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高陽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章 聽而不聞,言行一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章 聽而不聞,言行一致

宋之應天府,即原宋州,乃是大宋龍興之地。

大宋開國太祖皇帝尊號“應天廣運仁聖文武至德皇帝”,故真宗皇帝於大中祥符年間升宋州為應天府,

又數年,升南京,

為大宋三京之一。

其地古又稱睢陽,後世多稱商丘,倒是和名氣更大的另一個既名南京又名應天府的城市並無關係。

大宋真宗皇帝大中相符四年,西元1011年,

應天府書院外,

從長山來的少年人朱說獨面數人,且面對的人越來越多,他卻仍就鎮定從容,侃侃而談:“……睢陽者,古之聖王所都。古及燧人氏,於此取火,於是文明得昭;又至高陽氏,都國在斯,終而人文肇傳……

我所聞者,聖人徳蓋蒼生,王者澤披天下,無不用事於國人,而得其信,而及神明者,其廟立,其道傳,其名垂宇宙,橫貫古今。

我未聞者,因祥瑞而功成,繼得天授,可令民實服之!

黃帝因封禪而並天下乎?

秦皇獲黑龍,漢武見麟,而史家固不掩其瑕。

……其獨我大宋哉……”

“荒誕!荒誕!”

“聖人之文,入爾之耳目,可謂汙矣!”

“庶孽之輩,再嫁之子,也敢言煌煌聖道?”

“爾今雖作大言,若天子駕臨,想必乞狀尤卑,可見也是虛偽之徒,似爾這樣人,讀了聖賢書,實在可恥......”

長山少年朱說哂然說道:“若官家駕臨,我亦不見。”

圍觀者中便有人問道:“為何不見?”

“他日再見,未為遲也。”

“哈!少年人好大氣!意在及第,他日做殿上臣?”

“然。”

少年人朱說認真說道。

……

“言之不怍,為之也難!”

童飄雲忍不住微嘲說道。

周虞看她一眼,笑道:“不錯,你還讀過《論語》。”

童飄雲仰面,微有傲色,說道:“我派雖在道家,但師父傳道,無所不包,兼容幷蓄,一概經典、技藝都要學的。只師兄你不同,功夫不練,宮裡的藏書也不願讀……”

“師姐。”李秋水小聲說道,“師兄知你說的是《論語.憲問篇》,可見師兄是讀書了的……”

“啊這……”

童飄雲不禁赧然。

“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出自《論語.憲問篇》,後來有個叫朱熹的人做了批註,對這句話做了極為精準的解釋:大言不慚。

周虞淡淡說道:“孔夫子的意思是,人如果言過其實,那麼當然就不可能做到言行一致,把說的話實現。

你覺得,這個叫朱說的少年,做不到?”

童飄雲搖頭說道:“自然是做不到的。”

“那你覺得,一定不可能有人做到嗎?”

童飄雲略微思索,不禁為難說道:“或許……會有吧?”

“既然或許會有,那麼,為什麼不能是他呢?”

周虞又問道。

“啊這……”

周虞笑著拍拍她的頭,一副關愛傻孩子的模樣,說道:“不要難過,人往往都是這樣的。在看不到聽不到時,也能接受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但當親眼看到親耳聽到別人作‘大言’時,往往就不願承認不願接受了。

這無非是因為自知自己做不到,所以不願接受一個親眼目睹的人有可能做到,因此一定要詆譭他,期望他做不到,從而才能忘掉自己影子裡的那一點點小,獲得一點點卑微的自我安慰。”

師兄的安慰顯然起到了反向作用,

師妹更難過了。

小師妹李秋水一向勤學好問,當即問道:“師兄,如果我們能做到心無私念,真誠地去相信對方有可能言行一致,實現‘大言’,這是不是一種很高的境界呢?”

“或許算是吧。”

周虞說道。

“師兄也不確定?”

“對,不確定。”

“師兄也做不到?”

“做不到。”

“可是,我看師兄你無比篤定地相信,這個叫朱說的少年,有超出常人的能力,他可以踐行自己說的話,做到‘為之不難’。”

“對。”

“那師兄為什麼又說,你也做不到呢?”

