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抗日之小兵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抗日之小兵傳奇第104章節——淞滬會戰撤退之軍事會議(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抗日之小兵傳奇第104章節——淞滬會戰撤退之軍事會議(2)

197年11月15日晚,淞滬會戰的後期,因為胡剛這個小人物的到來,並不沒有如歷史上那樣,國軍部隊大潰退。現在的情景是各部因為保安團在後方堅守了一天,又在杭州灣的後方佈下了幾條防線,這幾支部隊雖說只是集團軍的川軍部隊,不過也有51師的一個團。而這個團的團長,就是從北大棄學從軍的張靈甫將軍,只是這時他還只是05團的團長。這是一個從小兵打成將軍的抗日名將。而且在參軍前還是北大的高材生。所以說對於這樣的按排,陳將軍還是下了決心,不是他不想放更多的部隊保衛後方,而是現在情形他不得不這樣,調更多的部隊去南京,首都,肯定是下一次大戰的地方,這裡,不是如有一些人說放棄就放棄了,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國家的首都被人輕易佔據,那將是怎樣的一種後果,只有一些所謂的高明人士說著不怕凍著,打打口水仗可以,真的現實戰爭中呢?只會躲著發展實力。看著國軍在前方打的你死我活。遊而不擊的確是一種很高明的戰略。

寫到這裡,作者不得不提一下張靈甫將軍。這名純樸的軍人。一個為了國家民族重任,重傷不治堅持在火線的英雄將軍。萬家嶺大勝的主工功臣之一。無論歷史怎樣寫,將軍的功勞會讓有良知的後人記住。時間也將讓將軍的功出現在人們的眼中。筆者是一名軍人,無否認在得知將軍的故事後,就以將軍作為偶像。但這不代表作者說一些遠離事實的話,在這作者也只是想藉此說出對將軍的敬佩,但並不代表什麼其他觀點。在在我們一起看下將軍的成長過程,在這請諒作者寫入將軍的資料。但只能算一個大致的脈絡吧,將軍其人也將在故事中出現,只不過是在後面的章節——

中文名:張靈甫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陝西省長安縣東大鄉大東村

出生日期:190年8月0日

逝世日期:1947年5月16日

職業:軍人

畢業院校:廣州黃埔軍校

信仰:佛教

主要成就:三等寶鼎勳章

美國金質自由獎章

張將軍是抗日英豪民族之魂,尤其是親率敢死隊智取古山的壯舉,腿被日寇機槍打斷,血灑疆場之悲壯;抗戰之中,捨身忘死。身中七處彈片猶不下火線。在香港治療腿傷期間,不聽醫生勸阻瘸著腿回到戰場,試問將軍如此英雄古今華夏大地幾人可比?將軍在給家兄信中曾說:“此次抗戰,為國家民族爭生存,兵兇戰危,生死未卜,家人當我已死,絕勿以我尚生,予果死,堂上雙親請兄奉養,膝下諸子,望兄撫教。予妻守嫁,聽其自然。”抗戰時美國記者問將軍中國是否會勝利,將軍答“中國必勝”美國記者又問“戰後你將做什麼”將軍回答“那時我已經死了”試問古今華夏有幾人有如將軍般慷慨激揚視國家名族大義為己任捨生赴死.將軍是中國近代第一個職業軍人。

編輯本段軍事生涯196年10月,國民革命第一軍第1師步兵排長見習官,後升任排長

196年秋冬,國民革命第一軍第1師連長

198年1月9日,國民革命第一軍第1師第旅6團1營連連長

199年5月,國民革命第一軍第1師獨立旅第團營9連連長

(蔣桂之戰結束後,第四集團軍第17師被縮編成中央軍獨立1旅,獨立旅不久後被編入第1師)

190年5月,國民革命第一軍第1師獨立旅第團營營長少校

19年冬,國民革命第一軍第1師獨立旅第1團團副中校

19年,國民革命第一軍第1師獨立旅第1團團長

195年,殺妻吳海蘭,被關入“模範監獄”

197年,第51師師部高參上校

(同年51師58師編成第74軍,次年57師撥入第74軍序列)

