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手上戴個小魚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三十八章 滿載而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三十八章 滿載而歸

水澤在枯水季節是一片窪地,到了豐水時就是一片湖泊,而現在正是漲水的時候,水面在一天天擴大,不過很多地方還是沼澤。放眼望去,大片大片茂密的水草,蘆葦、蒲子……在風中招展。

水澤的深處,不時飛起一群群的鳥兒,呼啦啦劃過藍天白雲,平靜的水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永他們一行人,帶著工具,就在這水還沒有漲上來的時節,深入到水澤深處。本欠他們對這裡的地形相當熟悉,知道哪裡可以走人,哪裡魚多,哪裡鳥多。

由於都是年輕人,而且組隊時就考慮到這一行的目的,特意挑選了那些思想比較活躍的同行者,大家在一起挺有共同語言,捕魚抓鳥,都沒有什麼忌諱。

要是這事情被老村長知道了,那肯定會很不滿意,雖然說有些傳統並不是強制的,也不算硬性的規定,不過既然大家都習慣那麼做了,也有不小的約束力。

一路同行,本欠他們最喜歡聽李永講外面的世界,而李永卻又喜歡聽他們講山裡的生活,相互之間說說笑笑,倒是融洽得很。

當然,李永也不會忘了這次來的目的,一路上也捉了不少的魚,隊伍中有捕魚的高手,不但能夠看出魚的性別,還能透過觸控肚腹,知道雌魚肚子裡有沒有魚卵。

這就讓李永省了不少事情,他要的就是帶有魚卵的魚,抓到水空間裡,放上幾天,讓它們在空間水中排卵,然後孕育出新的生命,等這些卵孵化出魚苗,那就是難得的雲夢魚苗了。

現在正好是雪山來水的時候,魚蝦很活躍,都在尋找合適的產卵場,要是在內地話,這種情況就稱為“漁汛”,這個時候抓魚,確實非常容易。

李永就記得有句話叫作“棒打狍子瓢舀魚”,這裡沒啥狍子,魚倒是很多,隨便一撈就是,雖然李永的水空間已經很大了,還沒等到達水澤的最深處,也已經達到飽和狀態了。

除了魚,這裡的鳥也很多,有的時候往水草深處一跑,譁啦啦就竄出幾隻水鳥,有的跑不及,慌不擇路,一頭扎在草叢裡,動作快的話,甚至動手就能抓到活鳥。

這一路上,本欠也好好過了把癮,他喜愛打獵,平常卻沒什麼機會,這次帶著大家一起捕鳥捉鳥,收穫頗豐。

李永這次來,主要就是想給水空間弄一批魚,最好是不同品種的,這一願望,圓滿實現,而且是額完成任務。

等到他們返程的時候,李永現剛抓的那些魚,有的已經產出魚卵,想來不用多久,又一批雲夢魚苗,就能誕生了。

這次水澤之行,前後花了近十天的時候,不過收穫還是挺豐的。

回來以後,李永算了算時間,他能留在這裡的時間也不會太長了,畢竟離家這麼長時間,家裡的人都會擔心,特別是俊龍村實在是太偏了,就連手機信號也沒有,說起來已經很久沒有跟家裡人聯絡了,還不知道他們會擔心成什麼樣子。

老村長說到做到,已經去別的村子弄了幾隻獒犬回來,純正的西藏獒都要主人從小開始餵養,所以老村長就領了兩隻幼獒回來,另外又弄了幾隻獒和牧羊犬雜交的犬種,這種牧羊獒犬,既有獒的野性和兇猛,也不像獒那樣野性難馴,是牧民的好幫手,用來看護魚塘,倒也合適。

有了獒犬的幫忙,看護魚塘就變得輕鬆起來,只要有個人守著,加上獒犬的配合就行,畢竟有了獒犬,那些鳥就不敢靠近水泡,飛鳥抓魚,又不像老鷹那樣,一個俯衝就能搞定,多數是在淺水裡捕食,如果不能靠近,也就沒有什麼威脅了。

李永看了看,倖存下來的那處水泡,又放了之前水空間裡留下的一些雲夢魚苗,水泡裡的魚苗數量還是充足的,李永看它們的樣子,倒是生活得挺逍遙。

李永現在對養魚,多少有些經驗,他這時候也不敢往水里加空間水,就怕將那些鳥再招過來。之前在申城放了那麼多水,也沒有什麼動靜,不知道是空間水生了變化,還是這裡的生物特別敏感。

水泡裡的魚,除了自己覓食,因為放養的密度肯定過自然狀態,雖然說現在還是魚苗,壓力不大,還是試著弄些水草,粉碎以後酌量放些進去。

魚苗的生長情況都不錯,至於能不能保持住雲夢魚的優良性狀,光靠看是看不出來的,李永打算拿些魚到日喀則做個測試,孫海寧他們已經在那裡弄了個研究所,長期觀察這邊的水生物生態環境,應該有這樣的裝置。他也正好藉著這個機會,跟家裡聯絡一下,免得老爸老媽擔心。

站在魚塘邊,李永就在琢磨俊龍村以後的展問題,其實就算水泡裡的雲夢魚苗長大以後,性狀不生大的退化,對於俊龍村來說,作用也不大,因為這裡交通閉塞,養了魚運不出去,或者就算能運出去,數量少,成本高,那也展不起來。

李永原先一直在想的,是能在這邊培育出不會退化的雲夢魚苗,魚苗的運輸,以及能夠創造的附加值,顯然就要比成魚來得更划算。

如果是這樣的話,水泡裡的魚苗能夠長成什麼樣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們的下一代,也就是二代魚的性狀如何,也就是說,只有雲夢魚苗的優良性狀,能夠隔代遺傳,才有價值在俊龍村展魚苗培育的產業。

這就是短時間能夠解決的事情了,可能要等水泡的魚產出下一代,等它們下一代的魚長成以後,才能知道最終的結果。

李永也知道,要想一下子改變俊龍村的狀況,也不現實,倒是老村長想得挺開,因為他對俊龍村這裡的水很有信心:“如果這兒不行,那也就沒地方能行了!”

“但願如此吧!”李永也只好出聲附和,考慮到就算行的話,也要幾年的時間,他就琢磨著有沒有別的辦法,可以讓村裡的人,還有孩子們的生活變得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