周虞挑了挑眉梢,

他當然不能說,我可以前知,我知道這個叫做朱說的少年,幾年後會進士及第,後來改換姓名,認祖歸宗,他的名字叫范仲淹……

所以他只能強作認真說道:“因為啊,這世上有一些人,是我們尋常庸碌的人不配置評的!”

“比如這個少年?”

“是。”

……

應天府書院門前,

少年人朱說清瘦的身板挺得筆直,堂堂正正說道:“我今日敢言,他日也敢言。我今日敢言,他日還敢上書。我今日敢言,他日更敢革新變勢……”

“你想上書?所以,你要及第為官?”

有人問道。

“然。”少年人朱說道。

“你想更新變勢?所以,你還要拜相作宰,操持大政?”

“然。”

少年人朱說答得更加堅定。

“當今官家,曾親征以定邊境,治政亦不可謂不善,故而天下承平,處處見祥瑞,年年降祥符,及官家封禪泰山,成古今罕有之業!小小稚童,你想變革什麼?”

“哈哈哈哈……”少年人朱說不禁大笑,“當今官家親征契丹,固未戰敗,但盟在城下,議在檀淵,盟約歲歲向契丹納貢!

自古戰於外,勝而納貢者,我未嘗聞之!

再言治政,必稱鹹平以來之繁盛,實不見天下之苦也。

我問爾等,見過淮上災民否?見過賊人橫行否?見過官吏貪酷否?

又說什麼祥瑞,天書……哈哈哈!王欽若、丁謂之流,諂媚無恥,逢迎上意,偽造祥瑞,又鼓動天子竭天下之力,封禪泰山!

泰山者,天地之通,非聖王不能封禪!

我悲泰山,自此以後,再無天子敢往封禪……”

“忤逆之徒,也想進應天府書院?”眾人之中,便有一人越眾而出,厲聲喝道,“你仰頭看看,這應天府書院之名,便是官家御賜,御筆所書!”

“哦。”少年人朱說說道,“我慕睢陽先生,故至此地,見此御筆,說了一句‘天下庠序,以此為首,何必天子筆墨言之?’,便有人與我相爭,故才有這一番爭執。

如今看來,爾輩俱是書院學子,卻是我錯了,院中皆是爾輩人物,應天府書院也當不得天下庠序之首……”

“大膽!”

“報官!請應天府衙來,鎖拿此狂徒,問他個大逆不道之罪……”

……

“大宋不因言而罪,你們可以試一試。”

有一個年輕人,從人群中走出。

“人之最貴者,在於言行一致,為所言付諸行動,踐行不移。

你覺得你行不行?”

年輕人問道。

少年人朱說目露狐疑,但回答得卻認真:“當然,我志在此。”

“你叫什麼名字?”

少年人朱說便深深一禮,說道:“朱說,長山人士,祖籍邠州。”

周虞笑問道:“他們說你是‘庶孽之輩,再嫁之子’?”

少年人朱說殊無羞慚之色,坦然說道:“我本姓範,漢之範滂、唐相範履冰之後,先父範諱墉,歷為吳越國武德武信武寧三軍節度,及至入宋,官至武寧軍節度使。我幼時,先父故,母子不為嫡母所容,故從長山朱氏……”

“那你在不在乎他們說的話?”

“不在乎。”

少年人朱說說道。

“很好。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年輕人讚許點頭,“你還沒有表字吧?”

“無。”

“我贈你一字如何?”

少年人朱說淡淡說道:“且聞之。”

不愧是范仲淹……周虞心下暗忖,似這樣的人物,做他的老師,自己是不配的,但既然見到了,不做點什麼總覺得更可惜,於是他說道:“老子曰:視而不見,名曰夷;聽而不聞,名曰希。我贈你表字‘希文’,你覺得如何?”

少年人朱說長長地思考了片刻,點頭說道:“可。”

周虞滿意極了。

少年人朱說長施一禮:“多謝先生。”

周虞讓到一旁,說道:“不敢。”

“我觀先生,實非常人,可有教我?”

“我教不得你啊!”周虞遺憾說道,我哪裡配呢,“哦,似你這樣的人物,似你這樣的志向,來日當在廟堂之上,為家國民族從事,可想過出將入相?”

