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抗日之小兵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二百五十三章節——胡剛的回憶(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二百五十三章節——胡剛的回憶(上

收到一旅長到達金龍山佈防後,胡剛的心再次沉了下來。因為平行時空,不要說金龍山,就是新牆河也是失守,引小B步步深入,最後取得了長沙第一次會戰的勝利。這一次因為守備師造成的一些變故,沒有把戰火燒到長沙周邊,而是在湘北就來一個了結。

有了這些變化,胡剛還是無法放下心來,作了一個攪局者,就得負起這個責任。前一階段是得到了勝利沒有錯,而這還是大功,殲滅了第六師團大部,重慶那裡相信也會給予些獎勵。此不是想要的,但不代表士兵們想要,那些血可不能白流。

在胡剛的心中也有個想法,提前把長沙之戰發動,引來戰區一些佈置的無功,還險些造成損失。這個大錯也將由自己背,功與過相抵是很可能的事。要想得到此次大戰的勝利果實分享,就得再立一次功。

使得他不得不再次回憶平行時空中,長沙第一次會戰的兵力佈置,如此一來,才有可能做到一些合理的調整。讓手中的兵力發揮更大戰鬥力。求人是不如求己,還不要說是站在風口上。

開啟思緒,是回到了那個平行時空中,看到先輩們堅強的戰鬥到第一線,沒有因為流血而放棄戰鬥,也沒有因為敵強而投降,而是在頑強地戰鬥。不如小鬼子裝備好,就以人數上的優勢,前赴後繼的用血去建堅強國防。胡剛的眼中似出現了那個時代前輩們英勇的身影,而他的腦海中也隨著出現了第一次長沙會戰中的一些資料——

1939年9月,駐咸寧之日軍第十一軍司令官岡村寧次,由鄂中、鄂北分別抽調第三、第十三兩個師團主力和獨立炮、工兵各一聯隊,集中於臨湘、岳陽兩地,會同原在岳陽、通城的第六、第三十三兩個師團,積極準備向湘北進犯。估計其總兵力約在10萬人左右。

第九戰區的兵力部署大致如下:

(一)贛西支戰場由羅卓英之第十九集團軍負責守備,並轄有蕭之楚第二十六軍、孫渡第五十八軍、俞濟時第七十四軍、夏楚中第七十九軍、劉多荃第四十九軍等六個軍,在贛江以西沿新喻、高安、奉新、靖安南北之線,向南昌及南潯路方面之敵採取持久防禦的對策;與敵兵力約為五與一之比。

(二)湘北主戰場以王陵基部第三十集團軍轄韓全樸第七十二、夏首勳第七十八兩個軍,配備在渣津、修水幕阜山區,向贛北武寧方面之敵採取機動防禦。

以楊森部第二十七集團軍轄楊漢域第二十軍及李玉堂之第十軍(系臨時配屬),在平江以北南江橋、九嶺一帶地區,向鄂南通城方面之敵進行持久防禦。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以關麟徵部第十五集團軍,擔任新牆河正面之防禦;該部轄張耀明第五十二軍、陳沛第三十七軍、彭位仁第七十三軍等三個軍(臨時配屬指揮)。新牆河防線,右起楊林街,左抵洞庭湖東岸之九馬嘴,由第五十二軍扼守;湘陰以北至洞庭湖東岸之江防,由第三十七軍守備;第七十三軍控制在汨羅江地區,任第二道防線之守備。

三)戰區直轄部隊為歐震第四軍、李覺第七十軍、張衡暫二軍和新六軍等四個軍,控制長沙以北瀏陽及粵漢路株洲以北三角地區,以備策應各個方面之作戰。

(四)湘鄂贛邊區遊擊總指揮樊崧甫轄五個挺進縱隊(每縱隊等於一個師,但裝備較差),進出鄂南地區,擔任敵後遊擊。

(五)洞庭湖西北岸,常德、澧縣、南縣、華容等縣,分別由第二十集團軍萬福麟之五十三軍、霍揆章之五十四軍擔任警備。

第九戰區兵力,除第十九集團軍在贛西,第二十集團軍在洞庭湖西岸之七個軍不計外,在湘北正面者尚有十一個軍,連同五個挺進縱隊和直屬炮、工兵,總人數約有20餘萬,超過敵人一倍多。

當發現敵人進攻新牆河時,薛嶽在長沙長官部召集高階幕僚及直屬炮、工兵指揮官開了一次作戰會議。他首先指定參謀長吳逸志率領長官部大部人員撤往衡陽二塘(後轉至耒陽),其餘留在長沙指揮所的,除我外,計有參謀處副處長趙子立、高參曾舉直、炮工兵指揮官王若卿、蔡時雨以及少數參謀人員。

