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鬼穀神謀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九十章紅顏知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九十章紅顏知己

第五百九十章紅顏知己

清晨的吳國王宮,此時在王宮後院之內,已坐著幾人,正在用早膳。

其中三人發已蒼白,算是吳國的國柱之臣,他們就是伍子胥,孫武,伯否。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坐在正中的兩人,一男一女,卻是當今吳王夫差以及王妃施子,此時的施子已住在王宮西院,所以大家都叫她西施王妃。

(西宮與東宮,這應該十分清楚,此時的吳王夫差也才當位兩年,所以尚沒有賜封東宮,所以西宮其實也算是吳國後宮之中最高的。

而許多野史裡說,西施之所以叫西施,是因為最後與范蠡隱居西湖之故,所以叫西施,這只是後人的一相情願罷了。

在此小說裡,她姓施,隨母姓,而非隨她的父親慶忌,因為慶忌原本該姓姬,也就是吳國王族之姓,可因為慶忌是當時被刺殺已死之人,所以施子就以母姓,姓施。

但若真的把此小說讀通,那麼大家都知道,其實慶忌的父親是趙伯,所以施子若依其父姓的話,該是姓趙,而小說把她設定為吳王夫差的西妃,因此也就有了傳世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

而范蠡之所以在越國滅了吳國之後歸隱,也並非是因為什麼鳥盡功藏之說,而是因為知道施子並不喜歡於他,而施子也因吳國滅而自刎,才會心灰意冷,歸隱西湖。)

“孫將軍,北方晉國有什麼動態?”

“回王上,北方晉國此時已與鄭衛結盟,三國聚集了二十多萬大軍,此時正向鄭楚邊境移動,看起來是想借端午盛會鄭國使臣在楚國被刺在作文章。”

夫差喝了一口燕窩粥,看三位柱國之臣都在看著他,所以此時也停了下來,問起列國兵事。

“哦,看起來與鬼谷先生所預測基本一樣,看起來這世間局勢之變,還真逃不過鬼谷先生法眼了。

只是他傳話來說,讓我吳國徵集五萬大軍駐守吳楚邊境,此事不知孫將軍可部署完畢?”

“回王上,此次徵兵一共計二十萬,除了依鬼谷先生所部署的五萬之外,老臣還自徵了十五萬吳國鐵甲,若是加上常駐防守的兵甲,此時吳國共可徵調三十萬兵甲。”

夫差一聽,微皺眉頭,卻又十分滿意,能徵調三十萬兵甲,說明吳國國力依舊強盛。

此時聽孫武安排得如此妥當,微微一笑道:“還是吾師孫將軍能識透這局勢之變,本王十分欣慰。”

夫差說完,轉頭看著伍子胥道:“伍相國,你是我吳國百官之首,可此次鬼谷先生傳話讓本王帶吳國百官出吳都十里迎接,你覺得此事該作何解。

我知你與伯愛卿,還有孫將軍都與鬼谷先生交好,而本王兩年前也得他照顧。

可兩年前本王只是一個弱勢王子,現在卻是吳國王上,鬼谷先生此舉是否過份了。

今日午時,就該去接鬼谷先生,不知相國大人以為如何?”

“回王上,老臣以為,鬼谷先生向來如此,只是此次如此興師動眾,顯得祉高氣揚,讓王上親率吳國文武百官出吳都十里相迎,顯然有些自己覺得居功自傲,實在有些反常,老夫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只是老夫相信,鬼谷先生不圖權勢,更不在乎名利財富,想來必有其理由,還望王上理解。”

伍子胥一臉不解,可對於夫差之問,還是為王禪說著好話,讓夫差不必動怒。

“伯愛卿,自我吳國與楚交好之後,前吳國司空大人子基來訪,是你親自接待,去年楚國端午盛會也是你代本王出席,你與鬼谷先生該是十分熟悉。

據本王所知,鬼谷先生來吳第一個拜訪的就是伯愛卿,而三年前越國蓮花公主大婚,鬼谷先生力助伯焉公子拐走蓮花公主,想來此恩於伯大人來說該不會忘記吧。

而且去年鬼谷王禪手刃了當年害伯大人一族的仇人楚國前令尹子常,這於伯大人來說更是大恩之情。

而去年楚王也因此而平反了當年對伯氏一族,伍子一族之罪,發了罪己之旨意,而且還歸還了伍氏一族及伯氏一族當年的財物產業,算起來因鬼谷先生,對你伯大人與伍相國來說,實是恩重如山。

現在鬼谷先生此次出使吳國,如此傲慢,不知伯大人又有何見解,本王實在想聽一聽伯大人的高見。”

夫差的臉也是陰晴不定,而且語氣裡帶著一股怒氣。

對於王禪,對夫差來說該是這幾人之中最大的受益者,可夫差卻覺得此次王禪出使吳國所提要求,實在過分,所以此時心裡也不舒服,這才拿三個柱國朝臣來說事,特別是對於伍子胥及伯否。