“當然。”

“那麼,我教你一門功夫吧。”

“我觀先生服飾,是道門中人,先生要教我的,可是道家養生惜命之學?”

“不算。”

“師兄你不是不練功?”童飄雲在周虞身後,按捺不住問道,接著說道,“小郎君,我師兄說的,是我們身在江湖,以一敵百的功夫。”

“哦?也好。”少年人竟無半點鄙夷不屑之色,整了整衣衫,就要在周虞面前跪下。

周虞連忙阻止,說道:“我只會這一門功夫,還是往年意外從旁人處所得,那人也不算我師,故而我也不必以師之名授人。

你只記得,這門功夫出自西南一個小門小派,那門派的祖師倒還是個人物,這門功夫卻也不起眼,但其中唯有一招很是厲害,你學了傍身,日後有用,

這一招叫……大戳腳!”

少年人朱說懵懂,

童飄雲、無崖子、李秋水三位師妹師弟全部呆滯。

————————

ps:

【先更後改ps部分不收費。】

我得補充幾句。

首先,

范仲淹:這作者在章節裡杜撰的屁話我都沒說過。

其次,

為什麼要寫范仲淹?為什麼說他是無雙國士?

就像為什麼“文正”這個諡號極為珍貴,憑什麼范仲淹能得到?

好像除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出自名篇《岳陽樓記》的名句之外,大家平常也不大記得他有什麼盛名。

有宋兩代,名垂青史的大人物不在少數,有治世之能臣,挽天傾之武將,也有文華一代,名傳千秋的大文豪,

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老蘇,大蘇,小蘇,蘇門四學士,辛棄疾,陸游,岳飛,狄青,晏殊……

但我還是覺得範文正公是最偉大的那一個。

韓琦稱讚他,

“雄文奇謀,大忠偉節。充塞宇宙,照耀日月。前不愧於古人,後可師於來者。”

王安石更誇張——

“嗚呼我公,一世之師。由初迄終,名節無疵。”

什麼叫無疵?

就是完人啊!

范仲淹入仕近四十年,地方州縣、朝廷中央、前線戰場,幾次進出,無一處做得不到位的。

好水川大敗之後力挽狂瀾,拜相之後發動慶曆新政……

這是於公。

於私,他一生奉行勤儉質樸的風格,弟子讓他蓋個大house養老,他說“人苟有道義之樂,形骸可外,況居室乎!”

這tm才叫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吧?

為了寫這一卷,我特地把《宋史.范仲淹傳》找出來,抽空讀了又讀。

《宋史》是元代修的,人所共知的特點就是“又臭又長”,在二十四史中,是體量最大的一部,

但我讀《范仲淹傳》,實在是覺得太精簡了,太可惜了,太遺憾了,對於這樣一位人物,僅一篇傳記遠遠不足以將他的偉岸身影烙印在歷史長河中。

范仲淹的為人和執政,以其強烈的憂患意識、擔當精神,始終貫徹“以天下為己任”的意志,一生沒有絲毫變更過,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他展現了士大夫最為可貴的一面,堪稱是中國古代官員的典範,是中國古代不多見的真正的“士大夫”!

範文正公頂天立地,

有宋一人!

這就是我在這一章裡反覆想表達的,“言行一致”,有勝於一切。

范仲淹是真真正正的一個做到了這一點,將一生都獻給自己的國家,民族、人民以及自己的理想的人。

前些天我寫本卷第七章《國士無雙》的時候,是袁隆平老先生去世那天,

袁神農大概也是這樣的一個人。

從微末時開始,將整個一生,都獻給了農學,獻給了解決億萬人飢餓問題的事業,獻給了他的民族和國家,獻給了他的人民。

什麼叫言行一致,踐行自己的理想,實現自己的抱負,矢志不移的體現作為一個人的最高精神?

像范仲淹、袁隆平這樣的人,

就是這樣的。

所以,這樣的人,是無雙之國士。

我做不到,我想大家都不太可能做到。

但我深深震撼並感動於這樣的人。

我為我們的民族和國家有這樣的人而慶幸和自豪,

作為一個普通人的,那一點點,微不足道的自豪,

以及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