197年10月,第74軍第51師第15旅第05團團長上校

198年9月,第74軍第51師第15旅旅長少將

1940年冬,第74軍第58師副師長

1941年10月4日,第74軍第58師代師長

1941年冬,第74軍第58師師長

1944年5月,第74軍副軍長

1945年月0日,授予少將軍銜

(同月保送入陸軍大學甲級將官班第二期深造)

1946年4月0日,第74軍中將軍長兼首都警備司令

1946年5月至6月,陸軍整編第74師中將師長

(第74軍整編番號更為陸軍整編74師)

1947年5月16日,在孟良崮戰役之中陣亡,享年45歲。

190年8月0日,張靈甫出生在長安東大鄉大東村的一戶農家。家境不錯的張父將張靈甫送入私塾,11歲的靈甫進入小學。後考入長安中學。在西安的時候,青年張靈甫為文廟的碑帖所吸引,每逢節假日都帶上紙筆到文廟臨摹碑帖,聚精會神經常忘記吃飯。他的字很快聞名全校,學校專門為他舉辦書法展,觀者如雲。此事被陝西的國民黨元老于右任聽說。于右任曾東渡日本留學,參加過同盟會,19年,回西安出任靖國軍總司令,討賊軍西北第一路總司令。他的書法譽滿天下,於是很想看看張靈甫的本領。當時的張靈甫揮毫落筆,連寫5個條幅。于右任驚訝之餘大喜過望,連連道:“奇才,奇才,後生可畏!”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張靈甫愛好歷史,喜歡一同談古道今,指點江山。19年畢業後,他回家鄉擔任了一段時間的小學教師。後接受新思潮的影響,張靈甫不甘身處窮鄉僻壤,千里迢迢來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北京學生運動風起雲湧,張靈甫積極參與之餘,深感學生的軟弱無力。憤而投筆從戎,到河南開封參入胡景翼的國民二軍軍官訓練團。196年,熱切投身革命的張靈甫參加了廣州黃埔軍校在鄭州的秘密招生,並被錄取。同年秋,張靈甫進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入伍生總隊,修步科。

197年月8日,軍校第四期學生開學典禮上,張靈甫、胡璉、林彪、劉志丹、袁國平、李彌、文強、唐生明等日後中國大地上風雲一時的人物們站在一起,聆聽校長蔣介石的訓話。以這一刻為起點,張靈甫開始了他二十年的戎馬生涯。

將軍是抗日英豪民族之魂,尤其是親率敢死隊智取古山的壯舉,腿被日寇機槍打斷,血灑疆場之悲壯;抗戰之中,捨身忘死。身中7塊彈片猶不下火線。在香港治療腿傷期間,不聽醫生勸阻瘸著腿回到戰場,試問將軍如此英雄古今華夏大地幾人可比?將軍在給家兄信中曾說:“此次抗戰,為國家民族爭生存,兵兇戰危,生死未卜,家人當我已死,絕勿以我尚生,予果死,堂上雙親,請兄奉養,膝下諸子,望兄撫教。予妻守嫁,聽其自然。”

將軍是北大才子,一手好字,對軍事戰略有著精湛的學養。曾根據自己的作戰經驗,寫了《遭遇戰研究》《山地戰研究》《日軍作戰心理分析》《在劣勢裝備下如何實施河川戰》《我帶兵的經驗》等文章。

將軍私人品行良好,嚴於律己,常常用津貼解決同事家中的困難,改善部隊伙食。愛家鄉,尊敬父老。每次回家都是三十裡下馬,不穿戎裝,向鄉親們問寒問暖問收成。方圓幾十裡的父老都將自己的兒子送到他的部隊參軍。將軍身高一米八六,英俊瀟灑,相貌堂堂,如此英豪怎不令人讚歎。

各位親愛的讀者,請諒解作者在這匯入張靈甫將軍的資料。因為他所成長的74軍是在抗日之戰爭中打出的名聲,筆者不得不寫出來,再加上也是小兵這本書中接下來次於主人公的人物,所以也就從這裡開始寫將軍的故事,以致有些遠離標題,還請各位讀者理解,謝。(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