鬼谷王禪這兩年所為,對兩人來說,算是最大的受益者。

伯否一聽,臉上馬上變得有些難堪,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回覆。

“王上,可否聽妾身一言。”

此時施子見三個吳國柱國之臣都有些難堪,所以此時也是插了一句。

“愛妃與鬼谷先生也是舊友相識,剛才是本王言重了,愛妃有什麼盡可說來,在此本王向三位愛卿至歉。”

西施一聽,臉上微微一笑,看了看此時有些尷尬的三位大臣。

三人本來也知此次王禪的要求有些過份,而且也能猜出一些因由,可卻不敢言明,只得讓吳王夫差把對鬼谷王禪的氣發在他們身上,而不敢再言。

此時西施一出口,夫差馬上就覺得剛才自己有些失禮,他知道剛才雖然是在對三人講,可氣卻是因鬼谷王禪而出。

而西施與鬼谷王禪也是相識舊友,這樣責備三位大臣,也等於讓西施難與下臺。

此時西施一語,到讓夫差想起了施子的面子,所以三位大臣這才十分尷尬,他們為吳國一生效忠,在夫差吳王面前,竟然不如西施的面子更大一些。

“王上,鬼谷先生胸懷天下,王上應該十分清楚,他為人並不重財,也不重利,當年與先王相交亦是如此,先王對鬼谷先生十分信任。

而且鬼谷先生謀事,向來都會與人友善,少有讓人為難,這一點王上也明白。

至於王上剛才所說,鬼谷先生在楚國為伯大人、伍相國所討得的公道,並手刃了當年害兩位柱國之臣家族的仇人,這對於兩人大人是有恩情。

可這也並非兩位上卿之錯,王上不該因此遷怒於兩位大人,甚至於孫將軍。

另外,楚王罪己之旨意,說明當今楚王知錯能改,承認當年冤假錯案,而讓伍氏及伯氏一族受難,返回其產業,這也是理所當然,體現了楚王的胸懷。

而且楚王此舉,意在表明,其求賢若渴之心,同時也體現了伍大人與伯大人的賢能。

兩位大人與伍將軍受先王封為大周上卿,這於列國之中也是首創,說明三位上卿對吳國功勳卓越,無人能比。

可此次鬼谷先生來訪,提出如此傲慢之請求,與三位上卿本無瓜葛,王上若是心裡有怨,可也不該把怨氣洩於三位上卿之身。

若說要怪,那也只能怪鬼谷王禪太過自負,而王上又放不下顏面,怕有失吳國尊嚴,這才有心為難三位上卿。”

西施慢慢悠悠邊說邊看著三人以及夫差,此時夫差的臉也是一時紅一時白,十分羞愧。

“三位上卿,剛才是本王失禮,還請三位愛卿見諒。”

夫差聽得出西施之意,剛才確實是因為他心裡對王禪的怨氣,所以才舉了這些例子,想來為難三人,而發洩對王禪如此傲慢要求的不滿。

現在西施就事論事,把事情說清,王禪的傲慢要求,與三人並無關係,至於受恩於王禪,那也不是三人之錯,若說如此,那幾年前夫差受恩於王禪,那該也是夫差之錯了。

西施再宣告三人的地位,是受先王闔閭封的列國上卿,如此封賜在列國之中也是頭一次,這更說明三人在吳國的功勳巨大,讓夫差明白三人於吳國的重要性。

此時差起身對著三人一揖,到讓三人嚇得趕緊起身,同時一揖。

“王上多禮了,鬼谷先生此次如此無禮,還望王上見諒。”

伍子胥還是代三人再次希望吳王不計此節,原諒王禪的無禮要求。

“快快請坐。”

夫差還是知錯能改,剛才西施舉楚王的例子,就是說明此三人的賢能,與楚王有胸懷,意在提醒夫差要有一個君王的胸懷,分清是非,不要隨意責怪有功之臣。

“依老臣看來,鬼谷先生必有其意,雖然鬼谷先生向來自負,可卻並不會無的放矢,這一點想來西王妃會更加瞭解一些,不知王上可否請西王妃再詳說,以解我君臣之惑。”

伯否比伍子胥與孫武都要善長於交際,他知道西施算是王禪的紅顏知己,雖然剛才受夫差責問,可此時也看得出,只有西施所說才會讓夫差更加信服,也才能更加說得清楚鬼谷王禪的意圖。

其實他也知道王禪之意,而且他也深信伍子胥與孫武都知道王禪的意圖,只是不便明說而已,若是說得清楚了,反而會讓夫差覺得自己比不上三位臣子,顏面上過不去。

“愛妃,伯愛卿所言本王也十分深信,剛才是本王有些胸懷不夠,比之先王,比之母後,比之三位賢臣都有所不及,這才動了怒氣。

我與鬼谷先生也交往一年多,他的每次謀算都讓人佩服,只是這一次有些讓本王難與捉摸。

我知愛妃聰慧剔透,定然知道鬼谷先生用意,還請愛妃明言,在三位愛卿面前,就不必客氣,本王就算胸懷差一些,可還受得了。”

夫差此時也是自嘲著一笑,看著西施,讓西施把鬼谷王禪的意圖說出。

“王上,既然如此,那臣妾想問王上,剛才王上因為鬼谷先生提出讓王上率吳國群臣十里相迎,王上覺得鬼谷先生要求過分而心中有怒,而現在王上還有怒無怒?”

