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要做明世祖最新章節列表 > 第254章:《三遼通志》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54章:《三遼通志》

在遼東,搞房地產的利益大家都看得見,自然也都想著吃一口。

在競爭朱見濟放出來的,那寥寥無幾的小建廠指標過程中,很多人表現的極為激烈。

好在遼東在進行了一次“犁庭掃穴”後,原來盤踞的女真消失,順便被處理的,還有不少依附於女真的勢力。

不聽話的,

都被殺的差不多了。

這就導致眼下的遼東布政司,在勢力分佈上,除了大明朝廷這個龐然大物高高在上外,就是小蟲遍地爬,誰也別把誰當大王。

所以劉大志這種外來戶都敢嘗試一把,企圖抓住發財的機會。

不過他在官面上屬於歸化漢人,不是純種的,所以有點限制,辦手續的要求也高。

劉大志此前已經投入了不少資本進去,要退縮是不可能的,手續再複雜,他也得咬牙辦下去。

於是他從遼東省又跑回老家所在的遼西,按照要求開了各種證明,然後拿去遼東省會的通遼衙門請人蓋章——

作為原來的異族,朱見濟是要求對其進行“政審”,以免給傷害過大明的惡狼佔便宜的。

這一點,劉大志倒是不怎麼在乎。

他以前是個部落主沒錯,可他小啊!

地盤小的能被人趕出來流浪,對大明這樣的巨物,他又能做什麼壞事?

頂多是在十年多前,兀良哈三衛還會不定期反叛的時候,被裹挾著衝擊過大明的關隘。

不過前面的理由仍舊成立——

太菜了,

自然也沒啥影響。

就算再往上數幾代,他爹他爺也是受限於一樣的原因,根本沒能薅下過大明的幾根毛。

再者,在兀良哈慢慢穩定下來後,朱見濟也曾下旨赦免過其過去所做所為,所以現在劉大志的確是一個身家清清白白的大明良民。

“行吧……”

洪濤把憑證一樣樣的檢查過,然後當著劉大志的面,把它放到一個結實的小木匣子裡收起來,用小鎖鎖好。

這些都是重要文件,是要送去通遼的檔案庫裡面的,以後出了問題,那只要手續齊備,也禍害不到洪濤這個經手人身上。

“這是你開廠的地契、你開廠的批准……拿好了就走吧!”

別妨礙他吃飯!

“多謝大人,大人辛苦了!”劉大志高興的東西收好,放到了衣服最裡面的小夾袋裡。

等他回家,老婆孩子也等很久了。

為了忙活開廠的事,劉大志這段日子也是三過家門而不入,霜雪覆面,家裡人瞧著也心疼。

好在辛苦總算有回報。

賺錢的機會,以後多了去了!

“只要做出點成績,咱們就徹底在這邊落腳了。”

把各種證件一件件的排上桌子,劉大志盤腿上炕,忽然感嘆。

他現在住慣了房子,睡慣了床鋪,跟一年前的生活情況全然不同。

可他是個蒙古人吶!

三年前還在遼西放牧的時候,要是有人跟他說,有朝一日他會住在這樣的地方,過這樣的日子,日常還只用漢名和人往來……

劉大志絕對會當他放屁。

奈何世事難料。

他老婆張口就道,“早就落了,在草原上哪裡有這樣的待遇?”

“當初來這邊,就說好了把自己當個漢人,何必總惦記從前?”

也就是劉大志這種過去有點小地位的,會懷念曾經的田園牧歌。

要是一般的被掠奪土地的農民牧民,流亡之後可是巴不得永遠回不去過去。

他們都是地裡刨食的,土地和放牧,對農牧民們來說只是生存的方式,要有發展上升的可能,再純樸的老農民也能放下鋤頭,去追求幸福。

“反正咱們家是改姓劉了,等《三遼通志》修好,就是朝廷認可的漢人。娃兒也得去學校裡讀書,以後要是能上個郡學,有個功名,那就更好了!”

