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1990之隱形富豪最新章節列表 > 第45章 人心慌慌!(二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5章 人心慌慌!(二更)

1993年7月

“賈磊現在外面的房價和地價一天一個價,掉得我心驚膽顫的,也不知道我們批發城的房價還能堅持多久。”阿飛在賈磊的辦公室裡團團打轉說。

“求求你別轉了,你轉得我頭都暈了?”賈磊按著太陽穴說。

“你怎麼一點兒都不急啊?外邊有的地方的房價都已經掉一半了,咱們批發城裡已經有好多商戶嚷嚷著想退房了。”阿飛著急的說。

“有人想退房嗎?那就讓他退!無論是誰想退房,我都會按照當初合同承諾的那樣把鋪子原價買回來,你叫他們去金山那裡登記吧。”賈磊不在意的說。

“退房?賈磊你吃錯藥了吧?咱們的房子都賣出去了,你幹嘛還要給他們退房?你沒看到現在外面的房價掉的有多厲害嗎,他們要是真退了房我們就虧大了!”阿飛難以置信的問。

“其實飛哥你不用把房價跌了這事兒看得太嚴重了,事實上像我們批發城和南洋大廈這種已經開業使用了的辦公樓,房價並沒有掉多少不是嗎?

外面那些掉了一半兒價錢的房子都是那種沒蓋完的爛尾樓,咱們這種好地段的房子根本就沒掉價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更何況我們這的生意這麼好,最近好多人想租我們這的鋪子都租不到呢,他們要是真的退了房,那可是便宜我了。”賈磊笑著說。

“哎呦!賈磊你就真的一點兒都不擔心咱們批發城的房價也跟著掉嗎?我不明白,你幹嘛要把到手的錢還回去呀?”阿飛難以置信的問。

“阿飛你聽過一句話嗎?港島首富李嘉誠曾說過決定房地產價值的因素,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還是地段。

我告訴你,就憑我們批發城這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未來30年內這的房價只會漲不會跌的!”賈磊特別肯定的說,這裡離港口那麼近每年光接待遊客就夠他們忙了。

“賈磊,李嘉誠什麼時候成為港島首富的,我怎麼沒聽說過?現在的港島首富不是李兆基嗎?”阿飛不解的問。

“你看我這個腦子,又把以後的事和現在的事搞混了!嗯嗯……就是那個嘛,你懂的?”賈磊無奈的說。

“哦……,你又預知未來了!我懂!不過說到首富,咱們現在海島的那位首富這次恐怕有麻煩了。

你也知道他手裡的資產大部分都是地皮和房產,而他更偏好於地皮房產卻沒多少,這次地價大跌我們的海島首富可是吃了大虧了。”阿飛八卦的說。

“哦!具體是怎麼回事,你給我說說吧?”賈磊八卦的問

“咱們這位海島首富是個奇人,地價都跌到這個程度了,他還死活不肯賣掉手裡的地皮。我聽說有好多人勸他把手裡的地皮賣了,他都生氣的把人攆出來了。”阿飛八卦的說。

賈磊聽阿飛這麼一說,也想起來上輩子這時候的這位華夏首富就是栽在海島地皮上的,和他一起栽的還有大名鼎鼎的吉利汽車的李書福。

這位華夏首富就是靠著地皮和房地產發家的,隨著海島地價大跌,這個叫冼篤信男人一年年的從華夏首富跌到海島首富、再跌到了首負,然後20年後又借海島房地產業的興起再一次成為了億萬富翁。

總的來說這位前首富的一生還是十分傳奇並富有戲劇性的!

冼篤信出身平凡但有一顆聰明的頭腦,他80年代時就倒過木材、賣過粉條甚至還因為非法倒賣沉香被抓進公安局關了一陣子。

後來他出獄以後靠著承包建築工程的石料賺了第1筆啟動資金,然後又開起了塑料廠和其他工廠做生意,就這樣一點點的發起來了。

80年代末海島佔著天時地利和特殊政策,一下成了走私車的天堂,這位海島首富冼篤信於是就加入了海島全民走私車的狂歡中,一下就賺到了自己的第1個100萬。

後來海島開始嚴查走私車,冼篤信害怕再次被抓於是就躲出去了,在離開海島的三年中冼篤信開著自己的三菱小轎車,輾轉於雲男、河男和湖男等地做生意。

他賣過猴子、走私過手錶,從菸草生意到倒賣肥料,只要有錢賺他什麼都做,也是在這幾年中他遇到了自己生命中最愛的人。

1987年下半年的一天,冼篤信突然從廣播中聽到了海島建省的訊息,他一瞬間就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然後他毅然決然的再次回到了海島。