夫差一聽,臉上一熱,也不知西施所問何故,只得嘿嘿一笑道:“有愛妃在此,本王還有何怒之有,只是顏面而已,若本王未當吳國之王,如此小節,本王從不在乎。

現在本王已不怒了,所以還請愛妃放心,待會兒本王自會熱情率吳國百官於十里相迎鬼谷先生。”

夫差此時聽著西施的溫柔細語,心裡確實不再有怒氣了,言語之間也是十分溫和順從。

“哎,王上還是不解鬼谷先生之意,想來就算王上率百官十里相迎,鬼谷先生還是會語出不遜,以激怒王上,若王上不怒,那就失了鬼谷先生的好意了。”

西施一語到讓夫差十分不解了,不怒也錯,怒也有錯,到底這是為何。

可抬頭一看三位大臣,似乎已明白西施言外之意,臉上更是通紅。

“愛妃,你可不可以一次說完,可把本王惹得急,你也知本王自小修習武技,性子有些急,還望愛妃體諒。”

西施看夫差臉上通紅,知道夫差此時是真的不解。

“王上,鬼谷先生當然也知王上脾氣,所以此次之所以提出如此不符禮數的要求,就是想激怒王上,若王上不怒,反而誤了鬼谷先生好意。

王上試想,若鬼谷先生此次出使吳國,與王上相交於好,那麼此時晉國兵壓楚境,我吳國之兵該是向北部署,以解楚國之憂,而不是兵出巢邑三城,以擺出趁勢攻楚之機。

所以鬼谷先生是為王上考量,為王上出兵巢邑三城找到一個適合的理由,讓列國都以為吳與楚因為鬼谷先生的傲慢,激怒了王上,以致於王上才會兵出巢邑。

而如此惑敵之策,想來孫武將軍早就已看出其中之機會,所以才多徵了二十萬兵甲。

至於王上,當然也清楚孫武將軍的謀略為何,可王上卻不知鬼谷先生此次出使吳國的好意。

既然讓王上出五萬兵甲兵壓巢邑三城,算是王上與之人情,可鬼谷先生也會還王上一個人情。

那就是以此事來迷惑其它列國,包括越國與晉國,讓越國、晉國以為吳楚因此而交惡,那麼至少晉國也不會敵視於吳國,認為吳國依然還是當年晉國所扶持的吳國,而且於吳國與越國而言,此事當是為王上創造一個機會。

所以王上該怒,而且怒氣要讓列國知道,這樣才能達到鬼谷先生提此無禮要求的目的。

但卻又不何以真怒,畢竟鬼谷先生一切都是為王上而謀,王上真心該是感激於鬼谷先生才對。”

西施終於還是把王禪的意圖說清楚了,看似矛盾,其實並不矛盾。

此時的夫差才恍然大悟,直拍著大腿道:“幸得愛妃提醒,若不然本王險些誤解了鬼谷先生的好意,聽愛妃一語,讓本王恍然大悟,十分欣慰,本王能有愛妃,是本王之福,也是我吳國之福。”

此時氣氛終於還是緩和了下來,伍子胥三人也是十分感激西施,若不是西施如此宛轉的說辭,換作伍子胥與伯否,甚至於孫武,都會讓夫差覺得是在給王禪說好話,讓夫差下不了臺。

而西施的話,真的讓夫差覺得這才是鬼谷王禪真正的意圖。

“恭喜王上,終能領悟鬼谷先生對我吳國之義,待鬼谷先生到吳之後,想來王上藉此良機也該謀算其它大計了。”

孫武此時與伯否還有伍子胥都抱拳一揖,恭賀吳王夫差。

“有勞三位愛卿,剛才受本王無端之氣,本王實在慚愧,此事還要有勞三位愛卿謀略,為吳國策劃一出反轉之計來。

現在看來時辰也不早了,就有勞受妃及三位愛卿陪本王一起率吳國文武百官前往吳都十里之外,一起迎接鬼谷先生來訪。”

夫差說完,站起身來,也是意氣風發。

此時的他已不在乎王禪的不合理要求,而是假戲真作,要讓大家以為夫差會因此而怒氣衝衝,最後會趁晉國陣兵楚國邊境之時,兵壓巢邑三城,以圖再次攻伐楚國。

而這也正是迷惑於其它列國的手段,以掩蓋夫差心裡的真實意圖,成為一種誘敵之策。

【作者題外話】:這一章也間接從西施的口中詳解王禪的策略,同時也為吳越大戰留下伏筆,而此次吳越大戰,就會繼接到臥薪償膽的故事。