《三遼通志》這是在劃分好遼陽、遼東和遼西這三個新的行政區後,朱見濟想著要弄的一本官方地方誌,以便於捏造,不對,是從歷史長河裡尋求這三個省份建立的合理性,同時促進這片地區多種民族的混合、漢化,而決定編修的。

三遼之地地廣人稀,但生活的民族很多,如果不能塑造出一個共同概念,那總會鬧出點事兒來。

現在大明在思想輸出方面佔有很大優勢,不趕緊的把這件事做好,錯過了就太可惜了。

而所謂的內容,無非是替生活在這邊的多民族論述下血統來源,最後合流到華夏這個族群裡罷了。

反正女真是外來的通古斯野人,這是朱見濟認定的,不可更改。

但其他人不是。

認真算起來,還真有不少能劃到諸夏這個範圍裡。

像蒙古,其族群概念一直等到成吉思汗打出“一代天驕”成就後才正式形成,在此前一直都沒有過具體的思想來促進草原上諸多部落的融合,甚至還普遍存在有“認不清爹媽,我是野生孩子”的情況。

要在這方面摻點私貨,說蒙古來源於北遷的古漢人,那也是挺方便的。

好忽悠嘛!

而且這事跟南北朝時北方大族幫鮮卑統治者攀親戚不一樣。

雖然都是在論述“夷人入夏則夏”這個東西,但行事主體不同。

一個是鮮卑外族為自己謀求統治中原的合法性而做的,一個是朱見濟在擴大“華夏族”這個基本盤而做的。

距離唐朝和往上諸代,那種讓無數外族人對因為“我有漢人血統”而自豪,紛紛改換門庭,死皮賴臉當個漢人後裔的強大文化吸引力,終究是過去好幾百年了。

西晉後期拉胯成那樣,也能讓出身匈奴的劉淵覥著臉說自己是老劉家的後代,追認劉禪當孝懷皇帝,發誓匡扶漢室,還公開鄙視他真正的祖宗呼韓邪——

當時劉禪的幾個兒子可還活著呢,對這人的行為也很無語。

唐朝的安祿山跟唐玄宗打配合,弄了個安史之亂,但也曾經在宴席上,因為被人嘲諷是“蠻夷”出身而氣的摔桌子,跟對方約架決鬥。

五代十國,世道動亂,也能讓沙陀人打出大唐旗號,自認為“李氏子”……

光是想想,都能感受到那個時代中國人爆棚的自豪感,以及中華文化對周邊碾壓式的影響。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正是因為如此,才讓無數夷人主動歸化,你不承認他是漢人,他還能跟你打起來。

可惜現在不行了。

從大宋太宗飆車於高粱河起,中原王朝凌駕周邊的盛況便不復存在,北邊的遼國甚至還跟大慫搶起來了“正統”,說自己才是唐王朝真正的繼承人。

而遼國的“契丹”之號,在後世也成了斯拉夫人對中國的稱呼。

西夏方面,也不是很看得起大慫,要不是宋朝給的太多了,李元昊還不想去帝號呢!

後面靖康之恥,更是讓人一提到就捶胸頓足。

蒙元一來,華夏陸沉。

到那個時候,蒙古有成吉思汗這樣的猛男在先,中原王朝有大慫這樣的軟骨頭在後,“成為漢人”在外族人看來,也就沒有太大吸引力了。

蒙元皇帝甚至連漢語都懶得學,除了前頭幾個,後面的能聽得懂手下的漢官說啥已經很不錯了。

就此,“漢文化”對於周遭民族的吸引力大為削弱。

大明仍然是中央之國不假,但要說為了只拿到華夏綠卡而鬧死鬧活的,就遠不及宋前的諸多朝代了。

可朱見濟怎麼能甘心呢!

他早就說過了,

漢唐有的,大明也要有!

所以《三遼通志》必須修起來!

歸化學校裡的思想灌輸也不能放下!

最好的,就是把外族的祖先都劃到“諸夏”這個概念裡面,讓大家都成為一家人,還都認炎黃當血脈源頭,認大明當爸爸,才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