風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