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偽君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705章 威加海內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05章 威加海內

成化十五年六月十四,大元第十五代大汗達延汗親赴大明帝都北京城覲見大明皇帝。

雙方商定,達延汗以叔禮事大明皇帝,並留置宮中,與太子兄弟相稱,並一起學習中華文化,直至十六周歲滿。在此期間,大元國政由皇后滿都海攝政。

自然,達延汗此次大明之行,由皇后滿都海親率三千親衛護送,並陪同達延汗生活數月後再擇期返回。

此行還有一重要目的同,大元與大明從此確立友好邦交關係,雙方為叔侄之邦,永休刀兵。

這當然是美好的願望,需要兩國朝野共同推動,但雙方高層都有這個意願的前提下,大戰很難再打得起來。

最重要的是草原上信奉狼天生便是要吃羊的強者理論,認為大明便是那只羊,而這次明軍的千里突襲,打破了這個世代相傳的成見,到底誰是狼誰是羊,很可能已經掉了個個。

至少最大的科爾沁部和朵顏三部一提起西廠系明軍,個個神情震怖,象是見了鬼一般。

這一戰之後還有一個作用,方唐鏡宣揚的“共同富裕”的威力開始慢慢顯現出來,經過方唐鏡的指點,大批商人進入到草原中勘探,然後在方唐鏡指定的大多數地區都發現了巨量的礦藏。

而草原各部也在得到了方唐鏡的指點下,以資源和人力換取市場和技術,雙方以各佔五成的合股形式協作生產,吸納了大量勞動力,並圍繞著礦山形成了定居點,並逐漸發展成了城市規模。

而明朝又有數十家大商家直接派人進駐大草原,大量收購羊毛,可謂是有多少要多少,甚至投入巨資改良引進優秀的長毛羊,竟是弄得草原人家家爭著養羊,每日裡薅羊毛薅個不停。

隨著生產的不斷提升,對於文化的需求亦是呈爆炸式增長,草原很快便應運辦起了學堂,當然,最開始時是以定居點為始,漸漸輻射到了全境。

大元開始在各地設立正式的固定衙門處理當地政務,這就對讀書人的需求更加旺盛,一時之間,從貴族到領主再到平民子弟,讀書之風蔚然。

由於糧食礦產羊毛肉類等貨物的不斷流通,大量漢人湧入草原,同時也有大量草原人進入中原,蒙漢通婚越來越頻繁,後來發展到昔日的九邊重鎮在軍事上形同虛設,反倒成了兩邊交易的重鎮,是兩國的重要財賦之地。

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兩國最終會融合成一個相互交融的國家。

不過這些都是一個逐漸發展的後話,在此略過不表。

此時的汪芷方唐鏡王越徐小公爺四人行走在隊伍的最前頭,可謂是春風得意馬蹄疾,四人時不時哈哈大笑。

隊伍從榆林入關,一路逶迤而行。

而朝廷早已得到全面詳細的彙報,頓時天下震動,舉國歡騰。

從入關的那一刻起,便不斷有欽差前來慰問,以示皇帝和朝廷的榮寵,搞得四人天天擺香案謝恩,連稱惶恐不敢。

欽差總是不屑地撇了撇嘴,裝什麼裝,指不定心裡早樂開了花。

這是妒忌也妒忌不來的,沒看到皇帝天天樂得找不著北了麼?

天天派人重新裝修祖廟,每天上早朝總要提上三五回這檔子事,什麼老子英雄兒好漢,長江後浪勝前浪,自己沒辱沒了太祖太宗等等等等,實在讓各位大臣們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要知道,這次出兵,皇帝只和兵部戶部工部商量就乾綱獨斷,這繞過內閣之舉實在是前所未有之事,為此大臣們是頗多非議的,可這一次成化皇帝動用的是西廠,乃是皇帝親軍,從理論和程式都是可以不經過朝廷的。

按照以往的邏輯來說,這六千人能成得什麼事,還不是給東虜北虜送人頭的份?

