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偽君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531章 東廠十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31章 東廠十弊

方唐鏡沒有時間享受溫柔鄉。

他把自己鎖在房裡,開始構思文章。

他不打算寫八股文,他要寫一篇檄文,戰鬥的檄文。

取出一罈陳酒,斟了一杯,慢慢傾倒下肚。

一股火線般的熱辣感覺從喉嚨直到腸胃,然後遊遍全身。

回想著穿越以來一個個日日夜夜,所見所聞,這太平盛世下的波瀾起伏,民生多艱,官員廠衛的殘民以逞,國家已經到了非改變不可的地步了……

一向不擅於飲酒的方唐鏡,已經不知道喝了多少杯下肚。

酒酣耳熱後,五嶽倒為輕。

方唐鏡只覺全身如沸,胸中似有熊熊烈火在燒。

雖是有了七八分醉意,但此時的方唐鏡卻目光燦然。

將一杯烈酒倒入硯中,磨墨鋪紙,取筆飽蘸濃墨,於紙上寫下酣暢淋漓的五個大字:

《東廠十弊論》

東廠十弊論,五個大字一揮而就,如同一條惡龍潛淵而出,張牙舞爪,直欲破紙而噬人。

“天子呼來不上殿,自稱臣是酒中仙!”

他彷彿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如同醉酒的李太白附體,張狂且豪放。

讀書人當以筆為刀,敢為天下先,縱是被人非之“儒以文亂法”又如何?

我筆由我不由天!

讀書人手中之筆,天生就是用來戰鬥的!

方唐鏡運筆如飛,在紙上肆意汪洋。

什麼八股格式,文法語句,統統掃到一邊。

一篇文章洋洋灑灑三千餘字,文不加點一氣呵成,將種種感悟盡數傾注於筆下。

而東廠則成了他筆下那頭承載整個罪惡的載體:

今天下諸害,莫過於人害,莫人害莫過於廠衛之弊,其東廠為害尤烈,朝野懼怖,聞之色變,其如豺狼,吮血吸髓,糜爛天下……

盜竊威福,東廠往往假聖人之意而作惡,動輒言此聖意也,其真偽誰能辯之,勒逼臣民,其惡行囂張,皇上不得知,閣臣不及問,往往出片紙假上意殺人,害豈小焉?

文皇帝立東廠,為官中正資忠直者行事處也,然今日之東廠則不然,有正直者稍忤抗論,輕則降斥,重則殞身,至此東廠竟成蛇鼠之窩。天下皆謂皇上之怒易解,尚公之怒難恕也。

殘民以逞,欲廣願奢,今日侵田地,明日奪店坊,天下有產者莫不畏東廠如蛇蠍,或被其掠之,要挾無窮,不從者家破人亡,死無所處。所過之處,人皆言地皮刮盡,天高三尺矣。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賣官鬻爵,今日蔭錦衣,明日蔭中書,金吾之堂充塞目不識丁之輩,堵塞天下言路……

私興大獄,東廠原以察奸細緝非常,寧天下也,然此時之東廠受事,以誣人入罪為業,劫掠商戶,若民有罪本應付之有司,而東廠徑置之黑獄,拷掠身無完膚,勒盡其家財,若其無罪,易耳,鹿可為馬,煤可為白……

東廠之害,罄竹難書,長此以往,國將不國矣。

皇帝欲為堯舜之君,東廠實為吠日之犬,壞我大明江山,念祖宗創業之艱,嗚呼哀哉……

東廠者,天下大害之首也!

欲中興大明,從惠百姓始;欲惠百姓,自吏治始;欲清吏治,請從東廠始……

此文,帶著方唐鏡冰冷的憤怒,傾注熱血而成。

文章寫就,方唐鏡起身再讀一遍,大笑三聲,似有風雷隱隱。

這篇文章含怒而作,卻是他迄今最痛快的文章。

寫完之後,酒意發作,方唐鏡將文章攤在桌案上,自己則合衣倒在了書房的臥榻上沉沉睡去。

汪芷從方唐鏡處出來後,去了一趟宮裡。

結果沒多久,翰林院便接到了一道奇怪的旨意。

翰林院所有人把自己得意的文章進呈宮內。

這本來也算正常,但讓所有人進呈文章就奇怪了。

不過隨著宣旨的小黃門收了紅包之後,便透露出了口風。

現在宮裡正打算給太子配齊東宮僚屬,詹事府,左右春坊,左右庶子,中允等等,現在暫時還沒有遴選的章程,於是有人出了一個主意,先看看諸位俊傑的文章,優勝劣汰嘛。

東宮班底,其實就是下一屆朝廷的骨幹,這已經是一個不言自明的公開事實。

歷代內閣六部的大佬們,哪一個少得了皇上潛邸時的屬官?

