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偽君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435章 命運多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35章 命運多舛

“噫!予生也晚。未能與夫子同時,一食其所剩之零頭碎角之肉,豈不惜哉?”

“這,這簡直是簪越,荒唐,無比荒唐!”黃同考官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氣得花白的鬍子在高頻地抖動!

不得不說,人在心裡有了惡感的時候,怎麼看都是滿滿的惡,這便是疑鄰偷斧。

當看到《太公孫子將才孰優》那句:

“戰爭乃政治之延續也,若德政未修,小民未惠,蠻夷不朝也;故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險,若眾正盈朝,國強民富,萬國羨我中華,自然來朝,又何必徵焉?”

黃同考官實在找不出什麼理由,便怒道:

“馬嘴不對驢唇,文不對題,可以休矣!”

既然是眾評,眾人都是自有公論的。

這批人都是來自社會的博碩鴻儒,每個人都有自己極強的個性和獨立思辯能力,既不會為主副同考官的權威所壓倒,也不會為黃同考官幾句話而有所偏向。

眾人很認真地將三場試卷看完,都是有了決斷。

眾人很清楚,博碩鴻儒是國家對他們學問和情懷的確定,是一種榮譽。

這次擔任考官,很可能就是他們唯一一次為朝廷,為大明官方做的唯一一次事情。

所以每個人都竭盡所能,要留下一個清名,給考生一個公平公正。

也是給自己的人生履歷劃一個圓滿的句號。

一位鬚髮皆白的鴻儒正要開口說話,黃柏同考官舉手阻止道:

“且慢!”

所有人都看向他。

黃柏同考官正色道:

“下官建議,眾人不計名票籤,各人將自己的答案寫在一張紙條上,統一收取,統一計數,中與不中,按票數多寡以定如何?”

眾人看向朱錦繡主考。

朱綿繡臉上微有慍色,這老兒把我倆當成何等人了?

明顯是怕眾人懼我倆的權柄違心發言,真真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不過,朱錦繡雖是不虞,仍是點頭同意道:“可!”

屬官將白紙發到各人手中,各人執筆便要寫下取中與否。

便在這時,又聽到了一聲“且慢!”

眾人抬頭,當然又是黃同考官。

這又要鬧哪門?能不能一次說完?

黃同考官並沒有覺得絲毫尷尬,反正只要自己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黃同考官看向兩位主考道:

“兩位大人,我等十人皆可投票,唯獨兩位大人,按考場規定,還請避嫌!”

避嫌?避什麼嫌?

所有人都怔住了,難道兩位主考官與這位生員有什麼見不得人的糾葛不成?

兩位主考官可都是臨時由朝廷從翰林院裡指派來的,要說與這張試卷的考生有牽扯不清的關係,大家是不太信的。

但黃同考官如此篤定堅定,可也難說得緊。

最驚愕的當然是兩位兩位主考官。

朱大人和葉大人一臉錯愕,不敢相信黃同考官說的是讓自己兩人避嫌。

“等等,黃大人,煩請你再說一遍?”葉副主考雙目圓睜。

“下官請兩位大人按考場規定避嫌!”黃同考想也不想就再說了一遍,字字清晰。

這下所有人都聽清楚了。

“你……汙人清白,豈有此理,豈有此理……”葉副主考一生從未遇到如此難堪之事。

作為清貴的翰林官,名聲乃是比性命還要珍貴的東西。

但葉副主考缺少與人罵戰的機會,一時之間根本想不出什麼詞彙。

口囁嚅而將言,手顫顫而無語,實是氣得發抖,卻翻來覆去只能說一個豈有此理。

換了誰最在意的品質被如此當眾汙衊,都會氣得氣血翻騰,半身不遂的。

這簡直是就是把一盆屎當眾扣在別人頭上!

並且還不準被扣之人反抗!

並且這被扣之人還是上官,是清流中的清流!

這哪裡是汙人清白,這是要斷人政治生命好不好!

這黃同考官不愧是“民間左都御史”!

言詞之犀利,殺傷力之強,有如神兵。

朱主考也是氣得渾身顫抖,好一會才緩了過來,神情冷峻地盯著黃同考道:

“汝可知自己所言?汙衊上官,此乃大罪?!”

“吾不曾腌臢營私,君子依律而行,俯仰無愧於天地也!”黃大人針鋒相對。

“既如此,汝言吾二人當避嫌,當避何嫌,煩請明言。若無實證,休怪本官將你打出貢院!”朱大人追問。

既然撕破了臉,那便不必給臉了。打出貢院,黃同考的名聲也就算是完了!

眾同考官都瞠目結舌,不知事態為何會發展到如此地步!

黃同考官冷笑道:“眾目睽睽,這第三場試卷少了一篇便是明證,若非有暗中交易怕我等看出,又何必遮遮掩掩,將之撕去?”

朱主考皺眉道:“吾已言明,此文事涉軍國大事,在朝廷批覆之前,不得私閱!”

“誰信?”黃同考直接頂了回去道:

“此考生之卷耳,非軍國奏摺,豈有考官看不得之理?再者一介書生,雖說肚裡有些墨水,然則讀了兩本書便能安邦定國?豈非生而知之者乎?還要我們這些官員何用?”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他這麼一說,眾人想想也是這個道理啊,連孔聖都說過: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也。”

這考生再妖孽,也不可生而知之吧?

“很好,黃大人有自己的堅持,本官也有自己的信念,是非曲直亦需分清。如此,本官唯有請都察院,兵部,禮部,三部堂官貢院外當場決斷了。諸位可贊同?”朱主考是不可能任由名聲被汙的。

官員間起了糾紛,當然要請都察院。

事情由“靖倭策”而已,事涉兵部的專業知識,這也是必須的。

禮部作為科舉的直接管理部門,肯定是要在場的。

指定要部堂級官員決斷,乃是因為這篇文章的重要性。

沒有人反對。

於是起草決議,十二人便在決議上簽字。

在此期間,他們不但要互相監督,同進同退。還要由監考官指定人陪同,寸步不離。

簽字完畢,便請監考官派人傳話,讓院外派人請三部堂來貢院斷案。

事情發展到現在,實在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國家掄才大典乃是頭等大事,三部堂接信之後,不敢怠慢,連忙起轎向貢院而去。

三人到了貢院外匯合,這才派人通知院內。

貢院閉鎖,三人不得入內,裡面的人也不能外出,所以只能請三部堂在貢院外斷案了。

而且由於貢院片紙不得出外,還只能是由三部堂官隔著院門,從側門臨時開的三個視窗向裡面看。

主考官朱大人則當著十位同考官的面,到視窗前面展示這篇文章。

程式雖然繁瑣,卻是必須如此,否則只要有一個環節出了紕漏,便可能成為別人攻訐的藉口,因此寧可複雜也要保險起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