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偽君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637章 揭曉之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37章 揭曉之時

雄雞唱曉,東方漸漸露出魚肚白。

雞既鳴矣,朝既盈矣。

此時的紫禁城,早朝的百官已悉數到齊,正等著上朝。

與以往不同的是,百官之外,多出了三百零六名新科進士。

驀地,一縷金色的陽光劃破重重天幕,照射在紫禁城頭。

新的一天,旭日初昇。

遠遠看去,朝陽在皇宮身後冉冉而起,神聖,莊嚴,巍峨。

當朝陽升到春天殿頂的時候,威嚴的景陽鍾聲響起,遠遠傳遍重重宮闈,跌宕縈繞。

數只仙鶴翩躚在大明門上空,清鳴數聲後掠過城樓,在奉天殿上空一飛沖天,沒入雲端之中。

硃紅色的大明門如一幅畫卷徐徐展開。

緊接著,一道道沿著中軸線的內宮門,由外至內逐一開啟。

明朝朝會,分為大朝會與常朝會。

從名字上可知,大朝會最為隆重,中有皇帝登基,大婚及每年正旦冬至兩次舉行。

一般早朝稱為常朝會或例行朝會。

不過,例朝會也分兩等,為“御殿例朝會”與“御門例朝會”。

御門例朝會,就是在奉天門舉行的朝會。

皇帝在奉天門外升座,文武百官在大廣場上拜見皇帝。

一般的朝會都是御門例朝會,比較簡單明瞭。

御殿例朝會規格要高於御門例朝會,當有大事舉行時,便需在御殿進行朝會.

今天是金殿傳臚的日子。

金殿在大明,指的就是奉天殿;傳臚則是宣佈科考名次,當然是國家盛事。

掄才大典關乎江山社稷,自是要鄭重其事,因而今日早朝便是在奉天殿舉行御殿例朝會。

大明門大開,由司禮監秉筆太監覃昌出門宣旨道:

“陛下有旨,中式進士與文官百官入奉天殿覲見!”

大明門外百官已自覺地按自己的江湖地位站好位子,三三兩兩說著話。

萬安,劉珝,劉吉三位閣臣最前,其後是六部尚書,然後才是百官。

但今日這些國之重臣卻不是主角,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排列整齊的三百進士身上。

三閣老與幾位尚書自然知道皇帝欽點的三鼎甲及前十是誰,並且已經填好了金榜,只等金殿傳臚之後張榜天下。

但新科進士們自己和百官們卻還是不知道的,所以百官們好奇地打量著這些朝氣蓬勃的讀書人,試圖看出些什麼來。

百官們看得最多的當然是排在首位的方唐鏡,這位玉面俊俏的少年會不會是狀元郎?

百官心裡隱隱有些期待,不知這位小解元會不會成為繼商相公之後又一位三元及第!

三元及第,這可是青史留名的大事。

據統計,從唐開科考至今,三元及第者也不過十三位。

而大明至今為止,只出過三位“三元及第”。

最牛的是第一位,洪武二十四年的狀元黃觀。

此公縣考,府考,院考均是第一,乃是小三元。

接下來的鄉試,會試,殿試又都是第一,中了大三元,堪稱考試達人之王,大滿貫得主。

不過現在,大家都不提此人為“三元及第”。

原因很簡單,成祖朱棣下旨廢掉了黃觀的狀元。

靖難時,黃觀是建文帝的死忠之臣,不但抗擊靖難軍,且死硬到底。

妻兒被俘之後跳江自殺,黃觀領兵抵抗到建文帝一把火燒了宮殿傳言已死之後,自己跳江殉建文帝而死。

成祖得知後大怒,追削其狀元及官職。因而後世史書並沒有將他的三元及第算在內。

其次便是永樂十五年的李騏,此公鄉試,會試,殿試三個第一,且是連中連捷,故此是名副其實的“連中三元”。

此公名字倒也有趣,原名李馬,在殿試的時候,朱棣極欣賞他的文章,欽點狀元。

不過呢,朱棣又覺得馬是畜生,畜生的名字在狀元身上,似乎不太合適。

於是老朱大筆一揮,改“馬”為“騏”,狀元的名字便從李馬成了李騏。

到了金殿傳臚的時候,宣讀狀元名字,連續唱名三遍,卻是沒有人答應,朱棣一拍腦袋誒呀我去,這才想起原來是自己幫人改了名卻並沒有通知,於是便解釋道:

“李騏就是李馬。”

第三位便是上一屆致仕的商珞商老相公。

商相公宣德十年鄉試第一,但其後在會試上接連敗北,直到十年之後才連中了會元,狀元。

因此,商相公這個“三元及第”屬於“非連中”,乃是“獨中三元。”

有官員心裡默默地計算著方唐鏡的簡介,竟然發現,方唐鏡是院案首,鄉試第一,會試第一,若中了狀元,便是“大四喜”。

此時大明門大開,萬安等人領著文武百官分左文右武從掖門而入。

等待入門的三百進士喜氣洋洋,紛紛互相恭喜。

“恭喜,恭喜……”

“同喜,同喜……”

等到官員們進完,禮部官員咳嗽一聲,新進士們整理衣冠,深吸一口氣,魚貫而入。

這是新科進士們第一次參與朝會。

方唐鏡戴著插了簪花的烏紗,雙手捧著笏板,當先走進大明門。

金色的朝陽照耀在年輕進士的臉上,帶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

走過大明門,穿過承天門和端門,來到了午門之前。

百官排在午門前的金水橋南。文武涇渭分明,文官位東面西,武官位西面東。

此時負責課堂紀律的糾察御史們便手捧著黃冊,雙目精光四處地開始點名。

當然,除了記錄遲到早退之外,還有官員行止失儀事,比如咳嗽吐痰交頭接耳什麼的,都會被記下來課後處罰。

三通鼓響過後。

兩隊身著飛魚服的大漢將軍,邁著整齊威武的步伐自午門側門分兩列而出,護道兩旁。

接著是數百手持金瓜、寶頂、旗幡的大漢將軍而出,排列站在奉天門兩側。

然後是更多的大漢將軍魚貫而出,一層接一層有規律地站在奉天殿四周。

盔甲明光鋥亮,威儀赫赫。

司禮監秉筆太監覃昌站在午門宣旨:

“陛下有旨,宣新科進士金鑾殿面聖!”

距離太遠,新進士們完全不知覃公公說了什麼,不過沒關係,數百大漢將軍齊聲道:

“陛下有旨,宣新科進士金鑾殿面聖!”

三百多名進士光聽這山呼海嘯般的聲音先已醉了。

讀書所為何事?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十年寒窗,為的就是今日啊!

許多新進士們在這一刻,眼淚止都止不住地流了下來。

“謝吾皇隆恩!”

眾進士們在禮部鴻臚寺官員的引領下,終於來到奉天殿前的廣場上。

廣場可容納數萬人之廣,奉天殿矗立正中,陽光灑落到這座巍峨的建築上,看上去自有一股格外的神聖、威嚴、肅穆。

廣場上文武百官分作兩列已排好,位居文官班首位置的,自然是萬安等三位閣臣,而英國公等實職國公則排在武官班首,錦衣衛官員作為武官排在幾位國公之後。

一眼看過去,文官補子是飛禽,武官補子為走獸,滿滿的飛禽走獸。

越是接近金鑾殿,身著的官服非朱即紫,上面的補子也不再是飛禽走獸.

不是各種蟒服就是飛魚服鬥牛服!

蟒服,飛魚服,鬥牛服上面紋的動物,與皇帝所穿的龍袞服相似,因而是不在九品官服制之內的。

唯有朝廷重臣和極信任的官員以及親近內臣才會獲賜,代表了皇帝的親信器重。

金鑾(奉天)殿下,文武相對而立,百官肅然。

新進士位置,獨立於文官之後,仰望這巍峨壯麗的金鑾殿,一時都震撼得大氣不敢出。

方唐鏡此時也是心潮澎湃,不同於殿試時的心情,此時明顯能感覺到自己與這個時代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已融為一體,我,是大明人,是大明的一份子。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丹陛上十八尊巨大的銅爐吐出嫋嫋白霧,使得整個大殿如天上仙庭一般。

便在這時,從丹陛之上陡然傳出三聲清脆的鞭響,接著從大殿中傳出陣陣韶樂。

這是皇帝的儀仗來到了奉天殿。

皇帝御寶座。

朝會開始了。

金殿傳臚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