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巔峰大藝術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209章: 收藏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09章: 收藏熱

馬大寬微笑了一下說:“沒事,誰都愛惜自己的東西,但是,假的終究是假的,要想玩兒古玩,不打眼,必須要提高自身的眼力,這才是關鍵啊!”

津海電視臺主辦的這次鑑寶節目,如果藏品鑑定為是真品的話,電視臺會出具鑑定證書的,如此一來,也就有一些拿著假東西想渾水摸魚的藏友。

如果碰巧經過這些專家鑑定後出具了證書,那可是立馬就能讓本來一文不值的假古董,變成價值千金的真物件兒了。

在我們國家,歷史上,每個朝代都會產生大量的贗品古董。

所圖不外乎是為了“利”之一字,但是現在玩收藏的人,也都學乖巧了,沒有十分把握,一般都是不見兔子不撒鷹,很少花費巨資去買那些看不準的物件兒。

如果有某些所謂專家,經過鑑定出了證書,即便證書一點兒也不權威,但是似乎對於買主,還是有一定保證的,起碼是心理上的保證。

再說那鼻菸壺的主人,雖然被馬大寬打擊了那麼一下,卻心服口服了,回到座位上,就對周圍的人說,別看那專家年紀小,似乎還真有兩把刷子,把我這鼻菸壺說得頭頭是道,下次我再買鼻菸壺,一定得帶著放大鏡去。

這麼一宣傳,鄰座的幾個人就站了起來,紛紛拿著自己的藏品去找馬大寬,有的是書畫類,有的卻是雜項。

不過,雜項一類,並不是馬大寬負責,他就直接推給了雜項專家。

這一下午的鑑寶活動,在傍晚6點鐘的時候結束了,全民淘寶的熱情依舊十分高漲。

主持人告訴廣大藏友,說是過段時間依舊會安排類似的活動,到時候,大家再來參與。

為什麼,收藏熱會在那幾年如此盛行,也是有很多歷史原因的。

據專家說,在我們國家,有五次收藏的高潮。

第一次是宋朝,宋朝的時候皇帝喜歡書畫,所以書畫創作和鑑藏比較盛行。

明朝是第二個書畫收藏高潮,這個書畫收藏高潮是以民間收藏家項元卞為首,還有文人詹景鳳、祝枝山、文徵明、董其昌等參與。

到了清朝至乾隆年間,就進入了第三個收藏高潮,這個收藏高潮,前期是以民間揚州大鹽商安岐為首的收藏家,當時揚州是食用鹽的集散地,而且原來鹽是官營的,由於安岐是朝鮮人,後來進入滿清八旗,這幫鹽商很有錢,有錢以後開始搞收藏。

到了第四次收藏高潮的時候,是清末民國時期,京城逐漸的有了像張伯駒、袁克文,溥儒這樣的大收藏家,溥儒是恭親王之孫,恭王府是僅次於故宮博物院的王府。

這第五次收藏高潮就是現在,以199年成立了收藏家協會為標誌,國家進入了第五次收藏高潮。

第五次和以前的四次收藏高潮有巨大的區別,在這個收藏高潮中參與的人數是古代所有參與人數的更多倍。

現在才只是00年的開始,就這次楊柳青鎮的鑑寶活動來看,就已經開始火熱起來,這種收藏的熱情,大約會一直蔓延到010年前後。

做完這次節目之後,馬大寬才正事進入了年假,從這一天一直到正月十五,他一直一個人悶在作璞軒裡,主要是在寫劇本。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這期間,諾娃來過兩次,也沒出去玩兒,都是坐在一起探討劇本。

一晃,很多天過去了,冬去春來,有時事業心的人,都想要在這一年的開始,找一些新的合作,拓展自己的經營範圍。

春天是種子萌發的季節,人也一樣,蠢蠢欲動。

利用春節放假的這些天,馬大寬已經把《潛伏》的劇本寫好了。

劇本足足寫了0多萬字,要拍電視劇,估計至少也是0集。

春天是尋求合作的季節,所以,馬大寬就給柳炎打電話,想要問問她們電視臺,今年的拍攝打算?

可是,這電話一接通,馬大寬的心裡就涼了,因為柳炎不在津海電視臺了,而是調到了中央電視臺做主持人。

當然,這對於主持人柳炎來說,是升職了,因為柳炎在去年的津海春晚的時候,表現突出,人長得也漂亮,所以就被上面的領導看上,成了央視主持人。

在央視工作,當然機會要比地方電視臺更多,馬大寬也替柳炎高興,可是,高興是假的,合作拍電視劇的事情該找誰呢?

還好,柳炎告訴了馬大寬一個內部的訊息,說是在月初,在京城電視臺,會開展一次電視劇交流會。

交流會的目的,其實就是為各大地方電視臺和電視劇制作人員,搭建一個平臺,如果有合作意向的,可以相互合作,購買劇本和成品劇集。

柳炎說,到了那天,他可以幫馬大寬搞到一張入場證件,馬大寬可以帶著自己的劇本,與各個電視臺商談,或許,就能遇到電視臺有拍片意向也說不定。

放下電話,馬大寬想了想,這個所謂電視劇交流會,很像是去年王浩在香江參與的那次交流會,所以,他很上心,精心的準備,把劇本列印出來好幾份,都帶在身上。

到了電視劇交流會開館的這一天,馬大寬一個人來到京城,領取了相關證件,可以進入會場。

所謂的展臺非常簡易,就是一張桌子和幾把椅子。

展廳不提供播放裝置,能夠讓各家電視劇製作單位播放電視劇,最多是在展臺上貼幾張電視劇的海報來吸引買家。

此時,國內的電視劇市場不怎麼繁榮,各家電視臺沒有太多資金用來購買電視劇,都是圖便宜,購買價效比高的電視劇,製作精良的電視劇反而很少有人去買,因此,更沒有電視臺想要花錢去拍一部電視劇。

想想看,一家電視臺每年要播出好多部電視劇,如果每一部都是精品,觀眾看的很爽,電視臺受不了,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雖然精品電視劇會帶來高額的廣告收入,但那是指中央電視臺。

對於地方電視臺來說,在沒有透過衛星轉播的情況下,只能面向一個省或更小的一個市區的觀眾播出,吸引不了大企業的廣告商,廣告收入有限,太貴的精品電視劇,小電視臺估計是買不起的。

在當時,很多地方電視臺的經營方針是,先播出1部精品電視劇,然後搭配4部普通的廉價的電視劇,這樣的迴圈模式,一些地方的小電視臺才能實現盈利。

當然,津海電視臺,在全國來說,也是發展比較好的衛視頻道,自己有津海衛視,是上星頻道,可以透過衛星向全國老百姓播出,推出更新潮更好看的節目。

這一點,津海電視臺的收視率也是有保障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