面對這樣的事實,曾有人上章程說此舉乃是任人為親,易導致黨爭,不利於國家。

遭到大臣反諷道:“難道非要‘任人唯疏’才有利於國家麼?”

相比於任人唯親,任人唯疏更易導致上下不和,官不知兵等等弊端。

試想一下,上官用人,難道會用一個自己根本不認識,不瞭解之人?

他根本就不知道此人是否堪用,又怎麼談得上任用呢?

自古成事者,誰不是和一群志同道和的同志一起拼搏而成事的?

所以溝通了解才非常重要,這個道理眾翰林又哪裡不懂了。

而進獻文章又正是最直接瞭解一個人的捷徑,所謂文如其人嘛!

眾翰林面上平靜如初,實則心裡樂開了花。

能進翰林的,誰不是讀書人裡的尖子,學霸裡的學霸,聞弦歌便知雅意。

一時之間各人翻箱倒櫃,加班加點,無數錦繡文章然源源不斷地產生了出來。

結果第二天小黃門來收取的時候,需要用一架馬車來運載才拉完。

汪芷在宮裡接收的時候自己也嚇了一跳,這麼多?能看得完嗎?

不過想想那小賊恐怖的閱讀速度,倒也並不需要太過擔心。

翌日,汪芷早早就來到了方唐鏡處。

方唐鏡接到如此之多的文章時,也不免張大了嘴,然後大喜過望,有此助力,把握至少增加了三成。

只有秀娘和旋姐兒悶悶不樂,如此多文章,公子不知又要熬多少個夜晚?

接著,方唐鏡將《東廠十弊論》交給汪芷。

汪芷接過文章一看,頓時倒吸了一口冷氣,這簡直就是作死的節奏,象文章裡這般寫法,妥妥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絕對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換了自己是東廠尚銘,非派人弄死這個作者不可,管他是誰,先作了再說。

莫非這書呆子呆氣發作,要跟東廠不死不休麼?

“你以為我這麼蠢麼?沒看到署名一行,我寫的是佚名麼?”

方唐鏡自忖以自己的小身板,哪裡頂得住惱羞成怒的東廠,縱然西廠全力護衛,卻也難保百密一疏,加上自己並不想讓外界知道與西廠的關係,還是低調一些避之則吉為妙。

文章是寫出來了,要怎麼才能掀起輿情呢?

方唐鏡指了指桌上的一疊請柬。

這些請柬都是文會的邀請函。

此時天下舉子都已陸陸續續來到了京城,為明年的春闈作最後的衝刺。

所謂衝刺,拼的並不是多用功,正所謂功夫在場外,拼的乃是場外的文名。

舉人們去禮部遞交了考憑之後,第一件事便是找門路,這是拼人脈財力的問題,自不必多說。

除了鑽營門路之外,最重要的便是文人彼此間的文會,這才是揚名的主戰場。

舉人加上國子監生,應試者足有五六千之數,小者三五成群一晤,大者數十人薈萃一堂,文會何其之多。

一般的文會也就彼此交流交流心得,比拼一些詩詞文章,最多請幾匹北地胭脂馬助興就算不錯了。

但若是上檔次的文會,都會請一些文章大家,門路廣的還能請到朝廷官員甚至翰林與會。

京城有名的文會不在少數,但真正論及影響力的,還是要數西山文會,晚舟文會,香山文會,等等幾大老牌文會。

蓋因這幾大老牌文會除了會點評文章外,還會評價其人其文中試之可能,且準確率頗高,因而極受追捧。

大多數來京的士子,誰不渴望著借京師這個名利場揚名,若是自家為文章為大家,甚至翰林賞識,那麼名聲必然鵲起,傳至考官耳中,中試機會便大得多了。

因此,文會便成為了文章揚名的最佳所在。

汪芷心領神會,兩人四目相對,均是邪魅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