其次,在研究作戰中,當時與會人員提出了三種對策:一、應按照原定方案作戰,如新牆不守,應在汨羅江之線,利用既設陣地與敵決戰;二、利用縱深地帶逐次抗戰,依戰況的推移,再視情況而定;三、將敵誘至撈刀河以南,左翼依託湘江,右翼依託瀏陽大山,在長沙外圍與敵決戰。薛嶽在聽了各方意見後,初尚躊躇,最後他說:“由於長、嶽之間的交通我已徹底破壞,應該誘敵至長沙郊區,採取反包圍與敵決戰,但須先向委員長報告裁定後才能決定。”由此可以看出當時薛嶽對長沙的堅守是毫無決心的。

(二)湘北方面

甲、新牆河北岸前哨戰鬥揭幕於9月18日。當天拂曉,集結岳陽方面之敵第六、第十三兩師團,各以一個大隊附炮兵一部,分向第五十二軍趙公武、覃異之兩師警戒陣地金龍山、斗篷山、雷公山、小喬嶺、銅鼓山等地先行炮擊二小時,8時許,步兵開始進犯。敵、我不斷增援,相持至19日拂曉後,金龍山、斗篷山兩處陣地因比較突出,工事全被敵炮轟毀,守兵趙公武部胡春華營自戰鬥開始即誓死堅守陣地,已與敵相持達三晝夜。在戰鬥中,除7個負重傷的士兵先後退出陣地外,其餘自營長以下全部與陣地共存亡,無一生還。黃昏前,陣地陷入敵手。

20日晨,敵集中大部炮兵火力轟擊雷公山、草鞋嶺一帶陣地,敵步兵亦各增至一個聯隊,更番猛犯,激戰至22日黃昏。守備草鞋嶺陣地的覃部史思華營已傷亡過半,覃異之以電話命令史:“如無法支援,不得已時可向東靠。”史回答說:“軍人沒有不得已的時候。”堅守不退,以身殉職。同日晚間,新牆河北岸警戒陣地全部被敵突破。第五十二軍原在北岸之張漢初師,亦同時撤回新牆河南傅家橋地區,為軍預備隊;新牆河北岸戰鬥於焉結束。

這次前哨戰鬥延續了五晝夜,敵人自此竄抵長沙城郊,費時亦不過七日,而且中間經過五道防線的陣地。這就說明,前哨戰鬥是認真激烈的,起了遲滯、消耗和挫傷敵人的作用;同時也說明下級官兵富有民族氣節和愛國熱情,能夠殺身成仁,捨生取義。可惜他們的壯烈行動,在整個戰役中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

乙、新牆河戰鬥。新牆河陣地,右起楊林街,中經筻口、新河鎮,左抵榮家灣洞庭湖邊。

22日,新牆北岸全部警戒陣地和前進陣地陷敵之後,關麟徵令第三十七軍除留羅奇師守備營田外,悉調至前線協同第五十二軍鞏固新牆南岸陣地。當晚,由於敵我調整態勢,正面戰鬥暫趨沉寂。但集結臨湘之敵第三師團之一部(約一個聯隊),於同日拂曉前密乘船只,協同敵洞庭湖艦隊約千餘人,在敵酋東藤少將指揮下,先以一部在鹿角、九馬嘴兩處分別強行登陸。

23日午前,敵第六、第十三兩師團沿新牆河岸發起全線總攻,並以主攻指向新牆鎮、榮家灣之間鐵道正面。當天午後,榮家灣、新河鎮、楊林街三處陣地同時被敵人突破。此時,竄入洞庭湖海陸混合之敵——洞庭支隊,乘新牆河南岸第十五集團軍崩潰之際,經荷葉湖竄入湘江之營田附近,在飛機掩護下,於24日拂曉分別在營田及其附近之新洲、白魚圻等處強行登陸,與守備該地之第三十七軍羅奇師發生戰鬥。

守軍雖得到第七十軍一個團的支援,仍未能阻止登陸之敵向汨羅江以南發展。而關麟徵的第十五集團軍主力在新牆南岸防線被擊破後,一直向南潰退,一部竟退至株洲以南醴陵附近之線。此時,不僅經營一年以來譽為銅牆鐵壁的所謂“伯陵防線”(薛嶽號伯陵)在新牆河畔,全部瓦解,而且長沙方面亦陷入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之中。新牆河畔的戰鬥,就在這樣的情況中結束了。

回憶到這裡,胡剛堅定地對自己說“我來了,這些事都已經改變,那下面是無妨讓小鬼子再次受損,就是付出我守備師全部兵力損耗又何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