冼篤信回到海島後先後開辦了電鍍廠、醫用香精廠和一個進出口公司。後來冼篤信還註冊成立了最終成就他“海島首富”地位的騰龍商貿公司,並走了狗屎運的進軍了房地產業。

1988年,在一次聊天中冼篤信得知汕頭公司在三亞有一塊地要進行房地產開發,這個編號為“120”的工程就是三亞的第一個土地開發專案。

憑著商人的敏感,冼篤信相信“房地產開發”——這一陌生概念的背後肯定隱藏著巨大的商機。

於是他主動要求隨汕頭房地產公司的人一起去三亞考察專案,考察的結果讓冼篤信意識到,房地產可能是一個比倒賣汽車更能賺錢的生意。

於是他決意進軍房地產業,成為海島第1個吃螃蟹的人!

這個海島第一個房地產專案“120”工程位於三亞柿的西河西路,經過與汕頭公司的談判,冼篤信獲得了與對方合作開發的權利,只要他能拿出400萬的專案定金就能擁有這個專案的25%的股份。

可就是這400萬的專案定金差點讓冼篤信與海島首富失之交臂,因為他手頭上根本沒有這麼多資金。

不過作為土生土長的海島人,冼篤信的優勢在於他在海島龐大的關系網,這是外地來海南的那些開發商所不具備的條件。

冼篤信做生意這麼多年來結交了不少人脈關系,於是他就想辦法從一家金融機構屬下的投資公司拿到了2000萬元的貸款。

故事發展到這還屬於正常的劇本,可惜那時正時值1989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政治風波使剛剛起步的海島開發區陷入了進退兩難的低谷,好多發展政策停滯不前。

屋漏偏逢連夜雨,遭遇了人禍以後海島又遇到了天災,那年海島接連遭了三次強臺風襲擊,整個島上一片狼藉。

可就是這場突如其來的天災,卻讓冼篤信拿到了屬於自己的主角劇本。

冼篤信最初只是擁有西河西路南段的25%開發權,可在天災人禍的混亂局勢下,與他一起開發路北段的汕頭公司準備退出這個房地產專案了。

這時候冼篤信非但沒有聽信朋友的勸阻停止開發,反而逆流而上又花了他這一年掙來的600多萬元將整個“120”專案全部吃掉。

冼篤信的這一做法,幾乎被當時的所有的人視為“豪賭”,並且確定他會必敗無疑!

可冼篤信並不贊成這個說法,一方面他對海島的房地產市場有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他這樣做也是不得已為之的。

一來冼篤信認為這塊地位於三亞市中心,只要海島開發起來這塊地就一定能夠賺大錢

二來是他已經為了“120”專案投入的5000多萬元資金,這其中有2000萬還是貸款。

如果他這時候放手,那麼以前的投資那5000萬就會打水漂了,權衡再三冼篤信就覺得自己應該冒險賭一把。

做生意講究個天時地利人和,冼篤信當時這三樣全佔了,要知道120專案可是海島的第一個房地產專案。

以華夏政府的慣常思維,凡事一樣新事物第1次出現就一定要立個典型!

當時的三亞市政府特別害怕冼篤信跑掉了,因為冼篤信一跑三亞的第一個房地產專案就黃了。

為此當時的三亞的市委常委兼副市長親自掛帥,擔任120工程指揮部部長、城建局局長擔任副指揮長,政府上下一起幫助冼篤信完成這個專案。

這樣一來冼篤信無疑是將自己與政府綁在了一起,而海島政府的全力支持就成為了成為冼篤信翻盤的最大籌碼。

後來隨著90年政局穩定,海島房地產也開始逐漸升溫了,冼篤信手裡的120專案就值了大錢了!

1989年,海島的地價還只有三四十萬元一畝,到了1992年海島一畝地的價格已經漲到200萬元以上,而到了1993年海島的地皮每畝地已經爆漲到了650萬元!

這時冼篤信當年被人認定的那場豪賭終於贏大了,他將“120”專案的土地出手了一部分,一下子就賺了十多倍。

接下來冼篤信就用賺來的錢在海島四處買地,最多的時候他手裡握著約5000畝土地,按當時的地價總值超過10億元。

就這樣1993年冼篤信成為當仁不讓的海島首富,如果沒有賈磊的話他現在可能就是華夏首富了。

1993年初冼篤信甚至還當選全國政x委員,成為海島全省第一個除政府官員之外的全國政x委員。

冼篤信和政府的部門的關係那麼好,上面對海島房地產泡沫準備動手時他自然也得到了訊息。

1993年3月,時任人x銀行海島省分行行長的馬xx找到冼篤信,告訴他目前有20個省的銀行資金吃緊,中央很有可能會緊縮銀根,讓他要有所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