誰也沒想過西廠還能一舉滅了建州三衛中的兩衛。

這本來已經夠讓人驚掉下巴的了,汪芷竟然還能接二連三地再接再厲,領兵一頭就扎進了大草原之中。

群臣得到訊息的時候,莫不大罵汪芷不識大體,輕啟邊釁,你自己死了不要緊,還要連累此後國家兵禍連綿,民不聊生也。

正因為這些有的沒的言論,因而成化皇帝也是擔著很大責任的。

此時汪芷一舉立下不世之功,成化皇帝高興自不必說,每日早朝必提,看著下面一張張抽搐的面孔,心情那叫一個龍顏大悅,朕乃是天子,用人的眼光豈是爾等凡夫俗子可比!

而且經過此事之後,最為神奇的是,成化皇帝的口吃竟然不藥而癒,還成了一個動輒長篇大論的“中興之主”,不得不讓人嘖嘖稱怪。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成化皇帝之所以口吃乃是從小就不夠自信,缺乏安全感,此時汪芷的成就他已經移情地將之歸為自己的英明神武,太祖太宗這兩位雄主都做不到的事,自己竟然做到了,由此證明自己果然是天命所歸的中興之主,不輸太祖太宗也!

信心膨脹的人,哪裡可能口吃。不過後宮也頗有些怨言,皇帝這些天跑到萬貴妃宮裡的次數比以往在多了無數次,常常下了早朝便直奔萬貴妃宮裡,兩人一膩歪就是大半天,還讓不讓別的宮過下去了?

萬貴妃與汪芷的關係舉世皆知,這下還不知會把汪芷寵到天上去?據梁芳傳出來的訊息,成化皇帝私下甚至半公開說過:此乃不世之功,當予不世之榮。

當此之際,朝中不論是清流正人還是奸佞小人又或者竊居高位的大奸們心裡都在擔心一件事,汪芷本就持寵難制,此時立此天大的功勞,往後可如何是好?

一時之間,朝廷上下竟形成一股暗流,不論忠奸,都在絞盡腦汁地想盡辦法欲除掉西廠!

因為此事,朝廷上的巨頭們少有地形成了合力,在萬閣老的壽誕之際,從前老死不相往來的許多清流官竟主動登門賀喜。

據小道消息傳來,萬閣老專門為此與清流中的毛弘大人閉門談了一個多時辰,期間有人聽到了摔碎玉器的聲音,但兩人走出來的時候都是紅光滿面,一副得償所願的神情。

當然,這事不可能是現在,但也不能拖得太久,在這次告祭太廟之後便要發動。

按慣例,大軍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是需要召開午門獻俘和告祭太廟之盛大儀式的,但由於不便刺激元帝,因而便將午門獻俘改為歡迎大軍入城,然後才是告祭太廟。

一路之上當然還有很多八卦花絮,比如元后便提前著人奉上大批珍玩,不過奇怪的是,這些都不是交給朝廷和皇上的,除了一部分是孝敬給太后的外,七成倒是以私人名義孝敬嬸孃,這個嬸孃當然就是萬貴妃。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萬貴妃當然也是得了汪芷的提醒,著人送來大批新潮服飾化妝品美容養顏女性養生補水之類應有盡有。

滿都海目瞪口呆,喜不自勝地試了又試,然後對鏡渭然長嘆,有如此神物,不要說天天二十五六,便是天天十七八又有何難哉?

但她隨即便想到,後宮之中人人皆有此神物,為何萬嬸孃能獨冠後宮,此必有過人之不傳之密也,於是深深感覺這趟大明之行是來對了。

當然,同樣讓她震撼的遠不止此,大明物產之豐富,商業之繁榮,人丁之興旺,文化之風流都是前所未見,方唐鏡還為此特意放緩了行程,讓她領略到大明的博大精深,可惜不能帶她江南一行,否則更會讓她一行終身難忘。

聽到大軍歸來,各地商人,尤其是江南商人還有那些跟隨西廠系賺得缽滿盆滿的傢伙們,立即沒臉沒皮地湊了上來大肆歡迎,每天變著法子的討大軍歡心,一路所過,彩旗飄揚,鑼鼓喧天,一派歡樂盛世景象。

終於,北京城已遙遙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